(共31张PPT)
导入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有思想的人总是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就一起走进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2
3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罗素(1872—1970)2 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作者简介
liyongqiang
遏制( ) 飓风( ) 肆意( )
濒临( ) 俯瞰( ) 深渊( )
星辰( )
è
jù
sì
bīn
kàn
yuān
chén
字音
俯瞰:从高处向下看。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词语
1.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
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何而生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罗素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罗素在95岁高龄时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人们称赞他“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知识取之于人们的生活,又无私奉献给生活中的人们,这就是伟人的气度和襟怀。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罗素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0年,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同情人类的苦难
1.作者的这几种追求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合作探究
2.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罗素的人生有三大追求:爱情、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其中,“爱情和知识”把作者引向“天堂”,而“同情心”把作者带回“尘世”。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作者之所以还需要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一追求是作者另外两个追求的基础,它不仅使得另外两个追求有了现实意义,也表现了罗素关注现实,为人类的苦难而痛苦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使得他的人生超越了庸常。
3.文章最后一段,“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既然活的苦,为什么还是“值得”的?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努力奋斗着,问心无愧,并不无欣慰,所以他觉得虽然苦,但仍然值得。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4.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或者说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
1.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感叹生命的神奇,提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含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语言赏析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3.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深刻地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悲悯情怀,彰显了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主旨归纳
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罗
素
的
一
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
冰心《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著名作家毕淑敏: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拓展延伸
2.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活着,不同人的生命意义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生命是“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强劲,是力量和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懂得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创造价值,人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和热。
3.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谈谈。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一些慰藉和希望,世界才会前进。
再见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