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25 周亚夫军细柳(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史记》有关的文化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1.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2.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
“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历史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细柳,主人公一个是汉文帝,一个是条侯,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回汉文帝后元六年,看看在细柳营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导入新课
二、助读资料
二、助读资料
1.了解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受学于董仲舒、孔安国,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后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作第二部《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2.了解背景。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听录音,练习朗读。
(1)停顿和重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乃以/宗正刘札/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之”后面略作停顿,以免误为“之后”)
(2)语气
天子且至!(高傲、命令)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不亢不卑、不容置疑)
嗟乎,此真将军矣!(感叹、佩服)
3.自由诵读,读准读好。
(1)个人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
(2)分组朗读。
(3)展示诵读情况,其他同学听读,并对诵读情况做出评价。
(4)齐读。
四、译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2.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3.全班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4.翻译重点语句和特殊句式的,梳理本课的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5.展示翻译情况。
五、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1.文章内容简单,只有三个段落。请分别概括三段的内容。
2.选择用周亚夫或汉文帝的口吻,简单复述这个故事。同桌互述互评,互相纠正,互相补充。
明确:
第1段:点明劳军的背景(匈奴大举人侵,边关吃紧,奉命备战)。
第2段:汉文帝劳军的情形。
第3段:汉文帝和群臣的反应。
文帝:匈奴入侵,朕去慰问军队,在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朕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周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尝试复述故事。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上自劳军
劳军之后
匈奴大入侵
边关吃紧
到霸上及棘门军到细柳军
群臣皆惊
文帝感叹
再见
第六单元
25 周亚夫军细柳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汉文帝和周亚夫的精神。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写作技巧。
1.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真将军”的风采。
2.了解侧面和对比手法写人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检查文学常识。
2.检查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一、复习巩固
二、助读资料
二、析人物—品将军之“真”
1.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试结合语句分析。
2.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3.文章是怎样刻画周亚夫的?试简要说明。
三、谈写法—品写作技法之妙
1.司马迁是文学大家,在他笔下,看似平常的语言,认真品析起来,往往具有奇崛的艺术效果。尝试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被、锐、彀、持”等细节描写出了细柳军营军士吏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场面,表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是一个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的军营,从侧面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人。”能否删去“又”字?
明确:军门都尉不仅挡了先行引导的人员,这次还挡了汉文帝。一个“又”字,说明汉文帝再次被阻。汉文帝到达细柳营,亦不能入,不得入,不准入,足见这支军队军纪严明。
(3)“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
明确:五个否定词“不”,采用命令式的语气,展现了细柳营将士凛然不可侵犯的严明军纪,侧面突出了周亚夫治军有方。
明确:①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明而惊;②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③为周亚夫拘泥于军纪怠慢皇帝,迎天子不周,有损天子之威而“惊”;④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
(4)“群臣皆惊”,“惊”字意蕴丰富,请说明群臣为何而“惊”?
2.文中为衬托周亚夫,运用了多组对比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分析作用。
进入军营对比
士兵表现对比
将军对比
文帝评价
2.文中为衬托周亚夫,运用了多组对比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分析作用。
进入军营对比 “直驰入”与“不得入” 令行禁止,军纪严明
士兵表现对比 “将以下骑送迎”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纪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将军对比 “将以下骑送迎”与“请以军礼见” 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文帝评价 霸上、棘门“若儿戏”与细柳“可得而犯邪” 赞美
四、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孔繁森、邓稼先,还是李素丽、张秉贵、徐虎、钟南山,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崇拜的偶像。
时代需要周亚夫,需要心中有规则,心中有责任,需要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立身有责,尽己谓忠。格尽职守,臻于至善。
你如何看待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霸上、棘门
文帝巡视“直驰入”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细柳
对比
周亚夫
刚正不阿
治军严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