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三峡》中,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写山是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清荣峻茂”四字高度概括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树”“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语言简约凝练,富有表现力。
B.《记承天寺夜游》中,文章借“闲人”表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C.《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变换着多种角度写景,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是俯视,再是仰视。
D.《与朱元思书》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为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和山。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吴均、陶弘景,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作,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水经注》作者是北魏郦道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g)
C.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5.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并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跟、随) B.水皆缥碧(浅青色)
C.互相轩邈(高) D.鸢飞戾天者(到达)
8.下列加点的字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 B.虽乘奔御风
C.其一犬坐于前 D.蝉则千转不穷
9.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山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特征的概括,饱含看田衷地赞赏之情。
C.第二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在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感想,既反映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托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请你和社员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链接材料】
迟顿首陈将军①足下: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②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③,岂不怆悢④,将军独无情哉?聊布往怀,君其详⑤之。丘迟顿首。
(节选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①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常用的客气语。陈将军,指陈伯之,江苏人,原为南朝时梁的将军,后投降北魏,丘迟写书信劝他归梁,陈伯之复归梁朝。②鸣镝(dí):响箭。③畴日:往日。④怆悢(chuàng liàng):悲伤。⑤详:仔细地考虑。
11.为准备朗诵,社员小语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横柯上蔽 (1)
查字典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1)wáng:①灭亡。②失去。③逃跑。 (2)wú:①无,没有。②不,不要。 (2)
迁移法 君其详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3)
12.社员小文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你认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是“书”,即书信体,也都是骈体文,写景以四字句为主,句式较为整齐,音韵和谐。
B.选文侧重写景,观察视角多样,形、色、声兼具,动静结合,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山的动感与生机。
C.链接材料用对比手法写出陈伯之今昔境遇的不同,曾经是志存高远的勇将,如今却投降北魏,狼狈屈膝。
D.链接材料侧重叙事,同时以“又何劣邪”的感叹和“将军独无情哉”的反问,抒发作者的痛惜之情。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4.小文想选择一首古筝曲为《与朱元思书》的朗诵配乐,你觉得下面哪种节奏风格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轻缓悠扬 B.欢快灵动
15.学者评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6.下列加点字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坠落
C.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D.猛浪若奔 奔:奔跑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8.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文体均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这两封书信不仅具备沟通的实用性,更兼增了审美性与欣赏性。
B.《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仰观“高峰入云”,俯察“清流见底”,观照视线从天上瞬移至地下,再从“两岸石壁”到“青林翠竹”,从高空“猿鸟”到深水“沉鳞”,让人胸襟开朗,能目尽万物之状。
C.《与朱元思书》中,写高山用“竞上”“轩邈”“争高”等人格化的描写,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既有诗情画意,又极具情趣,突出了富春江下游两岸高山的奇特。
D.这两封书信创作中存在发现自然、游赏自然、隐迹自然,真切抒发情怀的倾向,也揭开了南朝士人的闲余生活,表露了他们“喜游纵情”“尚隐避世”的文化心态。
19.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流飘荡 ( )
(2)素湍绿潭( )
(3)泉水激石 ( )
(4)不以疾也( )
2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2.下面没有古今异义字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不以疾也 C.良多趣味 D.直视无碍
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写了猿鸣,都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生机勃勃。
B.从结构上看,《与朱元思书》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清澈、湍急等共同特征。《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与朱元思书》“鸢……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5.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①多所象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③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袁崧《宜都记》)
[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崧:人名,作者袁崧。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 ③其石采色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字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绝壁或千许丈
C.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D.至于下水襄陵,沿溯阻绝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5)下列对以上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狙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以写景为主,所写景物其特点多有相同之处。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26.古文阅读。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____
②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
③蝉吟鹤唳 唳:______________
④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仆 去 月 谢 病(主谓之间)
②还 觅 薜 萝(动宾之间)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
(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乙】文“_____________”(原文作答)两处都采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势_____________的特点(限四字)。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
【详解】C.“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所以选项“先是俯视,再是仰视”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C。
2.B
【详解】B.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故B错误,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读古今异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注意在句子翻译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C.“天山”在文中的意思是天和山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天山”是山名,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
4.B
【详解】B. 互相轩邈(xuān)
【点睛】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5.B
【详解】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注意“奔”的翻译。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D项表述错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7.C 8.D 9.C 10.(1)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C. 句意: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轩:向高处伸展。
故选C。
8.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 句意: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飘动)。
B. 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C. 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D. 句意:蝉长久不断地鸣叫。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故选D。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C. “拟人”错,第二段没有运用拟人手法。“急湍甚箭”运用的是夸张,“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直视无碍”是用人的视觉来侧面描写水的清澈,其余句子均为正面描写。
故选C。
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湍:急流的水,急流。甚:比……快。若:像。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2)经纶:治理国家大事。世务:国家大事。窥:看。谷:山谷。
参考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11.(1)遮蔽 (2)逃跑 (3)表示祈使语气 12.B 1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树上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成群的黄莺振翅飞舞。 14.示例:我认为A更合适。因为“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出诗人让船随江流飘荡,任意向东或向西,体现了诗人纵情游赏,无拘无束的轻松与悠然自得之情,,轻缓悠扬的风格节奏与作者的情感更相符。(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选文描写富春江优美的山水,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并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淡泊名利、归隐山水的志趣。链接材料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从而达到劝降陈伯之的目的。
【解析】11.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由字源法和示例图片可知,蔽字有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的意思。故可解释为遮蔽;
(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意思是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逃跑)的虏寇。使用查字典法,结合句意可知,“亡”为逃亡、逃跑的意思;
(3)“安陵君其许寡人”,意思是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其:表示祈使语气。按照迁移法,可知“君其详之”中的“其”也表示祈使语气。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有误,联系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内容可知,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
故选B。
1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同样的颜色。
(2)句重点词语:杂花,各种各样的花朵;乱飞,振翅翻飞。
14.考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选择一个,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结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诗人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诗人纵情游赏,无拘无束,心情轻松、愉快,因此感情基调是轻缓悠扬的;
结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可知,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这一段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突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体现作者寄情自然的雅致,欢快灵动的配乐与作者笔下的景及情也很相宜。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我认为B更合适。因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写出泉水冲击山岩的声音之美与鸟儿和鸣的和谐动听展现出一派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也体现作者寄情自然的雅致,欢快灵动的配乐与作者笔下的景及情更相符。
15.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围绕“‘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先强调水的青绿、澄净,再写水动静自由,灵秀、飞动,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赋予了山以情感与生命,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对生命力的赞美。“鸢飞戻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虚写山水,实写心情,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链接材料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岂不怆悢”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链接材料:
丘迟叩拜陈大将军足下: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您摈弃燕雀庸俗微小的志向,仰慕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当初(您)顺应机缘变化,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建立功勋,成就事业,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的虏寇,听到响箭就大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这又是多么卑劣啊!暮春三月,江南的草木已生长起来,树上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飞舞。您远望故国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朝的生活,岂不黯然伤怀,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 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叩拜。
16.D 17.C 18.C 19.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解析】16.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晓雾将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B.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颓:坠落;
C.一百许里:一百来里。许:表示约数;
D. 猛浪若奔:汹涌的的波涛像飞奔的骏马。奔:指飞奔的马。
故选D。
17.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根据句意应断句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故选C。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高山用“竞上”“轩邈”“争高”等人格化的描写,使本来静止的山仿佛有了奋发向上的生命力,以动写静,化静为动。C项中的“以静写动,化动为静”理解错误。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欲界:人间;自:自从;与:欣赏。
【点睛】参考译文: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朱元思书》: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20. 跟、随 白色的 冲击,撞击 快 21.B 22.D 23.A 24.(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或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2)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的;
(3)句意: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激:冲击,撞击;
(4)句意:也不如船快。疾:快。
21.B.句意: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
“自富阳”点明起始点,“至桐庐”点明目的地,“一百许里”点明距离;应在“至桐庐”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故选B。
22.A.句意: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今义:或者;
B.句意:也不如船快。疾:快。今义:疾病;
C.句意:有很多趣味。良:甚、很。今义:好;
故选D。
23.A.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叫声凄惨悲凉,在空谷中传荡,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不是“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生机勃勃”;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
【点睛】【甲】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参考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办理政务的人(或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25.(1)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①远②筹划,治理③同“彩”,彩色
(3)C
(4)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5)D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余来践跻此境”写“余”登临长江两岸的峡谷,句意完整,之后可断开;“既至欣然”是写“余”登临长江两岸峡谷后的心情,之后可断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远。
②句意:(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③句意:它上面的石头是彩色的。采:同“彩”,彩色。
(3)
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动词,停止;
A.形容词,绝妙;
B.形容词,极高的;
C.动词,停止;
D.形容词,断绝;
故选C。
(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闻,听说;疾,快;书记,书本记载;及,以及;悉,都;临,登临;相戒,相劝告。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D.错误,乙文只是单纯的写景游记类散文,并没有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它上面的石头是彩色的,形体和状态大多互相类似。林木高大茂密,到了冬春之交的时候稍显凋零。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26.(1) 激:冲击,撞击。 反:同“返”,返回。 唳:叫。 素:向来。
(2)①仆/去 月 谢 病(主谓之间)
②还 觅/薜 萝(动宾之间)
(3)①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
②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4)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高峻秀奇
(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激:冲击,撞击。
②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③句意为:蝉鸣鹤叫。唳:叫。
④句意为: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素:向来。
(2)
考查句子停顿。
(1)句意为:我上个月因病辞官。主语是“仆”,谓语是“去月谢病”。故断句为:仆/去月谢病。
(2)句意为: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动词是“还觅”,宾语是“藤萝”。故断句为:还觅/薜萝。
(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从;至,到;许,表示约数;(2)之,的;
(4)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乙文中的“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意为: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一个“争”字,一个“限”字,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高峻秀奇的特点。
(5)
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表现了作者对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联系乙文中的“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