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
龟虽寿
曹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3、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大约写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因此《龟虽寿》抒发了人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
写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认识作者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听读诗歌
注意字音、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终结,这里指死去
千里马
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长寿
疏通诗意
停止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何况人呢?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赏析诗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有限,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每章结尾都有,似乎与全诗的内容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从本章看,还是与正文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2、分析诗的结构。
1、《龟虽寿》是什么体裁的诗?
乐府诗
一层:1—4句,盛衰更替,寿命有限;
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二层:5—8句,豪情壮志,继续奋斗;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三层:9—12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合作探究
这两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曹操以“老骥”自比,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进取的精神以及统一天下的抱负和雄心。现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大,却胸怀大志,意欲有所作为,因而能够激起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共鸣。
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人类的情况也和“神龟、腾蛇”一样,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用为,而不虚度年华。
3、前四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
4、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歌的风格,或雄浑或豪放,或婉约或清丽。这首诗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诗风应是“慷慨,豪迈,激昂”。
诗人认为“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 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6、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
5、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感悟诗情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可贵的。全诗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拓展延伸
读《观沧海》,谈体会。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当堂练习
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诗句:
b.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
c.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d.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
e.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理解性默写: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B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作品从哲学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他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的妄谈,也否定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和及时行乐的风气,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与豪迈气概。
布置作业
1.默写全诗;
2.写作练习,写读后感《我的感悟》;
3.课外阅读曹操的《步出厦门行》其它两首以及《蒿里行》三首乐府诗。
神龟、腾蛇
寿命有限
老骥、暮年
继续奋斗
性命在天
延年益寿
为喻
自况
否定
呼
应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龟虽寿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