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重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难点);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使用说明】
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形成体系。
3、建议使用两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
基础案(15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5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主要特点
⑴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⑵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发展演变
字体 时间 特点
甲骨文金文 殷商时代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楷书和草书之长,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3.代表人物
⑴秦晋时期:秦代的李斯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
⑵唐宋时期: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_;宋代的苏轼等。
⑶元明时期:元代的赵孟頫与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思维拓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的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画中有诗
1.演变
⑴石器时代:刻在岩壁上,绘在地面上、陶器上的画作。
⑵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⑶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材料: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
3.分类
⑴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⑵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4.特点:
⑴山水画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②.以意境为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⑵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思维拓展: 中国画,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写意”与“工笔”相对,即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要求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动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三.金声玉振
1.先秦时期
⑴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⑵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陨,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
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秦汉时期
⑴设立乐府机构。
⑵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形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3.东晋时期:形成南国清商乐。
4.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5.明清时代
⑴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艺术发达,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思维拓展: 影响古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因素有⑴经济是否繁荣。⑵社会是否安定。⑶统治者的政策与提倡。⑷民族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
四.宫廷和民间舞
1.原始舞蹈:青海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宫廷舞蹈
⑴发展过程
①.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宫廷舞蹈。
②.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③.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④.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⑤.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
f.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⑵特点:
①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⑵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3.民间舞蹈:
⑴艺术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⑵发展过程:
①.《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②.两汉时,各地乐舞出现了繁荣局面。
③.敦煌石窟壁画展示了南北朝时代胡舞的风范。
④.隋唐时代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
⑤.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流传至今。
五.戏曲;
1.地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2.概况:剧目数以万计,至今仍有300多个剧种在演出。
3.演变
⑴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
⑵隋代:四方散乐
⑶唐代:杂技歌舞
⑷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技与南戏脱颖而出。
⑸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⑹明代:传奇
①.特点: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②.概况:⑤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后来,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创板戏变化体唱腔。
③.影响:赋予戏曲更大的表现力,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⑺清代:京剧
①.起源:乾隆年间,“三庆班”以及“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四大徽班”进京。
②.形成: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
③.特点: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京剧也称“皮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④.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思维拓展: 京剧特色⑴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⑵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⑶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⑷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⑸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升华案(23分钟)10分钟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10钟完成展示点评;3分钟由学科班长进行总结。
探究一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
温馨提示:按朝代顺序理清成就。
⑴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⑵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⑶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⑷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⑸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⑹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照耀百代。
⑺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探究二 中国绘画的特征
探究三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⑴政治、宗教因素
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
②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
③政治黑暗成为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
④京剧产生的关键是为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徽班进京。
⑵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⑶文化因素
①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②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③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一般影响艺术文化的原因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
探究四 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⑴形成因素
①外部因素:明清时期,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北京,达官贵人、商人、艺人云集,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
②内部因素:“四大徽班”进京促使了徽剧与汉调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京剧产生: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使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⑶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⑷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思维突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要作重点掌握。原因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思考。
巩固案(40分钟)20分钟由学生自主完成,15分钟进行展示点评,5分钟完成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A级训练
1、(2010年北京卷)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C )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2、(2010年福建卷)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D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3、(2009全国文综一)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B级训练
4、(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D )
A B C D
5、(2009高考浙江文综)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6.(2010浙江温州十校联考)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了“尚韵”特色 ②唐代书法气魄雄伟,注重规范和法度,体现了“尚法”特色 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了“尚意”特色 ④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意,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级
7.(2010年金考卷·五)下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作品,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主要有(B )
①反映我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
②以兰竹明志,凸显了不随世浮沉的气节
③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④该作品面向现实,关心民情,同情百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8.(2010高考信息卷·二)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被称为“充满魅力的国粹艺术”的是哪一种戏剧形式( D )
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
9.(2010年金考卷·九)2007年4月23日,“京剧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整个系列活动为半年,目的是使京剧成为宣扬北京奥运理念的桥梁,让京剧走到大学生中间,并以此与人文奥运的理念结合,推广北京奥运。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京剧主要由徽剧、汉剧融合而成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10.(2010年金考卷·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独领百年风骚的原因有( A )
①京剧本身的艺术魅力 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③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 ④表演动作不拘一格,自由活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A级)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维启迪:文字、书法皆为政治服务;时代背景影响书法风格。
材料一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 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评张旭书》
⑴根据材料一,想一想政治是如何影响书法的发展的?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统一文字,从而规定了书法发展的主流。
⑵根据材料二,谈一谈时代精神与书法风格的关系是什么?
时代精神影响书法的风格,如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了张旭的书法风格;反过来书法的风格又是这一时代精神的反映。
12.(B级)阅读下列材料:
温馨提示:参考京剧的发展情况及影响。
材料一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
请回答:
⑶中国戏曲传统角色划分为“生、旦、净、末、丑、外、杂、上手、下手和流行”10门角色,材料三将演员角色演变后划分为四大行当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适应剧情和表演的需要,要求演员适应各类角色,逐渐演变为四大行当。
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京剧在表演上有什么特色?
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目标反馈】
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在分析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时,都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
【易错易混知识点】
1.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它与后来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3.西周铜器的铭文被称为“金文”,也是较完整的文字。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5.中西绘画特点有什么不同?
西方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⑴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不求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⑵西方画则讲求“以形写形”,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造物象的体积,并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
6.京剧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它从上层权贵逐渐走向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形成了一种大众化趋势。在现代社会,面对现代文化的挑战,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重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难点)。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使用说明】
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踊跃展示。注重学法,激情投入。
3、建议使用一个课时。
基础案(10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0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
一.纸的发明
1.原因:纺织品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竹木简椟沉重,不便于流传和收藏。
2.经过:西汉早期已发明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3.意义
⑴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⑵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思维拓展: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它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原理: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
2.过程
⑴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过“司南”。
⑵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中提到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
⑶南宋时期:《西事广记》中介绍了民间流行的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3.功能:方向测定。
4.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传入欧洲。
5.意义
⑴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
⑵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思维拓展: 为何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并且用于航海?⑴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的发明在当时取得突破性进展。⑵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条件
3.使用
⑴唐末至宋初
①.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②.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
③.石普为宋真宗表演他制作的火球、火箭。
④.《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3种火药配方。
⑵明代: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思维拓展: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有何重大意义?⑴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⑵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四.印刷术的进步
1.过程
⑴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
①.特点: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雕刻刀法纯熟。
②.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⑵宋代: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⑶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⑷明清:铜活字印刷
①.明代中期: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较多应用。
②.清代:印制《古今图书集成》。
③.外传: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
3.意义: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
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思想
⑴孔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⑵荀子:自然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
⑶老子:强调“无为”,即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特点
⑴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不够重视。
⑵讲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⑶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思维拓展: 我国四大发明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大不相同,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杜会环境。因此,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升华案(15分钟)10分钟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10分钟完成展示点评;3分钟由学科班长进行总结。
探究一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启迪:科技发展原因往往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有关。
⑴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
⑵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⑶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⑷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⑸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探究二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思维启迪:联系欧洲早期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⑴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⑵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⑶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⑷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
探究三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思维启迪:科技落后往往与制度、政策、观念、外交等方面有关。
科技特点:
⑴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⑶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⑷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⑸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落后原因:
⑴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⑵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⑶思想文化:文化专制(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和重文艺轻技术的风气,使科技发展失去动力。
⑷对外关系:“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⑸研究方法:重视经验与总结,忽视实验与分析。
归根到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课堂巩固案(8分钟)20分钟由学生自主完成,15分钟进行展示点评,5分钟完成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A级训练
1、(2010年重庆卷)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C )
学法指导:抓住时间限定即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B级训练
二、材料题(B级)(2010年北京卷)(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
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伤寒杂病论》成为中西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目标反馈】(5分钟)
1、总结本节内容,并思考: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发展滞后?
2、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有哪些?
【易错易混知识点】
1.我国在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不是造纸的首创者,但他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候纸”。火药在隋唐时期发明,火箭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南宋出现管型火器,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印刷术经历了雕版与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术的最后发明。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为了稳定性,制成了罗盘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3.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方面,第二种在战事上,第三种在航行上。”他所说的三种东西,文学方面指的是印刷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学的传播;战争方面指火药;航海方面指指南针。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5.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为经验科学,没能形成近代科学。
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专题二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大成目标】(2分钟)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难点)。
2、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2、合作探究,踊跃展示。注重学法,激情投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3、建议使用两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
基础案(15分钟)课前30分钟自主完成,课中用15分钟完成展示和点评。
一.诗经的魅力
1.内容
⑴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⑵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②.《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
③.《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2.特点
⑴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⑵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⑶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思维拓展: 《诗经》中的“风”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中也可以看到其语言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
二.楚辞的魅力
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
⑴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
⑵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⑶句式较灵活。
⑷在节奏和韵律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
⑴人物:屈原。
⑵作品:
①.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
②.《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
③.《天问》:反映作者强烈探索精神和大胆怀疑精神。
④.《九章》:直抒胸臆,描绘流放经历与心境。
4.影响:楚辞体称为⑤“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
思维拓展: 从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正式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每年端午节,人们以划龙舟、吃粽子的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就是为弘扬他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
三.汉赋的风采
1.特点
⑴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⑵继承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成就
⑴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⑵汉武帝时代
①.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②.代表作是杨雄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⑶西汉后期:司马相如是最著名的赋作家。
⑷东汉:前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后期,大赋渐少,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代表人物 时代特征 风格特点
李白 盛唐 ⑴雄奇豪放,瑰玮绚烂。⑵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杜甫 唐帝国由盛转衰 ⑴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⑵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⑶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思维拓展: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五.宋代词苑
1.特点
⑴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
⑵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
2.产生
⑴唐代,民间已出现,号为“曲子词”。
⑵唐代白居易,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成就斐然。
3.发展
时间 词人 特点
北宋 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清浅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苏轼 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南宋 李清照 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张元干 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
张孝祥
辛弃疾 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思维拓展: 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⑴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⑵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⑶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⑷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剧曲”与“散曲”。
2.元散曲
⑴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⑵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⑶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元杂剧
⑴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⑵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⑷城市里有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肆或“勾栏”。
思维拓展: 诗、词、曲的关系如何?⑴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⑵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⑶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⑷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时期 原因 成就
明朝 ⑴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繁荣⑵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长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朝 ⑴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⑵晚清时期,改良主义运动兴起 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⑵曹雪芹的《红楼梦》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⑷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思维拓展 :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升华案(23分钟)10分钟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10分钟完成展示点评;3分钟由学科班长进行总结。
探究一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思维点拨:按时代要求,抓住特点,浓缩记忆,形成对比。
(2)战国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辞藻华丽、夸张,表现大一统时代的恢宏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民,休闲功能强。
(6)元曲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探究二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
思维点拨:文化发展往往与政治、经济、制度等有关。
⑴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
②经济发达:封建农工商业活跃,经济繁荣。
③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⑵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②政治因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
③经济因素: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探究三 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因此分析某个时期文化的繁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的经济是否繁荣。
⑵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等
巩固案(40分钟)20分钟由学生自主完成,15分钟进行展示点评,5分钟完成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A级
1、(2010年重庆卷)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C )
A B
C D
2、(2010年重庆卷)宋人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3、(2010年全国卷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D )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B级
4.(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D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5.(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六)《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雪莱的“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都具有( A )
A.浪漫主义色彩 B.古典主义色彩
C.现代主义色彩 D.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6.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下列语句出自他的作品的是( B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级
9.(2010年北黄冲刺卷·历史二)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世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10.(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期末)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D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B级 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⑴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创作风格。
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白居易作品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⑵分析三位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到诗人的创作风格。
⑶在宋代,词取代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主要形式的原因是什么?
①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而兴起。②词的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情感。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这样的社会现实起了推动作用。
【目标反馈】(5分钟)
1、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2、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易错易混知识点】
1.《诗经》是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但不是由其创作,“五经”中《春秋》为孔子所著。
2.“楚辞”是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
3.通过明清小说,分析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期。《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儒林外史》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聊斋志异》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