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细胞质是多项生命活动的场所
第2课时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第二课进行活动观察叶绿体和胞质流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自浙科版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实验部分,是掌握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规律的常规实验。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形态、分布,增加学生对叶绿体的感性认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叶绿体的结构知识,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通过实验观察正确描述叶绿体的颜色、形态、分布等特点。
(2)体会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说出材料选择的符合要求、易操作等原则。
(3)进一步熟练高倍镜使用的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1)认同科学结论来源于科学实验研究。
(2)通过观察欣赏、体会生物结构的精细和美。
1.重点:(1)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难点:(1)将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2)叶绿体的观察和细胞质流动
(3)制作各种细胞器模型
1、学生的准备:在课前预习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操作步骤,并思考实验的原理,以及对于自己所不理解的实验提出疑问。并准备进行观察叶绿体的自带材料。
2、教师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剪刀、刀片、镊子、滴管、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菠菜、黑藻、蚕豆叶、韭菜等。
(3)学生实验报告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部分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回顾上节的内容。讲解:叶绿体是真核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对植物、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以前是在书本、课件中观察叶绿体的图片,我们希望能更观察到真实的叶绿体。导出课题:观察叶绿体和胞质流动。 认同叶绿体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对叶绿体重要性的简单描述,引起学生对本实验观察叶绿体的足够重视和兴趣。
二、讲解实验步骤
讲授新课 1、取材[板书](1)要求学生展示课前要求自带的本实验实验材料,并说明带这些材料进行实验的原因。(2)教师展示教师准备的材料。(3)得出实验材料选择的依据:符合实验要求。[板书]合要求2、制作临时装片[过渡]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需要制成临时装片。[板书]制作装片(1)提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盖玻片的盖法?(2)示范:黑藻小叶的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3)菠菜、韭菜等其他材料不能直接制成装片,需要对叶片进行处理,怎样进行?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强调处理的方法。3、观察[板书](1)提问: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2)提问:本实验可以观察的叶绿体的内容。4、结果记录、分析[板书](1)本实验结果记录的两种方法:表格法和绘图法。(2)板画简单展示1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画法。 1、由个别学生展示所带材料,并从含有叶绿体、符合实验要求角度分析选这些材料的原因。 认同实验材料选择的符合实验要求的原则。2、回忆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和制作步骤、注意事项。[回答]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再把需观察的实验材料平展在水滴中,最后盖上盖玻片。盖玻片先一侧接触水滴,再全部放下。认同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一定处理的目的是处理为有利于观察的一层细胞。懂得撕取叶片中叶肉细胞的方法。3、回忆并回答用高倍镜观察的方法。回答本实验观察的有关内容:颜色、形状、数量、分布等。4、认同实验结果有不同的记录方式。 了解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三、学生、实验观察
讲授新课 1、说明要求:(1)每个小组至少制作3张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每人至少制作1张临时装片。(2)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结果。(3)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两种实验材料的各1个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和分布。(4)合理安排时间、注意相互合作。2、巡视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 1、明确实验要求。2、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1、使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要求更为明确,尤其强调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2、通过巡视和指导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能更顺利得以实施。3、通过拍摄更增加学生的好胜心,并为实验结果的分析做准备。
四、实验结果的展示、分析和讨论
讲授新课 1、提问:是否都观察到了叶绿体?观察到的是什么材料的叶绿体?为什么在课本中选择的实验材料为黑藻?讨论1、描述叶绿体的形态和在细胞中的分布2、观察到的叶绿体是如何移动的?3、如果你看到细胞内的叶绿体并没有移动,尝试解释其原因。4、胞质环流对于活细胞有什么意义? 学生根据图片说明材料来源。得出不同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等有所不同。 1、使学生进一步认同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2、体会生物学知识的获得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认识生物结构的精细和美。
第二部分 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质中有一种透明、粘稠、流动着的液体,称为细胞溶胶。细胞溶胶与细胞内其他结构相互配合,协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观看、聆听。师生共同总结结。
第三部分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和胞内运输
(1)主要成分是?有哪些功能? 回答:主要成分: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无膜)功能: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师生共同总结结。
教学反思
采用“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实验材料种类的增加和选择,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并使学生体会在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和选择的依据。通过实验过程的各种材料的观察的比较,体会科学实验需要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形成性评价
画出两种不同实验材料的细胞中叶绿体分布的简图。
五、问题与讨论:
(1)教材中观察叶绿体时选择黑藻为实验材料的原因?归纳实验材料选择的依据。
原因为 。
实验材料选择的依据?
。
(2)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
。
板书设计
2.3.2 细胞质是多项生命活动的场所
(第2课时)
1、活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步骤
取材——制作装片——观察(颜色、形状、数量、分布)、胞质环流——记录结果并分析(表格记录、绘图)
2、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3、第三部分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和胞内运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