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1-05 10: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种群数量的变化第四章第二节文昌中学 刘艳萍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某细菌20min繁殖一代,将这样的1个细菌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培养。小任务1、请同学们算出1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的数量,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在所发的表格中。2、如果用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繁殖的代数,请同学们推导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3、请同学们将表格中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返回500表达式: Nn=2n 3、每繁殖一代的时间是确定的,用t来代表变量时间。1、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不是1,而是N0;2、下一代不是上一代的2倍,而是λ倍;请大家推导出这个种群增长的数学表达式。思考Nt=N0 λt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步骤:4、检验或修正3、数学表达1、观察研究对象2、提出合理的假设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Q1:引起这两条曲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条件不同:“J”型曲线:理想条件
“S”型曲线:自然条件时间种群数量“J”“s”K/2KQ2:如何理解K值?K值:环境容纳量Q4:两条曲线的增长速率如何变化?Q3:阴影部分代表的是什么?“J”型曲线: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后一代数量是前一代的数量的λ倍“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时间种群数量“J”“s”K/2K环境阻力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解:阴影部分代表的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思考讨论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后,应使鼠的剩余量改变环境条件,使之不适合鼠的生存,降低K值捕捞后,使鱼的数量维持在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保护和改善鱼的生存环境,尽量提升K值传入我国。2002年6月,椰心
叶甲在海口首次被发现后,
以惊人的速度在海岛蔓延。资料2: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在1976年成立时,坡鹿的数量仅有26头,经过几十年的保护之后,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一直维持在700头左右。 资料3:东亚飞蝗种群数量资料4:由于海南森林被大量砍伐,20世
纪初各县均有黑冠长臂猿的分布,现仅
在霸王岭有十几只黑冠长臂猿 。种群数量的变化:①增长②稳定③波动④下降类型原因:环境因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率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J”型曲线“S”型曲线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和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动物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4、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保护这些濒危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创我们美好的家园!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