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1-05 13: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一章 光合作用 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概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复习指导】
(一)、相关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实验变量:_________
(2)探究目的:a、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步骤:暗处理→叶片部分_______→光照→______脱色→漂洗→用_______染色
(4)解答疑点:a、为什么对植株进行暗处理?
B、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C、为什么要隔水加热?为什么用酒精进行脱色?
酒精脱色后的叶片颜色变化:_______色→_______色
D、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变量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__________,贮存___________。
(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如何保证植物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有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3.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又单独测得枝条的质量稍有增加,增加的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B.运输作用 光合作用
5.右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大烧杯中的液体是      ,该液体的沸点是   ℃,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     ℃。 (2)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      色,其中的叶片变成了      色。
6.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上部叶呈棕色,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1) 。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 。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 光合作用需要水
7.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可多选)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C.乙叶D.丙叶的绿色部分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2)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甲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8. 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右下图是小明家的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图。
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说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吸收/排出)
氧气(吸收/释放)
有机物(制造/分解)
能量(吸收/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素
是否需要光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有关问题。
⑴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⑵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操作步骤 简答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④A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D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_
⑷结论与讨论: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
10.下图中的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三个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是 ,植物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是 。
(2)在A点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在C点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3)整条曲线说明光照强度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关系是:光照强度在D点之前 ;光照强度在D点之后 。
(4)B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是 。
(5)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时期为B,植物能不能正常生活 。、
【学习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和蒸腾作用》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记住蒸腾作用的概念、途径及意义。
3.能够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4.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难点:
1、各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 2、蒸腾作用的现象、意义和途径。
3、叶片的结构。
三、知识框架(一)植物的主要类群: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认识蒸腾作用的概念、主要途径。
表皮 表皮细胞——特点、作用
保卫细胞——特点、作用、分布规律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叶肉:营养组织
叶脉: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
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蒸腾作用的意义 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四、典例解析
【例1】紫菜的颜色呈现紫红色,原因是( )。
A. 叶绿素在紫菜的细胞中不呈现绿色,而呈现红色
B. 紫菜细胞中除叶绿素外,还有大量藻红素,藻红素的红色把叶绿素的绿色掩盖了
C. 紫菜细胞中只含有藻红素,没有叶绿素,藻红素呈现红色
D. 海水中红色色素渗入了紫菜细胞
【例2】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 气温37℃,阴天,无风 B. 气温37℃,晴天,有风
C. 气温20℃,阴天,有风 D. 气温20℃,晴天,无风
【例3】下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结构的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有关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      细胞中却有着丰富的叶绿体。
(3)气体出入叶片的门户是【 】 ,控制此门户开闭的结构是 。
(4)多数叶片的正面比背面的颜色深,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训练
1.“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
A.衣藻 B.蕨 C.白菜 D.葫芦藓
2.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B.体内无输导组织
C.植株都特别矮小 D.不能开花、结果
3.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4.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 )
A.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B.有种子
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D.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5.下列植物类群中,能产生种子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6.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也不容易找到苔藓植物,这是因为:( )
A.苔藓植物不适应工厂的噪声 B.苔藓植物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而死亡
C.城市的环境比森林干旱 D.工业区内温度太高
7.下列哪种植物是裸子植物?( )
A.苹果   B.西瓜   C.核桃    D.银杏
8.关于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茎、叶 B.都只有假根
C.都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 D.都适于生活在水中
9.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不可能要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
A.板栗    B.玉米    C.蕨菜    D.银杏
10.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
A. 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
B. 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C. 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D. 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11. 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
A. 迅速地一次切割 B. 缓慢切下 C. 迅速来回拉切 D. 缓慢来回拉切
12.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可分为两组________实验,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另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 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右图是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用于观察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此装置存在明显问题,请你指出来,并说明如何改正。
(2)根据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将内容填写完整。
(3)下午,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4)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烧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生物作业6
1.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是由于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这类植物主要是 ( )
A.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形成的器官是 ( )
A.根 B.茎 C.叶 D.种子
3.(2003荆门中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 ( )
A.无根、叶、茎 B.有根、叶、茎 C.不能产生种子 D.植株非常高大
4.(2006 淄博中考)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5.下列关于藻类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分化
B. 单细胞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大型藻类植物有了根茎叶分化
C. 藻类植物繁殖时产生了大量的种子 D. 越简单的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6. 下列关于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了干旱的环境
B. 蕨类植物靠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C. 蕨类植物大部分茎在土壤中,称根状茎
D. 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了现在的煤炭
7.. 下列哪种植物是我国现存的珍稀的蕨类植物,被称为活化石 ( )
A. 银杉 B. 银杏 C. 桫椤 D. 珙桐
8.. 我国有许多古老的裸子植物,下面被称为活化石的裸子植物有( )。
①银杉 ②银杏 ③水杉 ④油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
9.. 有“植物界中的大熊猫”美誉的、我国最珍贵的裸子植物是( )。
A. 银杏 B. 银杉 C. 水杉 D. 台湾杉
10. 裸子植物已分化出了( )。
A.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B. 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C. 根、茎、叶、种子等器官 D. 只分化出了根、茎、叶
11. 从本质上讲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 )。
A. 果实 B. 种子 C. 孢子 D. 假果
12.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果皮对种子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传播种子
B. 数量多 C. 种类多 D. 分布广泛
13. 3月12日为我国的全民植树节,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因为( )。
A. 正值农闲时节 B. 土壤松散 C. 雨水较多 D. 叶没长出,蒸腾作用很弱
14. 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
A.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 取材料 C. 盖盖玻片 D. 染色
学习后记:
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扁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达,有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无脊椎动物的一些个体已有感性认识,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
【问题导学】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填空。
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体壁仅有――、――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无―――。多生活在―――,少数生活在―――。
代表动物有―――、―――、―――等
2、填图
图一 水螅纵切面图 图二 蚯蚓结构图
阅读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思考:
用什么仪器吸取水螅?
为什么要把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并且要静止几分钟?
(4)由图可知,水螅的体壁有―――层细胞构成,体壁围城的空腔叫―――,身体呈―――状,一般有两个―――。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74、75页,填空。
1、扁形动物是一类有――无―――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生活在―――、―――、―――的陆地上,多营―――生活。代表动物有―――、―――、―――等。
2、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或―――,―――,有――和―――。多生活在―――或―――,也有些种类营―――生活。代表动物有―――、―――等。
3、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的陆地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构成,――――――使它们的身体更灵活。蚯蚓的身体分―――和―――,靠近―――有一环带。
4、填2.2-7图:
5、观察第75页图2-.27,填空: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组成,身体靠近前段有一个―――,前段较后端――。
(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的感觉,触摸其腹部则有―――的感觉。蚯蚓的运动形式是―――爬行。
三、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1、蚯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结构特点 功能
身体
体壁
2、常见的环节动物举例:
3、概括环节动物的定义:
4、举例说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你认识哪些节肢动物呢?举例说明
节肢动物是 最多, 最广泛的一类动物。
2、探究实验:观察蝗虫
(1)观察方法简介:在观察之前应先明确“观察什么”,“需要通过观察得出什么结论”等,这样便不会忽视观察对象的重要方面和特征。循序观察是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可从内外、左右、上下及局部和整体进行。
(2)结合蝗虫模型,根据P.77实验观察方法、步骤,分组进行观察(会识图)
(3)结合观察结果完成下列讨论题:
A: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C: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D: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3、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功能。
结构 特点 功能
身体
躯体、足、触角
体表

填图
4、观察图2。2——10 填空:
(1)蝗虫体表有―――,身体分―――、―――、―――,头上有―――,身体胸部长有―――足,―――翅。―――革质,狭长,―――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蝗虫足和触角均―――,―――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腹部长有―――,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蝗虫的运行方式为―――和―――。
5、课后练习: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海葵 B珊瑚虫 C水母 D沙蚕
2蚯蚓、沙蚕、水蛭都属于(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线形动物
3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 鱼类 D鸟类
4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5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 )
A肛门的位置 B体节的多少 C口的位置 D 环带的位置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水螅形态结构特点的是( )
A身体呈圆筒状 B肛门位于身体的下端
C体壁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口无肛门
【反馈检测】
第一关 我夯基、我达标
1.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
A.感觉光线 B.感觉声音 C.协助运动 D.运动器官
2.蚯蚓属于下列哪一个动物门类 ( )
A.鱼类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
3.下列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B.蚯蚓白天穴居,夜间活动
C.蚯蚓是植食性动物 D.蚯蚓是杂食性动物
4.蝗虫的翅的特点是( )
A.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B.前翅膜质,后翅革质
C.前翅、后翅都是革质 D.前翅、后翅都是膜质
第二关 我综合、我提高
5.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有两对翅;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有三对足; D.具有内骨骼。
6.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7.如图所示,分别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另一只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哪一只会死亡?为什么?
【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你能概括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2、在探究过程中,你要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3、你能体会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的观点吗?
4、在现实生活中,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吗?
【重点难点】重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学法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脊椎动物的一些个体已有感性认识,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
【问题导学】
(一)鱼类
1、探究实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1)结合活的鲫鱼及鱼的骨骼标本,按照P.80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会识图)
(2)结合观察现象,完成下列讨论题:
A:鱼类的体形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B:描述鱼各种鳍的作用
C: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D: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二)两栖类
1、观察p.82图2.2-15与图2.2-16,归纳青蛙和鳄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图1青蛙抱对 图二 鳄鱼产卵
(1)青蛙和鳄鱼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2)尝试描述青蛙和鳄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2、小组讨论:A:两栖类动物生活特征是什么?
B: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是两栖类动物?
(三)爬行类
1、阅读课本p.83,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相比较有何不同?
2、还有其他的爬行类动物吗?
3、爬行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 的鳞片和甲,用 呼吸。
三、知识梳理与归纳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四、基础达标:
1、如果剪去鲫鱼的胸鳍和腹鳍,鲫鱼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
A、不能向前运动 B、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C、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D、不能下沉和上浮
2、右图是鲫鱼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鲫鱼的身体呈 形,有利于减少游泳的阻力。
(2)体表覆盖 。
(3)鲫鱼有各种鳍,「 」 和「 」 能维持身体平衡,「 」 能控制身体前进的方向。
(4)鲫鱼用「 」 呼吸。取一条鲫鱼,轻轻地掀开鳃盖,可以看到鳃的主要部分是 ,里面密布着 ,呈 色。
(5)鲫鱼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 。
3、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皮肤裸露且 ,能够辅助呼吸。
(四)鸟类
1、探究实验:观察家鸽
(1)结合活的家鸽及家鸽的骨骼标本,按照P.86方法步骤,进行观察
(2)结合观察现象,完成下列讨论题:
A:家鸽的体形是怎样的?对其飞行的意义是什么?
B:家鸽的翼羽和尾羽的排列有何特点?
C:家鸽的骨骼、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2、总结概括:你认为鸟类飞行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它们始于飞行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什么?
(五)哺乳类
1、观察p.89图2.2—14,归纳总结家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A:家兔的体毛具有什么作用
B:胎生、哺乳对家兔的繁殖有什么意义?
C:家兔的门齿、臼齿各有什么作用?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D: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家兔在陆地上生活有什么意义?
2、根据你所知的,描述一下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知识梳理与归纳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脊椎动物 鸟类
哺乳类
四、基础达标:
1、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是( )
A、金丝猴 B、白鳍豚 C、扬子鳄 D、藏羚羊
2、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是( )
①鸟的身体呈梭形 ②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行的翼 ③都具有头、胸、腹三部分 ④长骨中空 ⑤胸肌发达 ⑥有气囊 ⑦卵生 ⑧循环系统完善,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A、①②③④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⑧
3、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A类与B类结构相同之处是身体都有 构成。
A B C D E F
(2)C类是一类特殊类群,它们在发育方面的突出特征是 。
(3)D类是开始具有较为发达的 而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一类。
(4)E类多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身体呈流线型, ,体表被覆羽毛等。
(5)F类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6)A、B类与C、D、E、F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
4. 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蝙蝠
A. 有四肢 B. 心脏有四腔 C. 有着恒定的体温 D. 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
5、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在呼吸过程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气囊 B. 肺 C.气管 D.肺和气囊
6、下面几种常见的动物,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请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 三部分。
(2)B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呈 型,呼吸器官是 ,它的胸鳍和腹鳍的功能是 ,控制前进方向的鳍是 。
(3)C类是一类特殊类群,幼体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 ,经过 发育成为成蛙后,主要用 呼吸,同时兼用 辅助呼吸。
(4)D是一种珍稀鸟类,外形似家鸽,其身体呈 型,其也有一种独特的双重呼吸方式与其体内结构—— 有关。
(4)E的毛有 作用;其牙齿有 和 之分,盲肠 ,与其食性相适应,E与D相比,E(哺乳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
(5)图中动物若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有 ,脊椎动物有 ;若按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变温动物有 ,恒温动物有 。(填字母)
【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说出动物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学法指导】:对于“运动的方式”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及课本图片比较易于理解, 而“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内容比较抽象,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要认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积极分析,才能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作用及相互关系,弄清关节的结构及特点,肌肉的特性及与骨的位置关系,明确运动的产生过程及肌肉间的配合,从而深刻把握结构功能的统一性。
【问题导学】
探点一: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式
认真阅读课本P90,仔细观察图2.2—26,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运动对动物本身的意义是:能迅速地改变 ,以利于寻找 ,
, 。
2.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是:

探点二:运动基础
认真阅读课本P90- P92内容,仔细观察“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和图2.2—27.图2.2——28.图2.2—29,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 组成。
骨连结的三种形式是 、 、 。
2. 叫关节。人体的主要关节有 。
3.(1)视图,能够在图上写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节面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4)关节在运动中起 作用。
4.骨骼肌包括 和 两部分, 位于骨骼肌两端,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探点三:运动的实现
认真阅读课本P93运动的实现这一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2.2—30,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对照课本图,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肱骨、前臂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做屈肘、伸肘运
动,结合课本图考虑: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伸肘时
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 、 和 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游泳 B.跳跃、爬行 C.飞行、爬行 D.跳跃、游泳
2.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
A.骨、骨连接和肌肉 B.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C.骨、关节和骨骼肌 D.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
3.如下图为关节结构图,视图回答:
(1)图中[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1]和[2]合称为_________。(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 ]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部分。
(3)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和[5]内的_____________。
(4)与关节的牢固有关的是[4]____________和其里面、外面的坚韧的___________。
4.伸肘时肌肉活动情况为( )
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5.人体骨骼肌所受的刺激来自( )
A.外界刺激 B.机械刺激 C.化学刺激 D.神经传来的兴奋
【自我测评】
1、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的运动?( )
A、鱼的游泳 B、蜜蜂舞蹈 C、胃肠蠕动 D、蝴蝶飞舞
2、人的运动系统由什么构成 ( )
A.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B.由关节构成 C.由手和脚构成 D.由骨骼肌构成
3、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连接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支持作用
4、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如图)是 ( )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5下图为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关节是由[ ]____、关节面(包括[ ]____
和[ ]____)和[ ]____组成。
⑵关节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有[ ]____,
 以及[3]里有_____,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⑶关节炎时,关节的[ ]____内可能积有脓液,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使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
⑷体育锻炼,能使关节的[ ]_____和_____增厚,并提高伸展性,从而增加关节的牢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拓展提高
直臂提东西,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状况如何?这是否说明肌群间的相互配合?
答:
【教学反思】:
运动的方式
运动的基础
运动的实现
动物常见的运动的方式有: 、 、 、
、 、 等
运动系统的组成: 、 、 。
关节的结构:包括 、 、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 、 。
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
屈肘时,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
伸肘时,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
动物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