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5 1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我 有 一 个 梦 想
I have a dream 飞天的梦想
嫦娥
奔月
敦煌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梦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节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问题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了解历史运载火箭 国防科技中国导弹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生物医学成就 农业科技成就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曙光4000L信息技术成就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空间技术成就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运载火箭成就聂海胜费俊龙神六人类基因工程的开展使破译人类全部DNA指日可待。生物工程成就 感受科技的力量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 我国第一头克隆猪(黑色) 感受科技的力量人耳老鼠 兔子长出“人耳朵” 感受科技的力量自动化技术成就 感受科技的力量消防机器人新材料成就能源技术成就 感受科技的力量浙江秦山核电站 感受科技的力量 材料二: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863计划所选高技术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来,在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20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材料一: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 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感受科技的力量? 树立了一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旗帜; ????探索了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 ????开拓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塑造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 ????取得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 ????锻炼了一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队伍; ????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体系; ????孵化了数万高新技术企业; ????培养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家团队; ????创造了增强综合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了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 ????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材料三:火炬计划十五年成就辉煌思考: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巩固我国国防、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福人类问题探究二: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理解历史结合身边或者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75%以上。
问题探究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理解历史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取得成就的原因1 .国家的独立(保障)2 .党和政府的重视3 .经济实力的增强5 .科学家的努力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他学识广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科研与教学成果卓著。是我国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他长期担任我国医学卫生部门的重要领导职务,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竭心尽力,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声望。他是谁? ________“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是谁? ________“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他是谁?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明确认识: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感悟二:科教兴国。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感悟历史畅想天地  请设想一下你在未来高科技社会中的生活状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月球基地构想中的月球基地 作业与练习1、调查报告:科技与玉环经济的发展
(可以从某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行业)
2、“我们与21世纪的中国”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D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C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D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B《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1、生物技术
2、航天技术
3、信息技术
4、激光技术
5、自动化技术
6、能源技术
7、新材料技术
8、海洋高技术(1996年)王大珩 王淦昌杨嘉墀 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 陈芳允863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子学家。 863计划四大倡议科学家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什么是火炬计划?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人民政府的重视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
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思考?  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制主持人。激光技术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深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邓小平对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的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到了2005年6月中国使用网络人数已经有一亿三百万人,占全球网络使用者的半数。 青少年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钱学森学思之窗猜一猜他是谁? ________袁隆平学思之窗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   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1、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界的互动关系。
2、开展课堂一分钟演讲:“我们与21世纪的中国”学生活动主题1964年10月1967年6月1970年4月1965年9月1973年10月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等钱三强、邓稼先等钱学森、赵九章等王应睐、邹承鲁、汪猷等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