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白杨礼赞 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白杨礼赞 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1:04:2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5 白杨礼赞
茅盾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核心素养
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难点)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素养)
第二课时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
不平凡
内在气质
外部形态
生长环境
内容解析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高原上: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写其色彩
写其辽阔
写其平坦
第2、3段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你刚刚觉得有些“单调”时,“像哨兵似的”白杨树出现了,并且让“我”“惊奇地叫了一声”,这就与前边的感受形成了对比,先抑后扬,情绪一下子高扬起来,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作者用了烘托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淡青色
不斜生
靠拢
有晕圈
片片向上
向上
笔直
宽大
光滑
不屈不挠
倔强挺立
力争上游
读第5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品质

笔直
无旁枝
丈把高
外形
树干:
树枝:
树叶:
树皮:
笔直
紧紧靠拢
宽大、片片向上
光滑、有晕圈
没有婆娑
屈曲盘旋
算不得好女子
伟丈夫
欲扬先抑
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两词相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欲扬先抑,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
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作者写白杨,只是为了赞美它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品质吗?
象征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3.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方法指导
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生动地勾画出西北高原特有的景色。
“扑”与“奔”相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
度之快,也反映了高原的辽阔平坦、
一望无际。
语言赏析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虽……却……”和“哪怕……却……”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由远指到近指,由“这就是”到“决不是”,白杨树的外形和神韵愈加清晰,作者的感情也愈加强烈。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赞扬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以“好女子”和“伟丈夫”作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雄壮
伟大
单调
合作探究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②写高原其实是在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其傲然挺立的形象。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写楠木是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完整。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易生长的,
赞美白杨树就是在赞美广大北
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这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文运用___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
主题思想
2.托物言志
1.象征
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
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楠木象征“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所言之志是礼赞“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写作手法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4.衬托
5.对比
2、3段:看到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西北高原,作者先感到雄壮,接着觉得单调,是抑笔;当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发出惊叹,是扬笔。作者的情绪由抑到扬,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7段:先说白杨树“不美”算不得“好女子”,是抑笔;再说它“伟岸正直朴质”夸它是“伟丈夫”,是扬笔。先抑后扬,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用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正衬)
用贵族化的楠木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反衬)
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对比,突出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教师寄语
1.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树叶闪银光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2.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唱白杨
随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描写
比喻
拟人
抒情
议论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1.背诵《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作业布置
2.写作时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仿照示例,从“草尖上的露珠、莲花、梅、落叶、粉笔、蚂蚁”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示例:泥土
泥土,没有绚丽的颜色,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们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外在形态
内在气质
不平凡
抗日军民
象 征
不屈不挠
力求上进
团结向上
质朴坚强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难点)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精美句段,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朗读品析重要语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激发昂扬向上的情感。
一、内容解析
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2.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段,然后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1:“黄绿错综”→ 写其色彩
学生2:“无边无垠”→ 写其辽阔
学生3:“坦荡如砥”→ 写其平坦
教师总结:生长在高原上;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3.课文第2、3段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用了烘托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当你刚刚觉得有些“单调”时,“像哨兵似的”白杨树出现了,并且让“我”“惊奇地叫了一声”,这就与前边的感受形成了对比,先抑后扬,情绪一下子高扬起来,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读第5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外形方面和对应的“不平凡”品质方面去考虑。
学生1:白杨树的外形
干:笔直、丈把高、无旁枝。
枝:笔直、向上、靠拢。
叶:宽大、片片向上、不斜生。
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学生2:白杨树的品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屈不挠。
5.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教师提示:本段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来写白杨树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教师:我们来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学生:作者先说“没有婆娑”的姿态、“屈曲盘旋”的虬枝,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欲扬先抑”中的“抑”。
教师:作者是如何“扬”的?
学生:作者连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多个赞美词,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给予高度评价。
教师补充: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并将“树中的伟丈夫”与上文的“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自然引出下文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揭示。
6.作者写白杨,只是为了赞美它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品质吗?
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
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象征(出示课件)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3)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7.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明确: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二、语言赏析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教师:同学们,上句中红色字体的字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默读语句,结合语境分析。)
学生:“扑”与“奔”相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教师: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生动地勾画出西北高原特有的景色。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
学生: “虽……却……”和“哪怕……却……”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教师:同学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由远指到近指,由“这就是”到“决不是”,白杨树的外形和神韵愈加清晰,作者的感情也愈加强烈。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赞扬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以“好女子”和“伟丈夫”作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其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写高原其实是在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2.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3.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4.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5.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写楠木是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完整。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易生长的,赞美白杨树就是在赞美广大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6.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四、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___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
五、写作手法
1.象征。
①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楠木象征“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2.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是白杨树,所言之志是礼赞“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3段:看到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西北高原,作者先感到雄壮,接着觉得单调,是抑笔;当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发出惊叹,是扬笔。作者的情绪由抑到扬,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7段:先说白杨树“不美”算不得“好女子”,是抑笔;再说它“伟岸正直朴质”夸它是“伟丈夫”,是扬笔。先抑后扬,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4.衬托。
用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正衬)
用贵族化的楠木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反衬)
5.对比。
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对比,突出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六、拓展延伸(老师寄语)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七、歌唱白杨
情感的表达是不拘于形式的,或说,或写,或谈,说唱。无独有偶,一首歌曲《小白杨》也正是寄寓白杨一定的象征意义。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在歌声中再次体会白杨的生命力!
八、随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写作时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仿照示例,从“草尖上的露珠、莲花、梅、落叶、粉笔、蚂蚁”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示例:泥土
泥土,没有绚丽的颜色,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们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西北军民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9分)
1.阅读文段,回答(1)-(5)题。(12分)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悬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bá(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给加点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婆娑( ) 虬( )枝 挺(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选段中“旁逸斜出”的“逸”意思应为( )(2分)
A.安乐;安闲 B.逃跑 C.避世隐居 D.超过一般
(4)将文中划线句合并成一个整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写作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B.烈日当空,无边无垠的海面上泛着银光,波浪轻轻起伏着。
C.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
D.看了那次精彩的魔术表演,想当魔术师的愿望就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昆明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 B.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4.成语积累。(4分)
青松永远是那么绿意葱茏、①_______________,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墨色的枝丫②___________,虽经磨历劫、③____________(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却依然不屈不挠地支撑着一顶顶“公”字的松毛帽子,一直保持着一种正色庄重的模样。松下的淙淙清泉充满诗意,吟诵着《诗经》《楚辞》中的名句,“山有乔松”“如松茂也”……或浪漫或豪迈,或婉约或旷达,氤氲其间,令人④_____________(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1)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龙活虎 错综复杂 B.生机盎然 错综复杂
C.生机盎然 纵横交错 D.生龙活虎 纵横交错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5.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_______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______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______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
A. 但是  只有  才 B. 但是  只要  就
C. 因此  只有  才 D. 因此  只要  就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学习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使我对白杨树、对西北军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B.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听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8.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4分)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3)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4)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10.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1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却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地区,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材料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四:在它笔直的主干上,所有的枝条紧密围绕,纷纷向上,决无一枝斜逸旁出。它紧密围绕主干的目的,是为了抵御风沙,它懂得,不团结就不能生存。 (节选自周涛《绿洲白杨》)
(1)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
(2)填空。(4分)
材料一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材料三含有______的修辞手法,材料四象征着_____(用材料中的一个词)
(3)探究材料三、四的异同。(4分)
(4)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有人要赞美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做人应该学习白杨树的什么?(4分)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12分)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3分)
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___________描写。(3分)
4.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老家的柿子树
杨德胜
初夏到来,柿子树就开出一朵朵如鞋眼扣样的黄瓣白蕊花,一阵挟带闪电余光的风吹过,无数的柿子花如天女散花浇洒一地。苕田里、树根座上,堆砌出厚厚的绒。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天爷错了季节,在初夏下起雪来了。我就与小伙伴们将柿子花拾起,用棉线穿成一串串。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更显秀气乖巧。在操场上、教室里、放学路上,弥漫着柿子花的淡淡清香,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
柿花落下,一个浪漫的季节过去。柿子树上调换频道,长出一颗颗嫩绿的青春豆来。盛夏中,火辣太阳的烘烤,给青涩的柿子灌注阳气。频繁的雨水,给柿子洗着淋浴,把上天的营养传递到柿子的内核。等柿子如小鸡蛋般大小,父亲就会打下一箩筐,用锤子砸破,放进一个缸里,加少量清水,然后,将几副麻线渔网放进去,浸润半个月时间。这是要用青柿子油,浸染麻线网,等于是用柿子青春的血浆,给麻线网上油。据老辈人讲,青柿子油不仅使麻线网沥水不腐,而且色泽紫润、油光发亮,麻线坚韧柔绵,不会轻易被激流中的杂草石头挂断,可以大大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
时到中秋,柿子红了。它轻抿初霜,由表入里,零星地在某一个枝丫上,探出一个红头来。这个季节里,我每天会守在柿子树下,仰望树冠行注目礼,指望天上掉下红柿子来。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到柿树下的苕藤中搜索。心里想着,一夜到亮,就没有哪阵风儿将熟透的柿子吹落?我们还备起了十多米长的细竹竿,专门用来敲红柿子。
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绽放万只灯笼,大人们就爬上柿子树,每个枝丫上可以承载一人。柿子树上一下子爬上去七八个人,他们如猴一样,蹲在枝丫上,边吃着柿子,不时向树下扔几个,照顾树下几十张馋嘴。记得有一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聚柿子树下,开成了一百多号人的柿子宴。经过一天的折腾,高大的柿子树残叶横飞、柿核遍野,纽扣一样的蒂儿一地狼藉,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村里人咂巴着甜腻的嘴巴,酣然入梦。
之后,外出求学或工作,回家时,远隔三五里,就可以看见老屋旁的柿子树。这,就是我回家的路标。在我温暖而潮湿的眼中,柿树幻化成父亲的身影,在向我挥手。清风抖动叶片,在欢迎我回家。
1987年10月,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老屋旁的柿子树产下了一千多斤柿子。据老辈相传,这是它两百年来产柿子最多的一年,也成了它生命的最后一次彩排。因无法迁移,父辈们将它砍倒,锯成5户移民新居堂屋的门槛和门额,把它的魂灵迁到山上,嵌在新宇,福荫着一代一代移民。只有那粗壮盘虬如龙的根,存盘着两百年世事沧桑,永远植在180米水位下,成为老柿树安放在龙宫的化石……
1.请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时间 主要内容
初夏到来 ________
盛夏中 ________
时到中秋 ________
深秋时节 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6分)
①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温馨提示:透过字面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事物特点。)(3分)
②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事物特点。)(3分)
3.说说最后一段交代柿子树产下一千多斤柿子的作用。(温馨提示:从表达效果、事物特点、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其作用。)(3分)
4.结合文章说说老家的柿子树象征着什么。(温馨提示:文中两次将柿子树比作父亲,思考柿子树和父亲有哪些相同品质。)(2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柿子树的情感。(温馨提示:按行文顺序梳理作者的感情。)(4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1)suō qiú 拔 (2)盘悬 盘旋 (3)D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
(5)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充分赞美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之美。
2.C 解析:“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A
4.(1)C (2)遍体鳞伤 心旷神怡
5.A 解析: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第一句与下文几句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填“但是”。而“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与“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之间的根本关系的条件关系,且“只要、就”说法太绝对。所以填“只有、才”。引此选A项。
6.B 解析:B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破折号前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7.D
8.D是对比,其余是比喻。
9.(1)描写 (2)抒情 (3)议论 (4)记叙
10.B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先通读文段,然后进行解答。读后可知,第①句为总起句,应排在最前面;③句中的“水墨画”与①句衔接紧密,排在①句之后;②句中“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与⑤句中提到的文人相联系,而④句是对⑤句的进一步深化,所以④句应排在⑤句后。
11.(1)赏白杨崇敬不屈精神
(2)对比 说明 拟人 团结
(3)都描写了白杨树枝干笔直的特点。茅盾赞美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周涛赞美了白杨树团结的精神。
(4)不怕困难,经得住考验,力争上游,团结正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一)
1.B
2.象征 拟人 打比方
3.抒情 说明 自然环境
4.D
(二)
1.孩子们把柿花项链挂在颈项上。;父亲锤柿油浸润麻线网。;孩子们敲早熟的柿子。;大人们收熟柿子。
2.①“暖色”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谐趣”指诙谐有趣。这两个词写了柿子花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其贫乏的年代,以自己的慷慨和美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疲惫”“颤抖”写出了柿子树经过一天的折腾变得枝叶凋零,将柿子树比作“苍老的父亲”,突出了柿子树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无私品质。
3.让柿子树的结局有了神秘色彩,老树通灵,将最后的生命化为惊人的果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了自己,读来极具感染力。
4.柿子树象征着像父亲般为了人们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伟大精神。
5.小时候对柿子树的花果十分喜爱和期待;外出求学或工作,柿子树变成了心灵的依靠和归宿;对柿子树的结局,作者充满了不舍和敬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
1.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人。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弄清楚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2.先慢读,了解大意,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注意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语段,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明确:
2.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提示: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段,然后勾画分析回答。
3.课文第2、3段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4.读第5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外形方面和对应的“不平凡”品质方面去考虑。
白杨树的外形
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杨树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明确:
6.作者写白杨,只是为了赞美它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品质吗?
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难道”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难道”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明确:
二、语言赏析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①上句中红色字体的字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默读语句,结合语境分析。)
明确:
②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明确: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
明确: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从词语运用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明确: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明确: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
 
4.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写楠木是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完整。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易生长的,赞美白杨树就是在赞美广大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6.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四、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___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的感情。
五、写作手法
1.象征。
①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楠木象征“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2.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是白杨树,所言之志是礼赞“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3段:看到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西北高原,作者先感到雄壮,接着觉得单调,是抑笔;当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发出惊叹,是扬笔。作者的情绪由抑到扬,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7段:先说白杨树“不美”算不得“好女子”,是抑笔;再说它“伟岸正直朴质”夸它是“伟丈夫”,是扬笔。先抑后扬,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4.衬托。
用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正衬)
用贵族化的楠木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反衬)
5.对比。
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对比,突出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六、随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题白杨图》 茅盾
2.写作时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仿照示例,从“草尖上的露珠、莲花、梅、落叶、粉笔、蚂蚁”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示例:泥土
泥土,没有绚丽的颜色,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们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课后导练】
一、课内阅读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答:
2.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答:
3.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答:
4.概括第③段“‖”前后两层的内容。
答:
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答:
二、综合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选自《骆驼祥子》)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挑  犹  劲  扭 D.横  犹  挺  拧
3.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6.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
1.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人。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弄清楚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2.先慢读,了解大意,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注意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语段,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2.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段,然后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1:“黄绿错综”→ 写其色彩
学生2:“无边无垠”→ 写其辽阔
学生3:“坦荡如砥”→ 写其平坦
教师总结:生长在高原上;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3.课文第2、3段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用了烘托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当你刚刚觉得有些“单调”时,“像哨兵似的”白杨树出现了,并且让“我”“惊奇地叫了一声”,这就与前边的感受形成了对比,先抑后扬,情绪一下子高扬起来,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读第5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外形方面和对应的“不平凡”品质方面去考虑。
学生1:白杨树的外形
干:笔直、丈把高、无旁枝。
枝:笔直、向上、靠拢。
叶:宽大、片片向上、不斜生。
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学生2:白杨树的品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屈不挠。
5.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教师提示:本段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来写白杨树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教师:我们来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学生:作者先说“没有婆娑”的姿态、“屈曲盘旋”的虬枝,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欲扬先抑”中的“抑”。
教师:作者是如何“扬”的?
学生:作者连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多个赞美词,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给予高度评价。
教师补充: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并将“树中的伟丈夫”与上文的“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自然引出下文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揭示。
6.作者写白杨,只是为了赞美它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等品质吗?
明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
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7.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明确: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二、语言赏析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教师:同学们,上句中红色字体的字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默读语句,结合语境分析。)
学生:“扑”与“奔”相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教师: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生动地勾画出西北高原特有的景色。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
学生: “虽……却……”和“哪怕……却……”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3)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教师:同学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由远指到近指,由“这就是”到“决不是”,白杨树的外形和神韵愈加清晰,作者的感情也愈加强烈。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学生: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赞扬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以“好女子”和“伟丈夫”作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其傲然挺立的形象。
②写高原其实是在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2.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3.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4.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5.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写楠木是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完整。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易生长的,赞美白杨树就是在赞美广大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6.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四、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___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
五、写作手法
1.象征。
①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楠木象征“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2.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是白杨树,所言之志是礼赞“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3段:看到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西北高原,作者先感到雄壮,接着觉得单调,是抑笔;当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发出惊叹,是扬笔。作者的情绪由抑到扬,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7段:先说白杨树“不美”算不得“好女子”,是抑笔;再说它“伟岸正直朴质”夸它是“伟丈夫”,是扬笔。先抑后扬,突出赞扬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4.衬托。
用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正衬)
用贵族化的楠木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反衬)
5.对比。
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对比,突出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六、随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题白杨图》 茅盾
2.写作时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仿照示例,从“草尖上的露珠、莲花、梅、落叶、粉笔、蚂蚁”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示例:泥土
泥土,没有绚丽的颜色,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们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课后导练】
一、课内阅读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答:
2.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答:
3.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答:
4.概括第③段“‖”前后两层的内容。
答:
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答:
答案:
1.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①干、枝、叶、皮
②力争上游、笔直、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屈不挠
3.不矛盾。“极普通”是从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来说的,“不平凡”从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来说的。
4.①第一层:作者对白杨树的评价。第二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综合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选自《骆驼祥子》)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挑  犹  劲  扭 D.横  犹  挺  拧
3.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6.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参考答案
(甲)力争上游,不折不挠 (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A 
B 
象征,拟人,打比方 
抒情 说明 
6.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