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共39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共39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1:10:43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6* 散文二篇
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3.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素养)
核心素养
15* 散文二篇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着......
新课导入
人为什么活着?
金钱
名利
荣誉
梦想
我为什么而活着
思索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
1.梳理结构、释疑解难、品味语言。
2.理解作者活着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自读目标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预习交流
写作背景
一、读一读
遏制( ) 飓风( )
濒临( ) 俯瞰( )
肆意( ) 深渊( )
嘲讽( ) 牺牲( )
è

bīn
kàn

yuān
fěnɡ

遏 制 :
濒 临 :         
俯 瞰 :
深不可测 :
无能为力:
                                
二、记一记
制止,控制。
紧接,靠近 。
俯视 。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能施展力量。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带着以下任务听(默)读课文。
听读课文
说说每段大意。
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
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
整体感知
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分说。
第1层<第2自然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2层<第3自然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3层<第4自然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内容解析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
爱情摆脱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
狂喜
孤独
缩影
读第2段,想一想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作者的语言独具魅力,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品析。
语言赏析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感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上”是说这些追求面临种种挑战,但无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感情支配,去面临人生。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他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
苦难的同情
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合作探究
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人物探究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作家名片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想一想:
对整个人类和平、
幸福生活的追求!
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主题思想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写作特色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
拓展延伸
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淡。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课小结
读了两篇短文,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 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3)想到耶稣为 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4)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A.遏制 非要 背负 虽然 B.遏制 只要 背负 即使
C.遏止 非要 承受 即使 D.遏止 只要 承受 虽然
A
随堂练习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B.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C.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A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云霄: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想中的世界。尘世: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
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
开门见山,回答题目问题
具体阐述
指出活着的意义
爱情
知识
同情心
博大美好的情怀
崇高的思想境界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散文二篇》同步检测
(满分:65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yuān。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密缩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è( )制  俯瞰( )  深yuā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肆意”中“肆”的意思是:   。(2分)
(4)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池塘是养殖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________的地方。
②我们必须坚决________学前教育过度逐利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③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江刀鱼如今个头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已________灭绝。
A.繁衍 遏止 濒危 B.繁殖 遏制 濒临 C.繁衍 遏制 濒临 D.繁殖 遏止 濒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无论什么时期,美国都在妄想控制中国的发展。
B.我登上泰山顶峰,向下俯瞰,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C.人类的肆意而为,给地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最终,这些灾难还将由人类承担。
D.这个山洞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深不可测,你最好还是别进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中“爱情和知识”这个短语是并列短语。
B.“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一句中“呼号”是名词。
C.“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一句中主语为“整个世界”。
D.“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B.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才叫本事。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大会的口号是:团结,友谊,进步。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朋友圈一度被“厉害了,我的国”这6个字刷屏,这是一场全民参与,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祖国加油。(在“全民参与”后加“的活动”)
B.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C.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过半数网民认为,过去一年,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差距缩小了约一倍。(“一倍”改“一半”)
D.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为政之道、修身之方。(将“领略”改为“学习”)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 要是你能够让这个人的心变软,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说服这个人不是不可能的
D.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本题
8.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①④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久的生命》的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B.《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C.《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进行阐述。
D.《永久的生命》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
10.著名小说家司汤达的墓志上只刻着短短的一句话:“活过,爱过,写过。”同学们尚处在人生的成长期,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2分)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2)仿照示例,写一段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第②段和第③段中加点的词“此” “它”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分)
2.作者赞美永久的生命,却从“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写起,为什么?(3分)
3.请选取文段中的关键句,组成一段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能概括原文主要内容的话,不超过150字。(6分)
4.冰心《谈生命》中有这样一段话: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请比较两文中“生命”的含义有何不同。(6分)
(二)阅读雷抒雁的《生命的选择》,回答问题。(15分)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给花坛松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因为有太阳明亮的照耀,才有了花朵明艳的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阻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4分)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3.赏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4.第⑩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
(1)è(遏)制  俯瞰(kàn)  深yuān(渊)
(2)神密 神秘
(3)不顾一切,任意去做
(4)感情支配着一生。
2.B
3.A 解析:A项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中国的发展”不能被美国“控制”,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应改为“抑制”。
4.B
5.A
6.D
7.C 解析:C项中“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是反问,不是设问,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故C不正确。
8.A
9.A 解析:“美国”应为“英国”。
10.(1)B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活动主题是“热爱生命”,B项的“仿生技术”与主题没有联系。
(2)示例: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等待我们去精心描绘;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需要我们用心去演奏……生命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美好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仿写句了的能力。仿写时,要按照示例的格式去写。开头设问,然后采用两个比喻句,形象揭示生命的意义,最后总结。
二、
(一)
1.“此”指的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 ”;“它”指的是“永久的生命”。
2.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用到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在短短的篇幅中波澜起伏,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印象深刻。
3.例: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4.冰心《谈生命》中的生命是个体生命,它有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严文井《永久的生命》中,有个体生命,更有生命本身,即“永久的生命”。它永远不朽,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它充满了希望,毁灭不掉,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意思对即可)。
(二)
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一方面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回答,一方面注意提取关键性的语句。第10段“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揭示了作者以两种不同的花告诉我们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道理。
2.“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句不离篇,要结合全文理解语句的意思。这两句话因其主语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花朵选择了太阳”,表现了花朵的主动性,代表着积极的心态;“太阳选择了花朵”表明主动一方是太阳,是太阳青睐这些花朵。
3.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这一句将花朵比作古代仕女,形象地表现出花朵的美丽、圣洁,可从修辞角度赏析。
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之一是注意关键性的语句,这一句在前文写楼前楼后花朵的基础上提示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写出了无论遇到怎样的环境,都应保持乐观,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3.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自读目标
1.梳理结构、释疑解难、品味语言。
2.理解作者活着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的宇宙,想想这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学生闭目沉思2分钟)
二、预习交流
1.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2.字词检测。(PPT)
听读课文
带着以下任务听(默)读课文。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
明确: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
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分说。
第1层<第2自然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2层<第3自然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3层<第4自然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内容解析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明确: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3.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明确: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4.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明确: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5.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明确: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六、语言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明确: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七、合作讨论
1.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明确: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2.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补充资料: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作家名片: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4.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明确: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八、主旨归纳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九、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十、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回顾一下这节课,在这45分钟里,你获得了什么?
师提示: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预设生成:
生: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无论成功与否,这样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人生短暂,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生:我觉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很容易,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持之以恒,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息。
十一、本课小结
读了两篇短文,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淡。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十二、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 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3)想到耶稣为 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4)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A.遏制 非要 背负 虽然 B.遏制 只要 背负 即使
C.遏止 非要 承受 即使 D.遏止 只要 承受 虽然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B.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C.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云霄: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想中的世界。尘世: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
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十三、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附板书:
我为什么而活着值得为它活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散文二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 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法指导:
1.《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阅读时注意,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阐述,条理清晰。阅读时注意,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带着以下任务听(默)读课文。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文中标记)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三、内容解析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明确: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
3.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明确:
4.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明确: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5.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明确: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四、语言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明确:
五、合作讨论
1.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明确:
2.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补充资料: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作家名片: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4.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明确: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六、主旨归纳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七、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八、拓展延伸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九、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 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3)想到耶稣为 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4)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A.遏制 非要 背负 虽然 B.遏制 只要 背负 即使
C.遏止 非要 承受 即使 D.遏止 只要 承受 虽然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B.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C.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十、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课后导练】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文后问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2.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散文二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 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法指导:
1.《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阅读时注意,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阐述,条理清晰。阅读时注意,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带着以下任务听(默)读课文。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
明确: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
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分说。
第1层<第2自然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2层<第3自然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3层<第4自然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内容解析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明确: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3.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明确: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4.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明确: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5.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明确: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四、语言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明确: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五、合作讨论
1.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明确: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2.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提示:爱情——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知识——开阔眼界,使精神富足。
同情心——博爱。
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补充资料: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作家名片: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4.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明确: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六、主旨归纳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七、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本文在个性化的表述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提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作者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描述孤寂的恐怖、可怕,用“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八、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回顾一下这节课,在这45分钟里,你获得了什么?
师提示: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预设生成:
生: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无论成功与否,这样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人生短暂,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生:我觉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很容易,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持之以恒,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息。
九、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 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3)想到耶稣为 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4)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A.遏制 非要 背负 虽然 B.遏制 只要 背负 即使
C.遏止 非要 承受 即使 D.遏止 只要 承受 虽然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B.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C.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云霄: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想中的世界。尘世: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
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十、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课后导练】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文后问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2.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答案:
1.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三种感情对自己一生的支配。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3.人类的心灵(人类知识);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自然知识);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