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汪曾祺
17 昆明的雨
核心素养
1.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重点)
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难点)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素养)
汪曾祺(1920—1997),作家。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论集
《晚翠文谈》等。有《汪曾祺全集》行世。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青头
菌
辟邪
八
卦
篱笆
蟹
腿
晕倒
黄
焖
鸡
蒜
缅甸
鲜
腴
碟
饱涨
淋
湿
jūn
bì xié
ɡuà
lí bā
suàn
xiè
miǎn diàn
dié
yú
bǎo zhànɡ
lín
yūn dǎo
mèn
读一读
辟 邪:
避免或驱除邪祟。
名 贵:
著名而且珍贵。
鲜 腴:
新鲜肥美。
方 比:
比较,比得上。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情 味:
情调,意味。
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连绵不断: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词语解释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还写了什么内容?
3.雨中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它们跟雨有关系吗?划一划自己喜欢的句段,通过朗读加以赏析品味。
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朗读课文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找出描绘昆明的雨(雨季)的段落,并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第3-5段和第10段
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2.作者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什么感情呢?
明确: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整体感知
3.本文写的仅仅是雨(雨季)吗?还写了什么呢?
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4.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5.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么,作者仅仅只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感情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还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昆明雨水之多。
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
肥大
1.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
内容解析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种类多
数量多
牛肝菌、青头菌、鸡 、干巴菌、鸡油菌等
“家家饭馆卖”
“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鸡
随处可见
各种菌子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味道鲜美
色泽诱人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做菜时配色用
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青头菌
仙人掌
牛肝菌
鸡枞
干巴菌
鸡油菌
鸡枞
干巴菌
鸡油菌
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火炭梅”的味道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杨梅
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个头大,颜色黑红黑红的。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么要描写她们?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娇美的苗族女孩子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衬
托
昆明雨季的柔美
抒
发
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描
写
缅桂花和木香花
缅桂花和木香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赞美。
茂盛
雨引起的一点儿淡淡的乡愁,
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
与德熙去小酒馆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2.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人、事、物十分多,这样描写是否杂乱无章法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串全文,课文以“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人、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一个整体。
本文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
——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形散而神不散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语言赏析
1.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找出几处细细品味。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画线词语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更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这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富有特色的缅桂花,并且带有雨珠,让作者心生柔情,感受到邻居的友善,而非思亲思乡。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却内容隽永多味,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
.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和鲜香口味。
青头菌
记一记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1)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2)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
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
得令人吃惊。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
.
.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
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3.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1.本文的题目为《昆明的雨》,为什么文章开篇却从给宁坤的画写起?
A.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
B.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C.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这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出现了2次。
第1次
第2段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深切的怀念之情。
内容上
结构上
2.文中“我想念昆明的雨”出现了几次?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照应第2自然段,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第2次
第11段
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内容上
结构上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4.结合背景,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
概括主题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之情。
①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课文由朋友之托写起,引发对昆明雨季及相关事物的回忆,层次分明,一一道来,过渡承转很自然,并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完整。
②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课文所选的事物素材都是与昆明雨有关的,并且都比较能够突出表现昆明雨的特点。作者对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缅桂花等进行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事事亲切,物物关情。
③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课文中作者巧妙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忆了昆明雨季的点点滴滴,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从中表现出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浓浓热爱之情。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6.《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小叙事。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油盐酱醋茶。
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
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平淡质朴,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汪曾祺散文特点: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曾经说: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
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
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父母给予我们关爱,我们回报父母以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我们回报老师以刻苦;同学给予我们友情,我们回报同学以互助……这都是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刻享受着美,我们更应该释放美。
本课小结
做一个乐于享受平淡生活的人。
做一个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品出生活之美的人。
做一个长于用质朴的语言记录生活情味的人。
教师寄语
1.最适合填人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_______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施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
C.渐近的需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A
随堂练习
原文: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改写:走进莲花池边的酒店,看雨点欢快地从空中落下,在微风中飞扬,落入池塘击起美丽的涟漪。静坐酒店一角,听雨点在木香花上弹奏出妙幻的曲调,木香花那浓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2.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3.比较刘湛秋《雨的四季》与汪曾祺《昆明的雨》的异同。
不同点:从内容来看,《雨的四季》偏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较少具体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则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对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
从语言来看,刘湛秋是诗人,其散文诗意盎然,句句像诗;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这是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恬淡风格。
相似点:以情感为线索,串联起所描写的景和物;作者都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着写出来。
课外阅读汪曾祺的散文,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
作业布置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的特点
明亮
旺盛
丰满
与雨有关的人、事、物
总写——怀念昆明的雨
对昆明的怀念、喜爱
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的女孩子、缅桂花和木香花、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馆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昆明的雨
核心素养:
1.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重点)
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难点)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写作背景。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春城之雨,润物细无声。本文写于1984年,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3.读准字音。
青头菌(jūn) 避邪(bì xié) 鲜腴(yú) 八卦(ɡuà) 篱笆(lí bā) 釉(yòu)
晕倒(yūn dǎo) 吆唤(yāo) 暮年(mù) 缅甸(miǎn diàn) 一碟(dié) 细碎(suì)
饱涨(bǎo zhǎnɡ) 淋湿(lín) 苔痕(hén) 密匝匝(zā)
4.辨清字形。
缅(miǎn)缅怀 腼(miǎn)腼腆 釉(yòu)彩釉 油(yóu)油水
5.理解词语。
避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鲜腴:新鲜肥美。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暮年:晚年。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伏羲所作。
细碎:①琐碎;细小。②细行;细节。
方比:比较,比得上。
饱涨:饱满。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
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还写了什么内容?
3.雨中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它们跟雨有关系吗?划一划自己喜欢的句段,通过朗读加以赏析品味。
四、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找出描绘昆明的雨(雨季)的段落,并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第3-5段和第10段
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2.作者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什么感情呢?
明确: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3.本文写的仅仅是雨(雨季)吗?还写了什么呢?
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4.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5.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么,作者仅仅只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感情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还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五、内容解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
(1)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
明确:肥大。“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昆明雨水之多。
(2)各种菌子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
第一小组:种类多→ 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
第二小组:数量多→“家家饭馆卖”“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鸡随处可见。
第三小组:味道鲜美→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第四小组:色泽诱人→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做菜时配色用。
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3)杨梅
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个头大,颜色黑红黑红的。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火炭梅”的味道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么要描写她们?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娇美的苗族女孩子;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5)缅桂花和木香花
缅桂花和木香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茂盛.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赞美。
(5)与德熙去小酒馆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明确:雨引起的一点儿淡淡的乡愁,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
2.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人、事、物十分多,这样描写是否杂乱无章法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串全文,课文以“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人、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一个整体。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述段落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①、②):写作者由画画引出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部分(③—⑨):写昆明雨季特点和四种相关物品。
第三部分( ⑩、 ):写在昆明街头雨中景观及酒店院子饮酒作诗的往事。
六、语言赏析
1.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找出几处细细品味。
①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确: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画线词语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更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
③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明确:这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富有特色的缅桂花,并且带有雨珠,让作者心生柔情,感受到邻居的友善,而非思亲思乡。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却内容隽永多味,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明确:“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和鲜香口味。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A.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③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明确: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④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明确:“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3.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七、合作探究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①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2段和最后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第2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面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4.结合背景,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之情。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课文由朋友之托写起,引发对昆明雨季及相关事物的回忆,层次分明,一一道来,过渡承转很自然,并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完整。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课文所选的事物素材都是与昆明雨有关的,并且都比较能够突出表现昆明雨的特点。作者对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缅桂花等进行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事事亲切,物物关情。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课文中作者巧妙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忆了昆明雨季的点点滴滴,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从中表现出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浓浓热爱之情。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附:汪曾祺散文特点:
(1)小叙事。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油盐酱醋茶。
(2)平淡质朴,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3)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八、本课小结
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父母给予我们关爱,我们回报父母以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我们回报老师以刻苦;同学给予我们友情,我们回报同学以互助……这都是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刻享受着美,我们更应该释放美。
九、教师寄语
做一个乐于享受平淡生活的人。
做一个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品出生活之美的人。
做一个长于用质朴的语言记录生活情味的人。
十、随堂练习
1.最适合填人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A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_______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施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
C.渐近的需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2.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原文: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改写:走进莲花池边的酒店,看雨点欢快地从空中落下,在微风中飞扬,落入池塘击起美丽的涟漪。静坐酒店一角,听雨点在木香花上弹奏出妙幻的曲调,木香花那浓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3.比较刘湛秋《雨的四季》与汪曾祺《昆明的雨》的异同。
相似点:以情感为线索,串联起所描写的景和物;作者都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不同点:从内容来看,《雨的四季》偏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较少具体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则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对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
从语言来看,刘湛秋是诗人,其散文诗意盎然,句句像诗;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这是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恬淡风格。
十一、作业布置
1.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着写出来。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散文,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昆明的雨》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2分)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副: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bì邪( ) 悬空( ) 鲜腴(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鲜腴”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中“绿”是形容词;“末端”是名词。
B.“金黄色的花”“昆明人家”“悬空倒挂”都是同一类型的短语。
C.“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右上角倒挂着仙人掌”
D.“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这句话标点符号有误。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大声喊叫﹑呼唤。)
B.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非常浓密的样子)
D.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深圳的歌厅,不但格调高雅,而且经营方式别开生面,顾客不仅可以欣赏演出,还可以登台献技。
B.我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却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
C.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开始急速萌发。
D.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消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刘校长关于创建特色教育的报告。
B.成都市将打造“三国文化”国际展示中心,助力“三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通过这次岗前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D.我认为这句话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而使人动情的。
6.判断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4分)
(1)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2)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
(3)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 )
(4)我想念昆明的雨。( )
7.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
②汪曾祺博学多识,兴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③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更能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
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式,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⑤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①④③⑤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明的雨》一文所写的“雨”,是40年前的“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鲜明地留在作者的记忆里。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想念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C.课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却描述给宁坤的画,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美感。
D.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10.综合性学习。(11分)
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活动一:对联大比拼】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些同学只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名著大观园】雨,作家笔下的爱物。同样是对雨的刻画,但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各有不同。“雨”让作家 触景生情,她在《____________》中写下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赞美了母爱的博大。而“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那是作家老舍笔下的夏日暴雨,烘托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 为生活所迫在暴雨下拉车的痛苦。(3分)
【活动三:诗词妙赏析】请你写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写雨象征义】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是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请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雨的象征意义。(2分)
①屋漏偏逢连夜雨。
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二、阅读理解(15分)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
(2)我想念昆明的雨。
(3)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4)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5)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6)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7)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8)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9)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10)夏天,雨,是最常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984年5月19日
(有删改)
链接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出口。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 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 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用简洁的话概括《昆明的雨》一文的主旨。(2分)
2.举例具体分析《昆明的雨》的(4)(5)段与(8)(9)(10)段的主要抒情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分)
3.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
(1)比较下面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改句:卖杨梅的都是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的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声音娇娇地吆喝一声:“卖杨梅——”
(2)分析下面两句中问号和叹号连用有何特殊用意。
“这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4.两篇文段中画线语句都选用了哪种材料?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7*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1)辟 xuán yú (2)一副 一幅 (3)新鲜肥美 。
(4)于此难道不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吗? (5)C
2.B
3. D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与后面的“谈论”重复。
4.B
5.B
6.(1)议论 (2)描写 (3)记叙 (4)抒情)
7.D
8.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浓郁
9.C 课文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是因为: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活动一示例:皑皑瑞雪兆丰年(3分)
活动二:冰心 荷叶·母亲 祥子(每空1分)
活动三示例:(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
(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列出名句2分,赏析2分)
活动四:①祸不单行、多灾多难、雪上加霜等。②磨难、锻炼等。
二、
1.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抒发了作者对昆明浓烈而绵长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文章的主旨,要通过文中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来分析,格式是“通过……表达了……的情感”。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昆明的雨”,文章第(6)至(10)段通过对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思念。
2.(4)(5)段中“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这些词、句直抒胸臆(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夏季、雨的赞美热爱之情。
(8)段中通过写苗族女孩子“娇娇的”吆喝声,“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足见雨的舒服,令人动情;(9)段中“满满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承载着美妙的人情味;(10)段中酒店前那几只“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的鸡和数不清的“饱涨的花骨朵”都将雨中的情味传达出来,都是间接表达作者那悠远而绵长的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其特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对应的段落,(4)(5)两段里的“不使人厌烦”“人很舒服”等词句属于直抒胸臆;(8)至(10)段主要描写了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雨季景物,属于借景间接抒情。结合段落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3.(1)原句运用了外貌、语言描写,重在展现一个画面,营造一个意境;强调“声音娇娇的”,是以女孩的娇美衬托出昆明的柔美,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昆明的雨,昆明的人,对昆明的情。(意思对就可得分,不要求表述顺序一致)
改句是一种平淡的叙事口吻,强调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在做着怎样的事情。(意思对就可,不要求表述顺序一致)
(2)两句写出对干巴菌的认识的变化,前者表达了强烈的怀疑鄙视之情,后者表达了强烈的惊奇之意,前后对比,突出了“干巴菌”的好吃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原句采用倒装句式,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以女孩的娇美衬托出昆明的柔美;改后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语气平淡,没有原句的效果。(2)第一句话是对干巴菌竟然好吃的强烈疑问;第二句话是在吃过干巴菌之后对干巴菌如此好吃的强烈感叹,前后态度反差巨大,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滋味的赞叹与喜爱。
4.(1)选用了第二故乡昆明和故乡高邮的特有风俗特点,一个是挂仙人掌,一个是挂咸鸭蛋。
(2)仙人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寄托了对昆明的思念之情。挂咸鸭蛋的风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材料的作用。倒挂仙人掌和挂“鸭蛋络子”分别是昆明和高邮的特有习俗。挂仙人掌引起了“我”对昆明的雨的思绪,体现出“我”对昆明的思念;挂“鸭蛋络子”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也就是说一定要答出材料对对表达主题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昆明的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
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做些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叙事散文。
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汪曾祺的语言。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信息。
2.读熟课文,查清字音字义。
3.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初步理解领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八卦( ) 避邪( ) 菌子( ) 黄焖鸡( ) 绿釉( ) 篱笆( )鸡枞( ) 炽红( ) 密匝匝( ) 深hè( ) mù年( ) 鲜yú(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避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避邪: 。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鲜腴: 。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吆唤: 。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密匝匝: 。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品有 、
等。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5.文中还写到了雨中的哪些人和事?
6.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怎样的感情?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找出描绘昆明的雨(雨季)的段落,并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
2.作者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什么感情呢?
明确:
3.本文写的仅仅是雨(雨季)吗?还写了什么呢?
明确:
4.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5.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么,作者仅仅只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感情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二、内容解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
(1)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
明确:
(2)各种菌子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3)杨梅
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4)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么要描写她们?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5)缅桂花和木香花
缅桂花和木香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
(5)与德熙去小酒馆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明确:
2.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人、事、物十分多,这样描写是否杂乱无章法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串全文,课文以“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人、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一个整体。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述段落大意。(文中标记)
三、语言赏析
1.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找出几处细细品味。
①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确: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
③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明确: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却内容隽永多味,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明确: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A.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
③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明确:
④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明确:
3.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
四、合作探究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
2.课文第2段和最后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4.结合背景,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之情。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由朋友之托写起,引发对昆明雨季及相关事物的回忆,层次分明,一一道来,过渡承转很自然,并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完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所选的事物素材都是与昆明雨有关的,并且都比较能够突出表现昆明雨的特点。作者对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缅桂花等进行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事事亲切,物物关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作者巧妙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忆了昆明雨季的点点滴滴,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从中表现出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浓浓热爱之情。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附:汪曾祺散文特点:
(1)小叙事。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油盐酱醋茶。
(2)平淡质朴,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3)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五、随堂练习
1.最适合填人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_______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施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
C.渐近的需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2.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原文: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改写:走进莲花池边的酒店,看雨点欢快地从空中落下,在微风中飞扬,落入池塘击起美丽的涟漪。静坐酒店一角,听雨点在木香花上弹奏出妙幻的曲调,木香花那浓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3.比较刘湛秋《雨的四季》与汪曾祺《昆明的雨》的异同。
六、作业布置
1.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着写出来。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散文,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
【课后导练】
阅读《昆明的雨》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
鲜腴: 。
连绵不断: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2.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文中4、5段写出了昆明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4.本文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昆明的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
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做些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叙事散文。
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汪曾祺的语言。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信息。
2.读熟课文,查清字音字义。
3.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初步理解领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八卦( ) 避邪( ) 菌子( ) 黄焖鸡( ) 绿釉( ) 篱笆( )鸡枞( ) 炽红( ) 密匝匝( ) 深hè( ) mù年( ) 鲜yú( )
答案:1.guà xié jūn mèn yòu lí ba cōng chì zā 褐 暮 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避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避邪: 。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鲜腴: 。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吆唤: 。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密匝匝: 。
答案:(1)迷信的人用符咒等避免邪祟。(2)新鲜肥美。(3)大声喊叫﹑呼唤。(4)严实稠密的样子。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品有 、
等。
答案:《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 《受戒》 《大淖记事》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5.文中还写到了雨中的哪些人和事?
答案: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6.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怎样的感情?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找出描绘昆明的雨(雨季)的段落,并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第3-5段和第10段
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2.作者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什么感情呢?
明确: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3.本文写的仅仅是雨(雨季)吗?还写了什么呢?
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4.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5.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那么,作者仅仅只抒发了对昆明的雨的感情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还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二、内容解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
(1)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
明确:肥大。“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昆明雨水之多。
(2)各种菌子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
第一小组:种类多→ 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
第二小组:数量多→“家家饭馆卖”“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鸡随处可见。
第三小组:味道鲜美→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第四小组:色泽诱人→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高;鸡油菌颜色浅黄,做菜时配色用。
作者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3)杨梅
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个头大,颜色黑红黑红的。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火炭梅”的味道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么要描写她们?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娇美的苗族女孩子;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5)缅桂花和木香花
缅桂花和木香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茂盛.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赞美。
(5)与德熙去小酒馆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明确:雨引起的一点儿淡淡的乡愁,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
2.作者在文中描写的人、事、物十分多,这样描写是否杂乱无章法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种怀旧与珍视的情愫贯串全文,课文以“昆明的雨”为话题,围绕“雨”穿插各个回忆的画面,表达自己对昆明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因此,文章中所叙人、事、物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杂乱,而是围绕作者的情感构成一个整体。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述段落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①、②):写作者由画画引出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部分(③—⑨):写昆明雨季特点和四种相关物品。
第三部分( ⑩、 ):写在昆明街头雨中景观及酒店院子饮酒作诗的往事。
三、语言赏析
1.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找出几处细细品味。
①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确: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画线词语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更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
③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明确:这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富有特色的缅桂花,并且带有雨珠,让作者心生柔情,感受到邻居的友善,而非思亲思乡。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洗练却内容隽永多味,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明确:“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和鲜香口味。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A.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③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明确: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④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明确:“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3.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明确: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四、合作探究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①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2段和最后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第2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面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4.结合背景,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之情。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课文由朋友之托写起,引发对昆明雨季及相关事物的回忆,层次分明,一一道来,过渡承转很自然,并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完整。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课文所选的事物素材都是与昆明雨有关的,并且都比较能够突出表现昆明雨的特点。作者对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缅桂花等进行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事事亲切,物物关情。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课文中作者巧妙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忆了昆明雨季的点点滴滴,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从中表现出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浓浓热爱之情。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附:汪曾祺散文特点:
(1)小叙事。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油盐酱醋茶。
(2)平淡质朴,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3)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五、随堂练习
1.最适合填人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A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_______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施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
C.渐近的需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2.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原文: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改写:走进莲花池边的酒店,看雨点欢快地从空中落下,在微风中飞扬,落入池塘击起美丽的涟漪。静坐酒店一角,听雨点在木香花上弹奏出妙幻的曲调,木香花那浓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3.比较刘湛秋《雨的四季》与汪曾祺《昆明的雨》的异同。
相似点:以情感为线索,串联起所描写的景和物;作者都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不同点:从内容来看,《雨的四季》偏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较少具体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则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对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
从语言来看,刘湛秋是诗人,其散文诗意盎然,句句像诗;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这是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恬淡风格。
六、作业布置
1.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着写出来。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散文,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
【课后导练】
阅读《昆明的雨》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
鲜腴: 。连绵不断: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2.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文中4、5段写出了昆明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4.本文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答案】1.鲜腴:新鲜肥美。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2.(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解析】品析鉴赏题先判断该语段是何种描写,之后具体分析该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3.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也不使人气闷;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是浓绿的。
【解析】由原文提炼相关语句即可。
4.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的感情载体越小,越显得感情深厚。文中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作者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 ,共同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好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撷来入文,遂成美文。
【解析】围绕以上答题要点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