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33张PPT)+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33张PPT)+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2 08:43:3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诗词五首
李清照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婉约才女的一场豪放的梦
新课导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评价谁的吗?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几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李清照的《渔家傲》。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背诵、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词作主旨,感悟词作主旨。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作。
写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
知识链接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段的最为常见。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星河欲转( ) 殷( )勤
嗟( )日暮 谩( )
蓬( )舟
yīn
zhuǎn
jiē
màn
pénɡ
整体感知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点我放诗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诗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天帝的话语
上阙:写梦中所见景象。“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流转、风帆舞动、似梦似幻的境界,显得浪漫、神奇、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天雾自然组合在一起,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赏 析
疏通诗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回答
叹息,慨叹
高飞
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同“漫”,空、徒然
疏通诗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中的上句“嗟”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谩”字,流露词人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心情。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三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借用典故,运用比喻,把自己比成大鹏,乘风高飞,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风休住”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从而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词人对对现实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自由、幸福生活)。
下阙: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赏 析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2、本词为记梦之作,词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合作探究
3、词人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1)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有力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形象。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逃跑皇帝赵构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建炎元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准备南逃。十月初从南京出发,月底逃到扬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
宋高宗听说金兵已杀至扬州,吓得魂不附体,拉来马匹,驰往城外,到了瓜州后,找来一艘小舟,渡江到了对岸的镇江府。近臣王渊说,金兵若打过来,镇江是守不住的,不如逃往杭州。宋高宗采纳了王渊的建议,一路逃到杭州去了。
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随后又逃至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都城。
合作探究
4、下阕哪两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合作探究
词人虽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然而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合作探究
6、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①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②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首词就是这样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浪漫主义胸怀的。
7、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8、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危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文章主旨
该词通过梦境展示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该词写词人梦中所见及理想抱负,抒写了词人晚年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渴望。
拓展延伸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拓展延伸
下面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xìnɡ,兴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延伸
《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词人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课堂检测
1、填空:
(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 ,她是 朝女词人,号 。
(2)、本词“ , ”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 , ” 两句,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李清照
南宋
易安居士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课堂检测
(4)、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她写到“ 。 , !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怎样的景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画面: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课堂检测
3、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C
课堂检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 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 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A
课堂检测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
板书设计
渔家傲
梦中所见所闻
海天相接
天帝问询
词人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lú) 东篱(lí) 塞上(sài) 花溅泪(jiàn)
B. 殷勤(yīn)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提携(xié)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霜重(chòng)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8. 下面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9. 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 “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 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 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这首诗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10.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压”和“摧”两个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D. 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11. 选出对《赤 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2.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13.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的作者 ,字 , (朝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2)《春望》的作者 ,盛唐时期伟大的 ,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赤壁》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 ,号 , (朝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 。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
(7)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诗歌鉴赏
15.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逃离官场的欣喜之情。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D.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
(3)“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
(4)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答: 。
(5)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答: 。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2)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____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3)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①____ __ _的景象,抒发了②_____ ___的情感。
(4)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感时花测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
(5)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 。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2) 本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 。
(5)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答: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赤壁》的作者与李商隐合称“___ __”,诗中的“东风”指____ _____;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 ____ 。“前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 试简要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
19.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这首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 “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中的“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D. 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2)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3)“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 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 __的苦闷心情。
(4)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
(5)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
【部编版】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lú) 东篱(lí) 塞上(sài) 花溅泪(jiàn)
B. 殷勤(yīn)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提携(xié)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霜重(chòng)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的霜重(chòng)正确读音是(zhòng),“嗟”读音应为“jiē”。 故答案为:D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中的错别字。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背诵、默写古诗文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B.“贱”应改为“溅”;C.“锋”应改为“烽”;D.“消”应改为“销”。故答案为:A。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节奏。按音节划分的话,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每句大多三个节拍,然后我们再结合意思进行划分。据此可划分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注意结合句子,注意一词多义的辨析。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即可。“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将”是“拿起”的意思,不是将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所以“举”是“飞,飞起;飘动”的意思。故答案为D。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答案】 B
【解析】【分析】A.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D.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判断正确,C判断错误,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因此,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用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答案】D
【解析】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8. 下面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诗歌主题思想的掌握。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不可只看字词望文生义。C项中“地自偏”不是指环境的偏僻。此句意在说明只要内心宁静,远离尘嚣,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故正确答案:C。
9. 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 “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 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 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这首诗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答案】C
【解析】C.错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这一句是写诗人对家书的期盼,并没有真正收到家书。故选C。
10.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压”和“摧”两个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D. 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答案】D
【解析】D项“斗志难振”表述有误。“寒”是突出塞外天气的寒冷恶劣,声不响是突出冷到鼓都没法敲响。以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寒冷衬托出战斗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毫不气馁的大无畏精神。故选D。
11. 选出对《赤 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作者并没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故D项“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的理解有误。
12.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A表述不正确,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而非范仲淹。BC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A。
13.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的作者 ,字 , (朝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2)《春望》的作者 ,盛唐时期伟大的 ,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赤壁》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 ,号 , (朝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1)陶渊明;元亮;东晋(2)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3)李贺;长吉;诗鬼(4)杜牧;牧之;李商隐(5)李清照;易安居士;宋代
1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 。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
(7)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7)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有“篱”“燕脂”“凝”等。
二、诗歌鉴赏
15.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逃离官场的欣喜之情。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D.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B.“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不是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所以说法错误;故选B。
(2)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完成此题不难。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夕阳、飞鸟等构成美丽的图画。诗人沉浸其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诗人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故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
【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字词的鉴赏能力。“尔”在这里是代词,这样。指代上句的内容。
(4)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答: 。
【答案】此句强调人的精神应超脱一些,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或较少受到外界烦乱事物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情感来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5)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答: 。
【答案】悠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赏析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中体现诗人陶醉自然的心情的词是:悠然。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BCD.正确。故选:A。
(2)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____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答案】破;深
【解析】本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3)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①____ __ _的景象,抒发了②_____ ___的情感。
【答案】山河破败人烟稀少(荒凉) 忧国(爱国)的情感
【解析】空一:考查诗句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描写了山河破败,人烟稀少的景象。
空二: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国破”点明背景,国都沦陷,长安城遭受安史之乱,流露出诗人的忧国之情。
(4)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感时花测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
【答案】《饮酒》中作者笔下的是飞鸟,表达了作者追求恬淡、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春望》中作者笔下的是惊悸的鸟,表达了作者伤感、忧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探究情感。本诗中,“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感时伤别,鸟也“惊心”,即内心惊悸,因此“鸟”是惊悸的鸟。诗人借“鸟”来表达自己的伤时、忧国之情。
《<饮酒>其五》中“飞鸟相与还”描写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飞鸟结伴而还的美好画面。此句中的鸟是“飞鸟”,自在的鸟。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宁静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 。
【答案】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忧愁苍老、神形憔悴的诗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赏析。ABD.正确;C.有误,诗中“半卷红旗”写的是部队夜袭敌军。故选:C。
(2) 本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答案】视觉 听觉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答案】①“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只答到“招揽贤士的地方”就可得分)②“玉龙”:指宝剑。③情感:赞扬了将士们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依据文学常识积累解释“黄金台”的含义,“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玉龙”是宝剑的名字,代指宝剑。依据“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诗人借此诗句赞扬了将士们为报效国家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4)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 。
【答案】示例一:炼字角度:①“压”字,本意为“逼近”/“压迫”。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④衬托守军将士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示例二:修辞角度: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或炼字角度入手进行分析鉴赏。炼字方面,“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把敌兵比作黑云,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作鱼鳞,金光闪闪,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城欲摧”,运用夸张修辞方法,突出了敌军来势凶猛,情势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语言生动形象。
(5)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答: 。
【答案】①《雁门太守行》表达将士们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②《登幽州台歌》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典故的理解及用意的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诗人引用这个故事、报效朝廷的决心,而只是写登台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A
【解析】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故选:A。
(2)《赤壁》的作者与李商隐合称“___ __”,诗中的“东风”指____ _____;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 ____ 。“前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李杜;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联系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时所作,联系作者后两句生发的议论,如果上天不给周瑜提供便利,孙刘联军就会失败。可知诗中的前朝指的是赤壁之战的时代,即三国时期。
(3) 试简要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
【答案】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表现战争的不同结局,别出心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诗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19.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这首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 “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中的“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D. 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答案】A
【解析】A. 理解不正确。这首词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画卷,“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恢宏境界,“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明显的豪放词风格,是李清照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故选A。
(2)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答案】梦境 现实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对诗歌内容要认真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来解答。“梦魄”指梦境;作者借梦境来表达作家怀才不遇,对现实的不满情感。
(3)“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 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 __的苦闷心情。
【答案】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表达的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嗟”,叹息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4)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
【答案】这四个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舞”则将时间的转换传递给了读者。
【解析】本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考查考生对字词的赏析,考生在炼字时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所以,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诗词的鉴赏要注意方法的掌握。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5)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
【答案】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在赏析诗句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等方面来体会。此外,考生要由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答案】D
(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
【答案】要点与评分:写出“思念亲人、为自己的衰老而感伤”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以死明志的决心”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示例:《春望》(甲诗)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南安军》(乙诗)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背诵、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词作主旨,感悟词作主旨。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评价谁的吗?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几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李清照的《渔家傲》。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作。
2. 写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
3.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段的最为常见。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等。
4. 《渔家傲》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三、预习设计
1. 李清照,号 , 代 词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 》辑本。他的作品《夏日绝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帆( ) 殷( )勤 嗟( ) 谩( ) 霜重( )
燕( )脂 提携( ) sāo( )更短 不胜zān( )
结lú( ) 车马xuān( ) yōu( )然 折jǐ( )
四、朗读诗歌
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渔家傲( )
⑵天接云涛( )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
⑶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 )问我归何处。
⑷我报( )路长嗟( )日暮,学诗谩( )有惊人句;
⑸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 )吹取( )三山( )去。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这首词,诗人叙写了一次梦境,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6.诗歌主旨
七、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你知道她那些名句?
八、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清照《渔家傲》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以及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寻求幸福的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2.阅读《渔家傲》,完成以下问题。
阅读《渔家傲》,完成以下问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⑴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呈现的画面。(2分)
⑵诗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课外阅读《漱玉词》。
参考答案
三、1. 易安居士 宋 婉约 漱玉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fān yīn jiē màn zhòng yān xié 搔 簪 庐 喧 悠 戟
五、1.⑴词牌名。⑵如波涛翻滚的云 银河,“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⑶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⑷回答。叹息,慨叹。同“漫”,空、徒然。⑸高飞。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2.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恍惚中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长空九万里,大鹏正在风中展翅飞翔,风啊你不要停,把我这轻快的小船吹到蓬莱的仙山上去吧!
六、1.(梦)
2.⑴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⑵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⑶还梦到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表现了作者晚年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孤苦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以及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4.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5.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三山中”是仙境,那里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6.全词以梦境入手,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天海相接图和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梦境,虚实结合,表达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表现了词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七、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八、1.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⑵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⑶九万里风鹏正举
2.⑴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⑵“嗟”是“叹息,感叹”的意思,“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是“徒然”的意思,“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三是感慨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写得好又有何用。
⑶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