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诗词五首
李清照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婉约才女的一场豪放的梦
新课导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评价谁的吗?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几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李清照的《渔家傲》。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背诵、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词作主旨,感悟词作主旨。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作。
写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
知识链接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段的最为常见。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星河欲转( ) 殷( )勤
嗟( )日暮 谩( )
蓬( )舟
yīn
zhuǎn
jiē
màn
pénɡ
整体感知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点我放诗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诗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天帝的话语
上阙:写梦中所见景象。“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流转、风帆舞动、似梦似幻的境界,显得浪漫、神奇、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天雾自然组合在一起,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赏 析
疏通诗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回答
叹息,慨叹
高飞
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同“漫”,空、徒然
疏通诗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中的上句“嗟”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谩”字,流露词人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心情。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三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借用典故,运用比喻,把自己比成大鹏,乘风高飞,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风休住”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从而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了词人对对现实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自由、幸福生活)。
下阙: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赏 析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本词为记梦之作,词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合作探究
3、词人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1)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有力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形象。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逃跑皇帝赵构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建炎元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准备南逃。十月初从南京出发,月底逃到扬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
宋高宗听说金兵已杀至扬州,吓得魂不附体,拉来马匹,驰往城外,到了瓜州后,找来一艘小舟,渡江到了对岸的镇江府。近臣王渊说,金兵若打过来,镇江是守不住的,不如逃往杭州。宋高宗采纳了王渊的建议,一路逃到杭州去了。
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随后又逃至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都城。
合作探究
4、下阕哪两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合作探究
词人虽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然而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合作探究
6、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①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②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首词就是这样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浪漫主义胸怀的。
7、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8、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危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文章主旨
该词通过梦境展示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该词写词人梦中所见及理想抱负,抒写了词人晚年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渴望。
拓展延伸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拓展延伸
下面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xìnɡ,兴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延伸
《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词人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课堂检测
1、填空:
(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 ,她是 朝女词人,号 。
(2)、本词“ , ”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 , ” 两句,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李清照
南宋
易安居士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课堂检测
(4)、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她写到“ 。 , !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怎样的景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画面: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课堂检测
3、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C
课堂检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 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 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A
课堂检测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
板书设计
渔家傲
梦中所见所闻
海天相接
天帝问询
词人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