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绯红(fēi) 不辍(chuò) 油光可鉴(qiān)
B.禁锢(gù) 蒙昧(wèi) 颔首低眉(hàn)
C.猝然(cù) 炽热(chì) 正襟危坐(jīn)
D.踱步(duó) 锃亮(zhèng) 深恶痛疾(w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落第 托辞 教悔 周济
B.和睦 掌故 私熟 崎岖
C.胡髭 愚钝 器宇 躁热
D.简陋 荧光 轮廓 吹嘘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之中国以启迪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B.“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素养的高低,是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至美茶园绿道”之所以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青睐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茶园风光,还有可以健身的骑游绿道。
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
她对学生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5.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4分)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多少纷乱的苦乐年华……
回忆像春天解冻的冰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顾工《回忆像潇潇雨丝》)
6.-位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后面小题。(7分)
(1)这两幅作品属于________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_______笔的“丿(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4分)
(2)下列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多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唰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院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7.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味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不 敢
张燕峰
①爷爷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这句纛j杉【年级上RJ
口头禅就是“不敢”。吃饭的时候,爷爷把碗里的米粒舔得干干净净,他说:“不敢浪费了粮食。”锄地的时候,爷爷会把杂草清理得一棵不剩,他说:“不敢糊弄庄稼。”
②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走街串巷的乡间木匠。:一日,邻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要娶亲,请我爷爷去1打家具。爷爷背着工具去了之后,看见新买来的,木材有些潮湿,便把木材破解开之后,放在阴凉:处晾晒。十多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爷爷还没有动工。
③巧的是,雇主邻居家的儿子也要结婚,也请了木匠来打家具。那个木匠到来之后,马上大刀阔斧地开干了。主人看他干活如此卖力,日日好酒好菜款待。我爷爷的雇主不免暗自嘀咕:两家同时买的木料,人家做得,你却做不得,分明就是想多赚些工钱。这样想着,脸色不免日渐难看,饭菜也越来越马虎。
④那个木匠悄悄劝我爷爷赶紧开工,爷爷皱^着眉头,诚实地说:“木材还没有完全干透,还不℃能打家具。”那人嘲笑我爷爷死心眼,说:“干不干透跟你有啥关系?你只要做好家具,挣了钱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⑤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
⑥一个月后,爷爷才开始动工,精雕细琢,干了足足20多天才完工。而爷爷的那个同行早已领了工钱,欢天喜地地回了南方老家。
⑦三个月不到,那家的新家具就变了形,木板的接缝处严重开裂。而爷爷做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
⑧这时,雇主才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当初怠慢了我爷爷,就羞惭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
歉。从此,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
⑨父亲是个读书人,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不敢”论早已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时,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恳请他留校做他的助手,但父亲以家有未婚妻为由婉拒了教授的美意。同窗好友都嘲笑他愚顽,不懂得变通,放弃了大好前程。可父亲说,在外读书这些年,爹娘弟妹都是未婚妻辛勤照顾,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
⑩后来,父亲工作的学校的老校长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捏造事实,揭发老校长中饱私囊,他们也蛊惑父亲一起揭发。父亲愠怒地说:“我刚来学校不久,对学校事务知之甚少,对老校长个人更是不熟悉,我可不敢昧了良心胡说八道,那样会遭天谴的。”
风波过后,老校长官复原职,有意提拔父亲做副校长,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教育事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才不配位,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
父亲在领导岗位任职多年,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虽退休多年,但人们还经常说起他的事,对他很是尊敬。
如今,我们兄妹三人也已成人,牢牢铭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不敢”二字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时时勉励我们做诚实正直的人。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人世沧桑,咀嚼过许多人情冷暖之后,我们愈加觉得“不敢’’的可贵。
“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
(选自《意林》,有删改)
11.按括号内的要求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雇主对爷爷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多处提到“不敢”,在“不敢”的背后蕴含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至少列举三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末尾说:“‘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这种“不敢”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片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B
示例:①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②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1)行 四
C[解析](1)题考查对书法及笔顺的掌握情况。常见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根据对书法字体的了解,这两幅作品都属于行书。“必”字的笔顺:点、卧钩、点、撇、点。故“撇”是第四笔。(2)题,C项“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是对“颜体”的评价,故不正确。
二、(一)7.①父亲送给“我”的灯用空瓶做灯罩,“底座是木制的,
有花纹”,显得别致、漂亮。②除夕夜“我”提上灯“东家走西家串”,觉得“风光无限”,年也变得“妖娆迷人”。③这灯需要父亲“花上很多工夫”,饱含浓浓的父爱。
8.①“蓬勃”原指繁荣、旺盛。这里既写烛光的明亮,又表现父亲
对生活充满希冀。②“芬芳”原指香,香气。这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看到女儿提着灯心满意足的样子,父亲内心充盈着温馨幸福。
①每到过年,“我们”都要到父亲墓前祭奠,卖灯人让“我”想至父亲生前过年时喜欢“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我”突然觉得止时“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送灯是悼念父亲的最好方式。②这盏贴着“福”字的灯,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怀念和祝福。
10.①标题一语双关,明指父亲给幼时的“我”做的灯和“我”送到父亲墓前的灯,暗指浓浓的父爱和“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②“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③标题将无形的爱化作有形的灯,具体形象,含蓄蕴藉,新颖
别致。
(二)11.(1)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着急时的样
子,表现了爷爷是一个诚实、厚道的人。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手艺、好名声比作长了翅膀的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声名远扬。
12.雇主的态度由怠慢到热情(或:由脸色难看、饭菜马虎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歉)。 雇主原以为爷爷延长工期是为了多赚工钱,后来邻居家的家具变形,而自家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从而意识到错怪了爷爷,所以雇主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改变。(意思相近即可)
13.“不敢浪费了粮食”,体现了爷爷节俭的品质;“不敢糊弄庄稼”,体现了爷爷对生命、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体现了爷爷作为手艺人的诚信正直;“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体现了父亲懂得感恩的品质;“不敢昧了良心胡说八道”,体现了父亲正直、守义的品质;“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体现了父亲能正确认识自我。(任选其三)
14.提示:从继承和发扬角度来谈“不敢”所蕴含的优秀品质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认识、感受,言之有理即可。(从总体概括或分别列举“不敢”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来谈认识、感受均可)
三、15.[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的中心词是“感
谢”,感谢的对象是“你”。“你”可以是人,可以写自己的亲人、
朋友以及生活中向你施以援手的陌生人;“你”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小树、小花,写小树、小花与风雨搏斗,给自己很多启示,自己应该感谢这些生活中的小伙伴。
题目中有一个“更”字,所以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容易突出主题。可以是两者对比,也可以是前后对比,还可以是预设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样,能使文章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行文充满波澜,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