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第一课时)
1.回顾《蝉》这篇课文,说一说作者写“蝉的卵”是抓住什 么特征来写的,有什么好处?
课前任务单
什么是事物特征
2.回顾本单元,并阅读推荐学习资源中的《故宫博物院》 《松鼠》《长在树上的“宝石”三篇文章,总结每篇文章说 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
蝉在细树枝上大量产卵,以防危险;
2
幼虫悬在线上,准备落地;
3
幼虫找到并钻进软土,过4年地下生活。
蝉的卵的特征
事物特征
事物特征
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本课任务单
任务一
类文阅读,把握特征表现。
任务二
对比阅读,学会安排详略。
任务三
查找资料,丰富说明内容。
任务一 类文阅读,把握特征表现
三组例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和说明事物的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故宫博物院》
第一组
《蝉》 《松鼠》
第二组
《长在树上的“宝石”》
第三组
历史悠久 结构坚固而巧妙 形式优美
《中国石拱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
第一组:说明对象为建筑
第一组:说明对象为建筑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故宫博物院》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蝉》
漂亮 乖巧 驯良 讨人喜爱
《松鼠》
第二组:说明对象为动物
第二组:说明对象为动物
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第三组:说明对象为植物
第三组:说明对象为植物
《长在树上的“宝石”》
小结
建筑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
动物、植物
生物学的特征
生活或学习物品
实用功能
任务二 对比阅读,学会安排详略
对比《辞海》中的“荔枝”条目与《南州六月荔枝丹》,思考:
1
两个文本都是以荔枝为说明对象,详略安排有何不同?
2
两个文本为何如此安排详略?
《辞海》的“荔枝”条目
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果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有芳香。……原产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枝叶繁茂,可作防风林树种。木质坚实,可作家具。果可食用,果壳、根、树干可提制栲胶。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名“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涩功能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疼痛、胃痛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
武
帝
曾
筑
扶
荔
宫
,
把
荔
枝
移
植
到
长
安
,
没
有
栽
活
,
迁
怒
于
养
护
的
人
,
竟
然
对
他
们
施
以
极
刑
。
宋
徽
宗
时
,
福
建
“
以
小
株
结
实
者
置
瓦
器
中
,
航
海
至
阙
下
,
移
植
宣
和
殿
”
。
徽
宗
写
诗
吹
嘘
说
:
“
密
移
造
化
出
闽
山
,
禁
御
新
栽
荔
枝
丹
。
”
实
际
上
不
过
当
年
成
熟
一
次
而
已
。
明
代
文
征
明
有
《
新
荔
篇
》
诗
,
说
常
熟
顾
氏
种
活
了
几
株
,
“
仙
人
本
是
海
山
姿
,
从
此
江
乡
亦
萌
蘖
”
。
但
究
竟
活
了
多
少
年
,
并
无
下
文
。
现
在
科
学
发
达
,
使
荔
枝
北
移
,
将
来
也
许
不
是
完
全
不
可
能
的
事
。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两个文本均是以荔枝为说明对象,涉及的荔枝相关的特征也有相似之处。
那为何详略安排如此不同呢?
读者对象
科普文章
普通读者(尤其是对生物感兴趣的读者)
科学性、趣味性
综合性辞典
读者范围更广阔
综合性、客观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
《辞海》
小结
说明文面向的读者群体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着重呈现的事物特征也应有所不同。
任务三 查找资料,丰富写作内容
初二(1)班说明文写作小组计划将语文课本“写作实践”中关于坎儿井的资料整理成一篇说明文,投稿到年级的《求实》公众号上,这个公众号下设不同的栏目,请你为下面三个栏目选择合适的素材,体现坎儿井的特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栏目1
追古抚今,保护文物
栏目2
匠心独运,创造奇迹
栏目3
8则材料涉及的坎儿井的特征
1
坎儿井所处环境与建造原因
2
坎儿井形式与工作原理
3
坎儿井的来历
4
坎儿井的作用
5
坎儿井开凿的技术难度
6
坎儿井的规模及地位
7
坎儿井的今昔对比及衰退形势
8
坎儿井的现状及保护价值
栏目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②④
栏目2:“追古抚今,保护文物”
③⑦⑧
栏目3:“匠心独运,创造奇迹”
①②⑤⑥
总结
1.
把握特征表现
2.
合理安排详略
3.
丰富说明内容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