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糖类和脂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浙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有机大分子物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来体现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之一是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织形式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生理功能。学习、了解细胞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的特点、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生理功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代谢、个体遗传和生命活动调节等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础。
学生对于糖类和脂质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糖类和脂质,但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内对于糖类的化学结构以及糖类、脂质的分类并没有鲜明的认识,从而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缺失。本节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学生以上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锻炼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1)、能说出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2)、概述糖类、脂质的功能。
(3)、说明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认同生物学生命观念中的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运用化学知识掌握部分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和概念, 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4)、通过资料分析,发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6)、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单糖的结构特点、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以及糖类、脂质的功能。在处理这几个知识点的时候,用图解加模型展示等不同方法给学生讲解,在反复和多角度的记忆刺激中使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
教学的难点是碳链的结构特点和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由于这些结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型以及图片展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其结构,并能以具体形象记忆,加强学习效果。简单形象化了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1、教师自己做碳链的球棍模型
2、单糖结构模型(实验室器材)
3、单糖形成二糖及多糖的方式图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课件复习引入: ①细胞含量最多的是什么物质? ②那么只有水和无机盐的细胞可以生存吗? ③为什么?教师不给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或否定。(播放第二张PPT) 由此引出其实细胞内还有一类物质——有机化合物。 教师:显然不行,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需要生物大分子去承担,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属于有机物,它们有个共同的结构基础-----那就是以碳链为骨架,我们称之叫碳骨架。 ①②问题学生都是一起回答 ③学生个别发表意见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今天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带着问题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初步形成通过资料分析,发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 授 新 课 (播放第三张PPT) 提问思考1.碳骨架有几种形式?2.碳为什么是构成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3.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 阅读课本第6页的有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这部分学生以听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回应老师一些小问题为辅。 由于学生已经看过教材的有关内容,并进行了思考和语言的表达(语言表达又进一步的对信息处理和理解的作用),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能更好的理
讲 授 新 课 (链接播放第四张PPT)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展示幻灯片上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碳原子中间由六个中子和六个质子组成,在它的外面有两层电子以很快的速度围绕着质子和中子转动。由这幅图讲解碳原子为什么可以形成共价键。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播放第五张PPT) 由碳原子的多样性引出在细胞内有四大类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并简单介绍其功能。简单介绍食物的营养搭配。 教师介绍糖类的组成和种类及分类依据、功能。 教师简单评价 学生一起回答老师的问题。 两个学生上讲台与老师共同尝试碳原子形成的几种结构 解,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另外,教师通过图片的详细介绍,解决了学生在有机物的化学键、取代基团两方面存在的困难 再一次的涉及一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而熟悉的记忆又利于运用,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师生共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唯物论观点。
第二部分
讲授新课 由碳原子的多样性引出在细胞内有四大类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并简单介绍其功能。简单介绍食物的营养搭配。 介绍糖类的组成和种类。 教师简单评价 学生以听讲为主。 学生举例生活中含以上几种有机物多的食物描述各自的早餐,判断营养的供给和分配是否科学。 学生阅读和讨论归纳各种糖类的分子式,种类、分布、功能。制成表格。派代表在板书上展示。 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并运用大生活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 的能力。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以及利用归纳信息的能力。 以不同方式的讲解使不同学生可以用自己较为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并达到加强记忆效果。
概念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 糖 不能水解的糖葡萄糖动植物细胞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果糖多在植物细胞——半乳糖动物细胞——核糖主要在细胞质 是核糖核酸(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主要在细胞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成分 二 糖 水解后能生成二个分子的单糖蔗糖植物细胞 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 能水解成 相应的单糖: 2分子葡萄糖 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麦芽糖植物细胞乳糖动物细胞 多 糖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 (稻米、面粉等)植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木材和棉花等)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糖元动物的肝脏和肌肉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展示表格,并提出思考题归纳总结:(播放第8张PPT) 1.葡萄糖、淀粉、糖元、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2.所有糖都可作为能源物质吗?哪种糖可以和葡萄糖相互转化? 特别强调: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只作结构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3.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糖元、纤维素的结构 水解产物? (播放第9、10、11张PPT)强调结构单位及各自的水解产物
讲授新课 (播放第13张PPT) 板书:三、细胞中的脂质 元素组成: 教师讲述:脂类都含有C、H、O三种元素,有的脂类物质(如一种叫卵磷脂的)还含有N和P。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 板书2. 分类: 板书油脂、磷脂胆、固醇 教师设疑:你见过肉类中的肥肉呢?学生讨论:在初中生物学中对脂肪已经有所接触,请同学讨论脂肪都具有什么功能? 板书3.脂质的功能: (播放第13张PPT) 教师讲述(播放第14、15张PPT) 油脂:贮能、保温及保护内脏器官;磷脂: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磷脂: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胆固醇:人体所必需的(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但过多摄入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教师讲述: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固醇类物质在代谢、生殖、生命活动的作用 维生素D:与细胞吸收钙、磷等有关 教师讲述: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固醇类物质在代谢、生殖、生命活动的作用 (播放第16张PPT) (播放第17张PPT)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总结本堂课内容。 (播放第18、19张PPT)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 1、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里? 2、脂肪对细胞和生物体有哪些作用? 3、油脂在动植物的称呼区别? 学生回答: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 学生看书 学生填表 学生填表 完成课堂形成性评价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解释脂质对于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尽量联系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
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概述,第二部分是概述糖类与脂质的功能、种类及结构。在这两个部分中都是采用“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其中第一部分内容的“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将在这部分中得到体现,这也使得两个部分很自然得结合在一起。
形成性评价
1、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2、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
A.糖原; B.淀粉; C.脂质; D.蛋白质。
3、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 ( )
A.乳糖 B.淀粉 C.麦芽糖 D.糖原
4、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
A.麦芽糖 B.乳糖 C.葡萄糖 D.CO2和H2O
板书设计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 糖类
组成元素:C、H、O
单糖
↓↑
↓↑
多糖、
3、功能:主要能源物质,组成核酸,也可作结构物质,参与细胞识别,
二 脂质(共性:不溶于水的一大类有机物)
形成元素:C.H.O(有的还有N,P)
油脂:储能物质、保温
类及功能 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含N和P)
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作用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