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第1课时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第1课时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5: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人无信不立
(第一课时)
任务一 在经典中寻“信”
检索并搜集与“信”有关的材料,把材料记录下来。
孔子: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西塞罗: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列宁小时候到姑妈家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时,不慎摔碎了花瓶,姑妈询问原因时,他不敢承认,后来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亲自给姑妈写了封信承认错误。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杀猪……
学生作品一
与“信”有关的资料 “信”的名言警句 “信”的成语典故 “信”的名人故事
①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
可怕的事情。
——巴尔扎克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③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
也;不诚,未有能动者
也。
——孟子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由此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北宋词人晏殊,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赐给他
“同进士出身”。
学生作品二
任务一 在经典中寻“信”
同学们看看自己搜集的材料,能否将搜集的材料适当分类?这些材料可以分为哪几类?
与“信”有关的资料 “信”的名言警句 “信”的成语典故 “信”的名人故事
①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
可怕的事情。
——巴尔扎克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③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
也;不诚,未有能动者
也。
——孟子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由此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北宋词人晏殊,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赐给他
“同进士出身”。
学生作品二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徽州楹联)
锐意进取、勤勉刻苦、诚信不欺、义以天下。(徽商精神)
信,国之宝也,民之庇也。(《左传·僖公》)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商鞅》)
正面之信
反面之信
诚信
修身之信
交友之信
经商之信
国家之信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美·富兰克林)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美·艾默生)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一言为定
修辞立诚 言信行果 竭诚相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三十六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不果。
(《墨子·修身》)
失信就是失败。(法·左拉)
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俄·别林斯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
过河拆桥 出尔反尔 背信弃义
言而无信 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
老师作品
任务二 在材料中认识“信”
研读所查材料,探求“信”之内涵。
祝史正辞,信也。
——《左传》
进一步研读所查资料,想一想“信”的内涵有哪些?
想一想
修身之信
名言警句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诚信用才值得宝贵。
交友之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交友之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经商之信
成语
诚信至利
国家之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国家之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读三则材料,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
1.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美]艾默生
2.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司马光
3.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信用
信任
守承诺
正面
反面
小结
向外对人:信任、相信
向内对己:守信诺、讲信用、无欺
“信”


任务三 在思考中懂“信”
分享古代诚信故事,结合查找资料,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信”对于个人、经商、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诚信故事——个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诚信故事——个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诚信故事——个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诚信故事——与人交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史记·管仲传》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诚信故事——与人交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史记·管仲传》
诚信故事——与人交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史记·管仲传》
诚信故事——与人交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史记·管仲传》
诚信故事——与人交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史记·管仲传》
诚信故事——经商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百年不衰。但开办之初,同行竞争激烈,同行许、叶两家希望通过压价销售“拼”垮胡庆余堂,顾客自然是捡便宜的买。胡雪岩不仅没有将自己的药材降价,反而在大堂之上挂出了上书“真不二价”四个烫金大字的牌匾,向顾客做出承诺:胡庆余堂卖出的药绝没有半点掺假。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诚信故事——经商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百年不衰。但开办之初,同行竞争激烈,同行许、叶两家希望通过压价销售“拼”垮胡庆余堂,顾客自然是捡便宜的买。胡雪岩不仅没有将自己的药材降价,反而在大堂之上挂出了上书“真不二价”四个烫金大字的牌匾,向顾客做出承诺:胡庆余堂卖出的药绝没有半点掺假。
诚信故事——经商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百年不衰。但开办之初,同行竞争激烈,同行许、叶两家希望通过压价销售“拼”垮胡庆余堂,顾客自然是捡便宜的买。胡雪岩不仅没有将自己的药材降价,反而在大堂之上挂出了上书“真不二价”四个烫金大字的牌匾,向顾客做出承诺:胡庆余堂卖出的药绝没有半点掺假。
诚信故事——国家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诚信故事——国家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诚信故事——国家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信”的传统价值
个人
经商
社会国家
立身之本 交友之道
经商之魂
为政之要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选自《冯友兰论人生》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选自《冯友兰论人生》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选自《冯友兰论人生》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选自《冯友兰论人生》
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选自《冯友兰论人生》
推荐阅读
01.
《中华诚信故事一百零一夜》(广西人民出版社)
02.
《有一种财富叫诚信》(北京大学出版社)
03.
《中华美德故事》(华侨出版社)
04.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人民教育出版社)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