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昆明的雨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1.乍【zhà】:①忽然。②刚,起初。③张开,鼓起。
2.辟邪【bì xié】: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
3.鲜腴【xiān yú】:新鲜肥美。
4.篱笆【lí ba】: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栅拦。
5.格调【gé diào】:①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②人的风格或品格。③格式;式样。
6.吆喝【yāo he】:①大声喊叫。②大声驱赶;大声趋逐。③呵斥;喝令。
7.暮年【mù nián】:人到老年。
8.情味【qíng wèi】:情趣、情谊
9.苔痕【tái hén】:苔藓滋生之迹。
10.密匝匝【mì zā zā】:严实稠密的样子。
11.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12.张目结舌【zhāng mù jié shé】: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易错读音】鲜腴(yú) 篱笆(lí ba) 吆喝(yāo) 檐下(yán) 青头菌(jùn)
密匝匝 (zā)
二、字形
【易错字词】辟邪 格调 暮年 苔痕 情味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课文说明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主题识记】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借助于对昆明的雨季、雨季的植物、雨季的乡愁等的细致描绘,充分体现了昆明的雨的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等特点,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怀念之情。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赏析】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用“戴"“穿”“坐”“吆喝”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的言行进行了描写,用卖杨梅的女孩子的娇柔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和。
课文重点句子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赏析】
运用“爬”遮”两个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
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五、课文欣赏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借助于对昆明的雨季、雨季的植物、雨季的乡愁等的细致描绘,写出了昆明雨的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等特点。以小见大,以这里的一草一木为感情载体,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情怀,彰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对当时平淡、自由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了鲜明的主题。
六、夯实基础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问题归纳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3.“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6.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8.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9.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