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同步考点梳理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同步考点梳理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20: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瞻仰zhān 天堑qiàn 挑衅xìn 上溯 sù 逾越yú 巍峨wēi é
旌旗 jīng 矗chù立 镏liú金 梭镖biāo 五卅(sà)奠(diàn)基
砌(qì)墙 重幔(chóngmàn) 发髻(jì) 镶嵌(xiāngqiàn)
丰功伟绩 永垂不朽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雄伟峻峭
【易错读音】 瞻仰(zhān) 镏金(liú) 上溯(sù) 逾越(yú) 重幔(màn)
挑衅(xìn) 天堑(qiàn) 矗立(chù) 砌墙(qì) 镶嵌(qiàn)
二、字形
【易错字词】崇敬 决议 挺拔 销毁 撕碎 茂密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周定舫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采写的和与人和写的《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等书中。
【主题识记】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赏析】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纪念碑雄伟的特征。
课文重点句子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 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赏析】
“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存800-1000年之久;“左右”表估计、推测,用得很有分寸,说明浮雕中的英雄人物在20个上下,但不是准确的数字。“至少”“左右”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课文重点句子
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赏析】
议论:从“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谈起,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五、课文欣赏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说明纪念碑时,是采用的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题字),后背面(碑文)的空间顺序,这样介绍,再明确作者的观察点的同时,也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条理十分清晰。
六、夯实基础
课文分段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以具体一点)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探究本文说明顺序
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了解,接下来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本文说明的顺序。作者要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准确地、有条不紊地告诉读者,必须讲究说明的顺序。
1.探究一:首先,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读者的面前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2至4自然段,划出表明作者行踪活动的关键词语。
明确:从“东长安街”出发,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 按照作者的空间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的面前。
2.探究二: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作者来到了平台仔细瞻仰纪念碑,他会怎样向读者介绍纪念碑的雄姿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和两位同学的合作朗读,按顺序找出第4、5自然段中体现纪念碑结构组成部分的词语。
明确:由下而上: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碑身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
3.探究三:理清十幅浮雕的内容及所展示的历史事件。思考这十块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十块大浮雕是按照方位的顺序加以说明的,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吻合。
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要抓住对象特征进行介绍,本文是抓住什么特征进行介绍的?(巍峨、雄伟、庄严)
以课文2——8节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征进行介绍的,请用:“我从第几段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纪念碑的哪些特点”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