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愚公移山 同步考点梳理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愚公移山 同步考点梳理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21: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愚公移山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冀州(jìzhōu)
阻塞(zǔsè)
迂回(yūhuí)
汝(rǔ)
魁父(kuífǔ)
焉置土石(yānzhìtǔshí)
荷担者(hèdānzhě)
箕畚(jīběn)
孀妻(shuāngqī)
始龀(shǐchèn)
老叟(lǎosǒu)
穷匮(qióngkuì)
厝(cuò)
陇断(lǒngduàn)
【易错读音】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 魁父(kuí) 荷担(hè) 叩石(kòu)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
二、字形
【易错字词】冀州 毕力平险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
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文为流传。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
2、文章概述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3、背景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对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忍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其要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赏析】
侧面烘托:以愚公妻子的担忧,表明移山费时之长,搬运土石之困难。
课文重点句子
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赏析】
用往返时间写运土石的路程遥远,费时费力,写出移山之难,也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心。
课文重点句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赏析】
衬托:河曲智叟嘲笑愚公自不量力,衬托愚公意志坚定。
五、文言文知识
例句 解析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古今异义词 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烦恼。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文 言 句 式 判断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句,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被动句 帝感其诚。 “感”是“被……所感动”。
省略句 一厝朔东。 “朔东”后省略了“于”。
六、课文释译
太行、王屋二山, 方 七百里,高万 仞 。本在 冀州 之南, 河阳 之北。
方圆,指面积 古代长度单位 古地名 黄河北岸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面山而居。
副词,将近 面对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 山北之 塞,出入之 迂 也。 聚室而谋 曰:
戒,此指苦于、为什么所苦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吾与 汝 毕力平险, 指 通 豫南,达于 汉阴 ,可乎?”
你,此指你们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直 豫州的南部 汉水的南面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杂然 相 许。其妻 献疑 曰:“ 以 君之力, 曾 不能 损 魁父 之 丘 ,
纷纷的样子 赞同 提出疑问 凭借 连……也 削减 小山的名称 土堆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 土石?”
况且 疑问代词,哪里 安放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 率子孙 荷 担者三 夫 ,
于是 (hè)扛 成年男子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 有 遗男,
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此指用箕畚装土石 寡妇 遗孤,单亲孤儿
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
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 易 节, 始一反焉。
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交换 季节 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 智 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 。
古地名 老头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 , 其 如土石何?”
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此指山的一小部分 加强反问语气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 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长叹 通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虽 我 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即使 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 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
竭尽 愁 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 闻之,惧 其 不 已 也,告之于 帝。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操,持 指愚公 止 神话中的天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帝 感其诚 ,命 夸娥氏 二子 负 二山,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什么感动 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背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一 厝 朔东 ,一厝 雍 南。
通“措”,放置 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 焉。
即垄断,山冈高地;陇:通“垄”,高地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