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白杨礼赞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1.开垦【kāi kěn】: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2.主宰【zhǔ zǎi】:①主管;支配。②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3.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
4.丫枝【yā zhī】:①树木枝叉。②枝桠。
5.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
6.婆娑【pó suō】:①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②枝叶纷披的样子。
7.虬枝【qiú zhī】:亦作“虯枝”。盘屈的树枝。
8.伟岸【wěi àn】:①(身材)高大挺拔。②高明卓异。
9.傲然【ào rán】:①高傲地。②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10.宛然【wǎn rán】:仿佛
11.秀颀【xiù qí】:美而高。
12.鄙视【bǐ shì】:轻视,看不起。
13.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文学素养很深人,出于灵感偶然得到妙语佳作。
14.坦荡如砥【tǎn dàng rú dǐ】: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15.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zhǎng】: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16.恹恹欲睡【yān yān yù shuì】: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17.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18.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易错读音】绿毯(tǎn) 地壳(qiào) 堆积(duī) 倦怠(dài) 婆娑(suō)
虬枝(qiú) 秀颀(qí) 晕圈(yùn) 刹那间(chà) 恹恹欲睡(yān)
二、字形
【易错字词】错综 主宰 锤炼 涌起 倔强 伟岸 耸立 傲然 宛然 哨兵 靠拢 融化 鄙视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蚀》三部曲;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课文说明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茅盾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对根据地有深刻的了解,回到重庆后不久,他就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文题中的“白杨”一词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对象,“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即怀着敬意地赞扬白杨树。文题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既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题识记】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赏析】
开篇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强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课文重点句子
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赏析】
欲扬先抑:先否定白杨树是好女子,因为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后肯定它是伟丈夫,前后对比,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
五、课文欣赏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又以对比和烘托的手法,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六、夯实基础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鉴赏品读
1.赏析句子“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而来的情景,突出了汽车速度之快。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土高原”比喻成“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画,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2.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点出“不平凡”,以“极普通”来反衬白杨树的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为下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做铺垫。
3.作者为什么要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树中“伟丈夫”形象,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同时,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好女子”和下文的“伟丈夫”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
4.第⑦段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5.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做铺垫。所以第⑧段并不多余。
6.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高昂的调子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构上,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