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3 23: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2.2 细胞膜
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细胞膜
细胞质
裸露的DNA
所有的细胞都有边界——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的结构。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细胞膜
脂溶性物质
非脂溶性物质
时间: 1895年
人物: 欧文顿(E.Overton)
实验: 用500多种物质对细胞膜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
推论:
细胞膜的成分可能是一种脂质
1.通透性实验
时间: 1917年
人物: 朗缪尔
实验: 把溶有膜脂的挥发性溶剂倾倒在水面上,溶剂挥发后,发现脂类分子在水面上铺成了一层,并且水面层有极性,竖立在水面上的一层无极性。
2.膜脂铺展实验
构成质膜的脂质分子有何特点?
该脂质分子具有亲水端与疏水端,是两性分子。
亲水性磷酸头部
疏水性脂肪酸尾部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
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如果把许多磷脂放入油-水溶剂中,其分子会如何排布?放入纯水中呢?



亲水
疏水
时间: 1925年
人物: 戈特(E.Gorter)和格兰德尔(F.Grendel)
实验: 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红细胞细胞膜的脂质
成分后,铺展在水面,测出其面积约为红
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3.红细胞膜铺展实验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大部分细胞器,是研究细胞膜性质的很好的材料
推论:
细胞膜由两层脂质分子构成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时间: 1935年
人物: 丹尼利(J.Danielli)戴维森(H.Davson)
实验: 细胞膜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
多,而当时已经发现油脂表面如吸附蛋白
质会使张力降低。
4.表面张力实验
推论:
除了脂质外,细胞膜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2.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
如①转运蛋白转运物质、
②受体参与信息交流与细胞识别、
③酶催化生化反应、
④粘连蛋白连接相邻细胞
除磷脂蛋白质外,细胞膜中还可能含有糖类和胆固醇
3.糖类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常与蛋白或脂质结合(糖蛋白与糖脂)。起细胞识别作用。
4.胆固醇一般只存在于动物细胞膜。能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时间: 1959年
人物: 罗伯逊(J.D.Robertson)
实验: 电镜超薄切片中发现暗—亮—暗三条带。推测两条暗带是蛋白质,亮带是脂双层。提出“三明治”模型与单位膜模型
5.“三明治”模型
把脂质看成了静态的刚性结构
6.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 1970年
实验: 通过一些方法使人和小鼠细胞融合,再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
两种荧光最终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流动的。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冰冻蚀刻实验
实验:电镜冰冻蚀刻(冰冻断裂)将标本冰冻,然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蛋白质镶嵌、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8.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 1972年
人物: 辛格(Singer)和尼克尔森(Nicolson)
内容: 1. 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2. 蛋白质分子镶在、嵌入、贯穿脂双层,膜内外结构不 对称。
3. 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三、细胞膜的功能
1.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的屏障
膜的出现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欧文顿透过性实验发现脂质能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很难透过
水溶性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能通过细胞膜
比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更小的H+离子一般不能任意透过细胞膜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看作功能更完善的半透膜
大分子如蛋白质、淀粉,不能透过细胞膜。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使细胞内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4.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人教版);
②受体蛋白
④胞间连丝
生物膜:细胞内的所有膜,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结构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四、细胞壁
植物:
真菌:
细菌:
纤维素和果胶
水、离子和其他分子都极易通过纤维之间的空隙,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作用: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加强机械强度、参与细胞间粘连,化学信号传递的介质和通路。
壳多糖(几丁质)
肽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