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5: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
【课时课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孟子三章》第二章富贵不淫
【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文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将本节课目标定位:诵读课文,;分角色课文,明细说理方法;挖掘大丈夫内涵;诵读课文,感悟情怀。
【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给出了明确的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积淀古代文化。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句。
2.通过诵读课文,品析重点语句,体味孟子说理的特点。
3.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诵读文本,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评价设计】
1.通过检测预习,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领悟孟子大丈夫的内涵。
3.通过探讨“每个人心中的大丈夫”的话题,让学生感悟大丈夫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通过情境朗读背诵,检测学生古文背诵情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等教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学法上,我采用小组讨论法 圈点批注法等读赏品悟相结合,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充分研读全课内容,仔细把握教材的核心概念和观点。教师能够切实领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实质,体验到为生活和社会付出后的价值感和愉悦感,并把这种良好感觉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教学传递给学生。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同时能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地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理清教学思路,写详细教案,用搜集到的相关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制作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片段,豪迈大气的歌曲,引出课文的关键词-英雄 大丈夫。
师: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明确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句。
2.通过诵读课文,品析重点语句,体味孟子说理的特点。
3.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做到准确、通顺。
(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公孙衍( ) 天下熄( )焉( ) 丈夫之冠( )
往之女家( ) 淫( )
(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效果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往:______________
(5)无违夫子 子: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下列句意。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和儿子!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其心智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武力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活动二:诵读课文,体味写法
读好古文谈发现
自读文本谈发现: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预设:这是两个人的对话(语录体)文章,这是景春和孟子的对话,她们谈论的是关于“大丈夫”的问题。
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引导学生看注释)有作为有志向有气节的男子。
评价任务一:是大丈夫吗?
师:既然是对话体,我们分角色来读,左半部分读景春,右半部分读孟子。(生读)
师:这是语录体散文,以对话为主,读三个反问句,读出两个人的观点。
出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孟子曰:“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
师: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景春为什么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因为他们能做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在景春眼里特们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怎么厉害的,引导学生看注释。公孙衍秦国为相,曾佩五国相印;张仪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其他国家以服从秦国。
师:两人均能位及人臣,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到达人生顶峰了,人生理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那么孟子为什么对他们那么不屑,孟子所谓的“礼”是什么?
评价任务二:非大丈夫也!
师:紧接着孟子用略带反问语气的疑问句“子未学礼乎”来诘责对方。
出示:齐读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师:冠成年礼,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孟子认为男子要讲究德行,女子要顺从。她在女子出嫁上着墨较多,那么什么是妾妇之道。
(二)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妾妇之道”的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妾妇之道”的看法。
妾妇之道:敬丈夫、谨慎、不能违背丈夫、以顺从为行为准则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妾妇之道”的看法。(找一男生 一女生回答)
补充封建陋习:
三从四德: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师:那么,我们看看纵横家们和他们服务的君主是什么样的?
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联合弱国对抗强国为合纵,弱国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为连横,纵横家特点: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
国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师:我们再看看名家对“纵横家”的评论?
张仪“连横”的努力及结果
相魏,说服魏国背纵连横。
相楚,二骗楚怀王
一骗:以商於(wu)之地六百里骗楚怀王与齐国毁约绝交。
二骗:楚国受骗,与秦大战而败,愿割地。
相韩,说服韩王攻打楚国讨秦国欢心。
归秦,得五城邑,封武信君。
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归附秦国。
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地归附秦国。
出使燕国,说服燕王割地归附秦国。
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听说秦武王不喜欢张仪,都背叛连衡,重新合纵。
对象 相同点 不同点 服务对象
妾妇
公孙衍 张仪
师:我们看妾妇和公孙衍 张仪的异同。孟子对“妾妇之道”的否定即是对公孙衍等人的否定,表达了孟子对这一类人的厌恶以及讥讽、嘲笑。这就是类比论证。板书
强调:类比证论定义
概念: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作用: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过渡小结:师:身处战国争雄的乱世,“以攻伐为贤”的君王,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成就霸业的人,公孙衍张仪之流迎合君王的贪利之心,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挑动战事,左右卖国,背信弃义,曾经重用过他们的六国并没有因此保全,百姓更受战乱之苦,孟子认为他们绝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在个人品质和名誉上,纵横家形象的确算不上光辉伟岸的大丈夫。他们有志向有才气,但是没有节操。那么,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齐读这三组排比句,感受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活动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怀
1.细读课文,自主思考: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堪称大丈夫?(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用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1.关注文中的排比句及课下注释
2.小组交流,时间:3分钟
明确: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因所迷乱、动摇、屈服。
师:孟子在排比中明析了观点,而且他的情感大开大合,在跌宕中让我们触摸到了孟子的灵魂脉搏,让我们读一读。
孟子用排比句回答景春时,不仅阐明了观点,更表达内心的情感,鲜明有力的观点在排比,悲愤激昂的情感也在排比。孟子的观点和情感都跌宕起伏,纵横开阖,天马行空,自然生发。在跌宕起伏中,让我们触摸到了孟子灵魂的脉搏。
师:孟子思想的灵魂就是三个字:仁 礼 义 板书
师: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的仁的思想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仁。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齐读)
师:要理解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就要了解孟子的经历与坚守。
走进孟子——相传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像梁惠王这样的战国诸侯王急需解决的 是“以攻伐为贤”,就是能帮助他们打胜仗,在外交上战胜别的诸侯国,成就他们的“霸道”的人才。然而孟子所“推销”的是(仁政)——“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孟子不被任用。那么孟子屈从君王的旨意了吗?“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没有屈从。
师:这就是孟子,老师对孟子非常热爱,下面我想用这么一段话来归纳探究孟子式的情感密码——大丈夫
孟子的一生总在飘荡飘荡,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孟子的“仁德”之举,他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但是他就像李太白所写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为现实的残酷,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孟子的悲愤与孤傲掩藏在字里行间,他著书立说,心怀仁德的孟子,在《孟子》的长河里安放下独一无二的魂灵,从此屹立天地,光耀千古,堪称大丈夫。(师生配乐朗读)
拓展提升: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说明。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陶渊明、杜甫、朱自清。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总结:“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师:其实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普通平凡的“大丈夫”,需要你用慧眼去发现。比如:托举哥
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圣人、哲人 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到,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到。
山河破碎的爱国志,誓死报国的孤臣情
海外赤子的桑梓恋,外敌入侵的亡国恨
特定情境下的壮举,有志向,有才能更要有节操
小人物中有大丈夫,大人物未必都是大丈夫(全体起立齐读)
师:用一幅对联结束本节课“谈大丈夫之精髓,读孟夫子之思想,横批“走进《孟子》”。
当堂达标
依据内容层次,情景朗读并试背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作业布置:
诵读并默写课文。
整理本文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大丈夫
妾妇之道 类比论证
仁 礼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