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衷(zhōng) 畎亩 殚精竭虑 (dān) 杳无消息
B.镌刻(xié) 折戟 正襟危坐(jīn) 藏污纳后
C.一厝(chuò) 殷勤 夷为平地(yí) 抑扬顿坐
D.拂士(bì) 于腐 同仇敌忾(qì) 不能自已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行拂乱其所为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答案】 A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理解。B项里拂(弼,辅佐),C项里反(返,返回) D项里式(拭)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答案】C
【解析】“比肩接踵”不能形容“故事”多;“缘由”有“机缘”之意,更符合句意;“种子”用“播撒”更合适;“伟大”与“高尚”有程度区别。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答案】A
【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情况,需记住标点符号的正确位置。
6.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2) , 悠然见南山。
(3) ,浑欲不胜簪。
(4) 黑云压城城欲摧, 。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无可奈何花落去, 。
【答案】 (1)威武不能屈(2)采菊东篱下(3)白头搔更短(4)甲光向日金鳞开
(5)天接云涛连晓雾(6)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武、篱、搔、燕”等字词容易写错。
7.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3)
【答案】示例一:我反对。初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尚无较强的自制力,自行找同桌将导致纪律涣散,影响学习;容易使一些内向的同学遭到孤立,缺乏集体归属感,不利于班级团结。示例二:我赞同。学生自行找同桌,能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同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解析】 这是一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表达立场、参与讨论的口语交际题。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立场的坚定性;②发言的委婉性;③发言的合理性。
8.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8分)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阋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分)
【答案】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要审清题目,读懂材料。第二步分析材料,提炼要点。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炼概括。题目要求——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什么。然后分析材料一,从“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中,“不是”“只能”二词,可提炼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答案】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自己如何读书的看法。题目中“材料2”“材料3”——告诉我们答题范围;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告诉我们答题的方向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要求学生个性阅读的体验。“材料2”主要讲述了两种阅读媒介——纸质阅读、数字阅读,而且各有各的优点,因此可以得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观点;“材料3”写俞敏洪根据自己的需要不但读纸质书,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因此可以得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的观点。最后,对自己的分析加以总结概括。
(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行“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处,修改意见:
(2) 处,修改意见:
【答案】②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通读各个句子,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找出病句,然后提出修改意见。第②处,句中“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中“都”与“双”用语重复,应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 第③处,关联词语运用不当,“长知识,增技能”与“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属于递进关系,应将关联词语将“而是”改为“而且是”。第④处,前后不一致,前句 “能否”是表示两个方面,而后句“有”指一个方面,因此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二.阅读(40分)
(一)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匈奴大入边 入边:侵入边境 B.上自劳军 劳:慰问
C.居无何,上至 无何:不久 D.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道歉
【答案】 9.D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答案】10.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1.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1.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二)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廷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虎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遺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夫保今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余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侏全/一身孰看/保全天下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其句意为: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所以其停顿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道也。
【答案】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皆,都。以,把。遗,遗留。今,现在。句意: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ACD.正确;B.有误,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没有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只是刘表和他谈论过钱财的问题。故选:B。
【参考译文】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三)名著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15.这段话是《________》中的一段话,是对A________(事件)的高度评价。________和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4分)
【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毛泽东 周恩来
【解析】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选文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话,“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6.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
【答案】 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解析】 考查“红星”的含义。提取选文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17.《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有关出身与家庭、外貌形象、童年经历的材料,分别写出材料中的“我”或“他”指的是谁。(4分)
A.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________)
B.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________)
C.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爸爸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大家说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__________)
【答案】 A:朱德 B:毛泽东 C:贺龙
【解析】 A.朱德:出身与家庭——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父亲彭民言,早年身体健壮,靠贩茶为生,后来因劳累得了哮喘病,不能下地耕种了,只能以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B.毛泽东: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C.贺龙: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
四、作文(共50分)
18.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真题解析】
审题:该题为命题作文,“一路欢歌”中有两个关键词:“一路”和“欢歌”。“一路”即“一条路”,通过提示语“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可以理解为求学的路、奋斗的路、成长的路等;“欢歌”欢快的歌声,这里是比喻义,意思为“乐观”“愉悦”“欣喜”等,通过提示语“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由此可以确定“一路欢歌”的写作内容,可以写成长过程中的欢快,奋斗过程中的愉悦、获得成功的欣喜等。
构思: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一路”,“一路”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欢歌”是写作的重点,要写出什么事件使我高兴、使我愉悦、使我兴奋,使我变得幸福快乐。
选材:在选材上,“一路欢歌”可写追求梦想的幸福和甜美;可以写奋斗拼搏的乐观与勇敢,也可写走向成功兴奋与喜悦。一路欢歌”就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眼睛失明的海明威老人,因为“一路欢歌”写成名著《老人与海》,被受伤痛折磨的保尔因为“一路欢歌”战胜了诸多困难,成为钢铁战士;张海迪因为“一路欢歌”自学成才,成为年轻人学习的典范;史铁生因为“一路欢歌”思念出秋天的美丽……这些事件都可以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当中。
写法:这篇作文适宜写记叙文,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印象深的人、事或情,采取“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欢歌”写细,把“欢歌”写深、写透,写出真情实感 ,以情感打动读者。
【范文】
一路欢歌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一生有你陪伴,一路欢歌不断。——题记
回眸十五年成长历程,流连于心灵的湖畔,因有你们的陪伴,我才能笑对辛酸与苦楚,独享一份恬淡与从容。品一杯香茗,听一曲欢歌,往事的音符在笔端的字里行间跳跃,组成我一路向前的幸福乐章。
爱似琴音
夜幕降临,街上华灯初上。我在房间中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托腮思索。窗外透进来桔黄色的灯光,打在你给我洗好的水果上,泛着诱人的光泽。可我却无意于这些,倦意不停歇地向我袭来,终于我忍不住伏案小憩。依稀间,听到你轻轻推开房门,踮起脚悄悄走到我身边,将一件羊毛外套小心翼翼地披到我身上……尽管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谨小慎微,但再轻也被细心的我察觉,我纹丝不动,静静地享受着这天下母亲都不厌烦的举动,享受着你无微不至的疼爱。爱似琴音,绵长而又细腻。母亲啊,正是你的爱,让我的身体里充满力量。
爱似笛音
课间闲逛,去办公室取作业。走近你的办公桌我闻到浓浓的药味!是的,你的杯子中飘出的不是淡淡的普洱茶香,或者是牛奶的甜。哦,原来你在带病为我们上课!难怪你看起来脸色略显苍白,声音虚弱,板书的字虽一如既往的隽秀,却少了几分力道。课下你不厌其烦地解惑答疑,微笑着面对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你温柔的目光,我的心头热热的,心底里描摹出你的形象:阳光里粉笔雪尘飞扬,三尺讲台上你豪情万丈,讲解精辟让我豁然开朗。病痛打不倒你,你柔弱而坚强。爱似笛音,清远而又嘹亮。恩师啊,正是你的爱,让我人生有了榜样。
爱似筝音
秋高气爽,天上大雁成行。我漫步于林荫道上,回忆起曾和你手牵着手,一路欢声笑语,指缝间流过几米暖阳。在我伤心时你会第一个拍拍我的肩膀,而我开心时一定是最先跑去与你分享。我们相遇、相识又相知,优点一样少缺点一样多,我们是死党。不得不惊叹,擦肩而过的人成千上万,不早不晚,偏偏是我们站在彼此面前,难道不是缘分使然?后来你随父亲去了远方,我们有了距离,但我们的心永远是零距离。你说你不过是为了将来的惊喜相遇潜伏到另一个城市而已。 爱似筝音,清澈而又动人。朋友啊,正是你的爱,让我路上有了知音。
“相逢是首歌, 歌手是你和我, 心儿是永远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感谢你们,用爱的音符谱写我一生的欢乐乐章!
【名师点评】
立意:从立意上看,文章构思新颖。作者以往事入题,组成一路向前的幸福乐章,体现了“一路欢歌”这一主题,平凡的事例却体现出深刻的含义“一路欢歌”就是那“爱的音符”。
选材:从内容上看,写成长之路上的亲情、恩师、朋友,内容丰富多彩。事例描写细腻典型,再加上修辞手法和引用诗句的巧妙结构,使文章文采陡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厚重的文学底蕴。
结构:在结构上更是别具匠心:首先是小标题富含深意,比喻形象,不但与文中所写情感相配合,而且使文章层次明晰;其次是三个主体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的设计也很讲究,行文显得整齐对仗,体现出作者对文章整体布局的驾驭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衷(zhōng) 畎亩 殚精竭虑 (dān) 杳无消息
B.镌刻(xié) 折戟 正襟危坐(jīn) 藏污纳后
C.一厝(chuò) 殷勤 夷为平地(yí) 抑扬顿坐
D.拂士(bì) 于腐 同仇敌忾(qì) 不能自已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行拂乱其所为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6.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2) , 悠然见南山。
(3) ,浑欲不胜簪。
(4) 黑云压城城欲摧, 。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无可奈何花落去, 。
7.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3)
8.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8分)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分)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行“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处,修改意见:
(2) 处,修改意见:
二.阅读(40分)
(一)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匈奴大入边 入边:侵入边境 B.上自劳军 劳:慰问
C.居无何,上至 无何:不久 D.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道歉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11.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廷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雨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虎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遺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夫保今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余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侏全/一身孰看/保全天下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道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三)名著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15.这段话是《________》中的一段话,是对A________(事件)的高度评价。________和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4分)
16.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
17.《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有关出身与家庭、外貌形象、童年经历的材料,分别写出材料中的“我”或“他”指的是谁。(4分)
A.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________)
B.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________)
C.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爸爸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大家说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__________)
四、作文(共50分)
18.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