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
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以此确定教目标目例:
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
(l)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入特异性免疫。借助教材中的图,引导学生在识图的过程中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随后基于记忆细胞的功能引入二次免疫的概念,引导学生根据“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图”自主归纳二次免疫的特征。在掌握了体液免疫过程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并小结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问题探讨”中的对话,并以此引出以下问题:
1.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2.你认为感冒都要去医院就诊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问题进行驱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内容
2.新课讲授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大多数病原体也被黏膜清扫出来,这就是人体前两道道防线的作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特别低,他的皮肤是不是就不能阻挡病原体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呢?
2.什么是身份标签?
3.既然病毒、细菌都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它们又是如何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呢?
学生小组通过阅读教材、互相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体液免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体液免疫针对哪里的病原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
3.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几个信号?分别是什么?
4.抗原抗体如何发挥作用?
教师通过讲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内会发生怎样的机制呢?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分析二次免疫的特点
通过分析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自行归纳二次免疫特点,促进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
三、细胞免疫
病原体在细胞外液中时,抗体能与之结合,若病原体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以及74页“思考·讨论”上方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胞免疫针对哪里的病原体?
2.细胞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如何起作用?
4.记忆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5.若要把病原体杀死,还需要借助于那种免疫方式产生的哪种物质?
用问题驱动教学,师生探讨,共同建构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加深了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的“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
2.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配合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共同维持卵内环境的稳态,他们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神经系统可以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器官,也可以释放激素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相应激素分别对神经系统和免疫器官起调节作用,而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析细胞因子这一信息分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器官发挥作用
学生小组尝试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通过构建模型,完成对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总结,使得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形象直观
五、板书设计
第4章 第2节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分子标签
二、体液调节
1.概念
2.过程
三、细胞免疫
1.概念
2.过程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配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