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1-08 17: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章节概述: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是初中几何类题型中较重要的部分,许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较容易忽略最基本的定义、性质,从而对不少题目会感到无从下手。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系统地全面地梳理三角形的内容,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要点、掌握解题思路与步骤,全面突破三角形的初步!
§1.1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例1: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和8,若该三角形第三边长为偶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解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应>7,而<9.又第三边是偶数,则第三边是8.则三角形的周长是17.
即时练习: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 厘米.
2、现有2cm、4cm、6cm、8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3、设△ABC的三边为a、b、c,化简:|a-b-c|+|b-c-a|+|c-a-b|=
例2: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个内角的度数比,即可求得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三个内角分别是180°×=40°,180°×=60°,180°×=80°.所以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B.
例3:锐角三角形中,∠A>∠B>∠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60° B.∠B>45° C.∠C<60° D.∠B+∠C<90°
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分析.
解:根据已知条件,知:∠A是最大角,∠C是最小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故最大角一定大于60°,否则内角和将小于180°,故A正确;最小角一定小于60°,否则内角和将大于180°,故B、C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最大角可以是锐角,故另外两个角的和可能大于90°.故D不对.故选D.
即时练习:
1、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 度.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A.至少有一个钝角 B.至少有一个直角
C.至多有一个锐角 D.至少有两个锐角
3、在△ABC中,∠A=3∠B,∠A-∠C=30°,则∠A= 度,∠C= 度.
例4: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解析: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根据这个外角和它相邻的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得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
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内角,这个外角和它相邻的内角和为180°,∴这个外角和这个内角均为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5:如图,国旗上的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度数是相同的,每一个角的度数都是(  )
A.30° B.35° C.36° D.42°

解析:此题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题目巧妙结合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将所有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内,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魅力.如图所示,△ABF中,根据内角和外角的关系,∠2=∠A+∠B;△EDG中,∠1=∠D+∠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到∠1+∠2+∠C=180度.于是∠A+∠B+∠C+∠D+∠E=180°,由于五个角的度数是相同,即可求得每一个角的度数.
解:∵∠2=∠A+∠B;∠1=∠D+∠E,∠1+∠2+∠C=180°,∴∠A+∠B+∠C+∠D+∠E=180°,
∵五个角的度数是相同,则每一个角的度数都是180°÷5=36°.故选C.
即时练习:
1、如图是A、B两片木板放在地面上的情形.图中∠1、∠2分别为A、B两木板与地面的夹角,∠3是两木板问的夹角.若∠3=110°,则∠2-∠1=(  )
A.55° B.70° C.90° D.110°
2、已知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4、如图,∠A+∠B+∠C+∠D+∠E+∠F的度数为
§1.2 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及有关计算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及应用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线
例1: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  )
A.10° B.12° C.15° D.18°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解:∵A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AC=128° ∴∠EAC=64° ∵AD⊥BC且∠C=36°
∴∠DAC=54° ∴∠DAE=∠EAC-∠DAC=10° 故选A
例2:△ABC中,∠B的外角平分线的与∠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BPC=80°,则∠BAP的度数为
解析:此类题目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中学阶段的常规题.
解:如图,BP、CP为△ABC两外角∠ABC、∠ACB的平分线,
∴∠BCP=(∠A+∠ABC)、∠PBC=(∠A+∠ACB),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PC=180°-∠BCP-∠PBC,=180°-[∠A+(∠A+∠ABC+∠ACB)],
=180°-(∠A+180°),=90°-∠A;
∵∠BPC=80°,∴∠CAB=20°,∴∠BAP=10°;故答案为:10°
即时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E点,连接AE,则∠CEB是(  )
A.15° B.20° C.30° D.35°
2、如图,△ABC中,BM、CM分别平分∠ABC和∠ACB,连接AM,已知∠MBC=25°,∠MCA=30°,则∠MAB的度数为(  )
A.25° B.30° C.35° D.40°
例3:若AD是△ABC的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平分∠BAC B.BD=DC C.AD平分BC D.BC=2D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几何式子表示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A、AD平分∠BAC,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错误;AD是△ABC的中线,则有BD=DC,AD平分BC,BC=2DC,故B、C、D正确.故选A.
例4:如图,已知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线段BD将△ABC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BD是△ABC的一条(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线 D.边的垂直平分线
解析:本题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
解:由题意知,当线段BD将△ABC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BD是△ABC的一条中线.故选B.
即时练习:
1、如图,D为AC上一点,AD=DC,E为BC上一点,BE=E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DE是△BDC的中线 B.BD是△ABC的中线
C.D为AC中点,E为BC中点 D.图中∠C的对边是DE
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交于点O,则结论: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其中(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3、△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下列五种说法:①AD把∠BAC分成相等的两部分;②AD把线段BC分成相等的两部分;③AD把△ABC分成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④AD把△ABC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⑤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例5:画△ABC的B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能够正确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解: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段,即画BC边上的高AD,所以画法正确的是C.故选C.
例6:已知△ABC的三条高的比是3:4:5,且三条边的长均为整数,则△ABC的一边长可能是(  )
A.10 B.12 C.14 D.16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公倍数和三角形面积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Xa1= Ya2= Za3,据给出的已知条件得出三边之比.
解:设三边为X,Y,Z 三条对应的高为a1,a2,a3可得:Xa1= Ya2= Za3,
已知a1:a2:a3=3:4:5,可得X:Y:Z=20:15:12 因为三边均为整数.
又4个答案分别是10,12,14,16.所以答案应该是12.故选B.
即时练习:
1、如图,AC⊥BC,CD⊥AB,DE⊥BC,垂足分别为C,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AC是△ABC的高 B.DE是△BCD的高
C.DE是△ABE的高 D.AD是△ACD的高
2、如图,AD是几个三角形的高?(C )
A.4 B.5 C.6 D.7
3、图1为两个相同的矩形,若图1阴影区域的面积为10,则图2的阴影面积等于( D )
A.40 B.30 C.20 D.10
A组
1.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10cm,12cm,21cm; (2)5cm,5cm,10cm;
(3)5.4cm,7.2cm,11cm. (4)(k+1)cm,(k+2)cm,(2k+2)cm
2.图中的三角形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中线
B.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D.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一定相等
4.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4,AC=3,BD=5,则△ABD的周长为( )
A.12 B.10.5 C.10 D.8.5
5.在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
A B C D
6.AD是△ABC的一条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40°,求∠BAC的度数.
7.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个直角或钝角.
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且∠B=3∠BAD,求∠ADC的度数.
10.如图,在△ABC中,AC=8,BC=6,AD⊥BC于D,AD=5,BE⊥AC于E,求BE的长.
B组
1.如图,△ABC中,∠A=50°,点D,E分别在AB,AC上, 则∠1+∠2的大小为( )
A.130° B.230° C.180° D.310°
2.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 交于点D2,依次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 )
A.60° B.56° C.94° D.68°
3.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上的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4组 )
A.1组 B.2组 C.3组 D. 没有
4.在ΔABC中,,已知M是AB的中点, ΔMBC的周长为20,则ΔAMC的周长为 .
5.如图, ΔABC中,两条内角平分线与两条外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D和点E,若∠D比∠E的2倍还大30°,求∠A的度数.
6.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与另两边的夹角分别为62°和28°,求这边所对的角的度数.
7.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BD是它的一条角平分线.现将纸片沿BD折叠,点C落在AB边上的E处.已知∠ABC=40°,∠C=80°,请找出图中与∠ADE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8.(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 度,
∠XBC+∠XCB= 度;
(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点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

9.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其中一边靠水渠,现要将它分给甲,乙,丙三户人家.甲户6人,乙,丙两户都有3人.土地按人口均分,但每户人家分得的土地都必须和水渠相邻,试问应如何分割这块土地.
§1.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理解并掌握作三角形的方法
例1:如图,若△ABC≌△A1B1C1,且∠A=110°,∠B=40°,则∠C1= 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时,除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将条件和所求联系起来,即将所求的角与已知角通过全等及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解:∵△ABC≌△A1B1C1,∴∠C1=∠C,又∵∠C=180°-∠A-∠B=180°-110°-40°=30°,
∴∠C1=∠C=30°.故填30.
例2:若△ABC≌△DEF,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A=52°,∠B=67°,BC=15cm,
∠F= 度,FE= cm.
解析:本题用考查的知识点为: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对应关系的找法;书写全等时,应注意各对应顶点应在同一位置也可根据此点来找对应关系.
解:∵∠A=52°,∠B=67° ∴∠C=180°-∠A-∠B=61° ∵△ABC≌△DEF,BC=15cm,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 ∴∠F=∠C=61°,FE=BC=15cm.
即时练习:
1、如图,△ABC≌△ADE,∠B与∠D是对应角,AB与AD是对应边,另外两组对应边为 ,对应角为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30 度.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 11
例3:如图所示,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已知条件有一边与一角,根据不同的证明方法可以选择添加不同的条件,需要注意,不能使添加的条件符合“边边角”,这也是本题容易出的地方.
解:∵∠ABD=∠CBE,∴∠ABD+∠ABE=∠CBE+∠ABE,即∠ABC=∠DBE,∵AB=DB, ∴①用“角边角”,需添加∠BDE=∠BAC,
②用“边角边”,需添加BE=BC,
③用“角角边”,需添加∠ACB=∠DEB.故答案为:∠BDE=∠BAC或BE=BC或∠ACB=∠DEB.(写出一个即可)
例4: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 .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解:①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D=DC,AB=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②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C,∠BAD=∠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③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C,BD=DC,由SSA不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错误;
④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ADB=∠ADC,BD=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序号是①②④;故答案是:①②④.
例5:如图,已知∠1=∠2=90°,AD=AE,那么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解:①△AEB≌△ADC;∵AE=AD,∠1=∠2=90°,∠A=∠A,∴△AEC≌△ADC;∴AB=AC,∴BD=CE;
②△BED≌△CDE;∵AD=AE,∴∠ADE=∠AED,∵∠ADC=∠AEB,∴∠CDE=∠BED,∴△BED≌△CDE.
③∵BD=CE,∠DBO=∠ECO,∠BOD=∠COE,∴△BOD≌△COE.故答案为3.
例6:如图,AB∥CD,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再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CD于点M.
(1)若∠ACD=114°,求∠MAB的度数;
(2)若CN⊥AM,垂足为N,求证:△ACN≌△MCN.
解析:此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用到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证出∠CAM=∠CMA.
解:(1)∵AB∥CD,∴∠ACD+∠CAB=180°,又∵∠ACD=114°,∴∠CAB=66°,
由作法知,AM是∠CAB的平分线,∴∠MAB=∠CAB=33°
(2)证明:∵AM平分∠CAB,∴∠CAM=∠MAB,∵AB∥CD,∴∠MAB=∠CMA,
∴∠CAM=∠CMA,又∵CN⊥AM,∴∠ANC=∠MNC,
在△ACN和△MCN中,∵,∴△ACN≌△MCN.
即时练习:
1、如图,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若使△AOP≌△BOP,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只写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
2、(2012?南宁)如图所示,∠BAC=∠ABD=90°,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
(1)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3、(2012?北海)已知:如图,在△ABC中,∠A=30°,∠B=60°.
(1)作∠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作AB的中点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
(2)连接DE,求证:△ADE≌△BDE.
4、(2012?阜新)(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乙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例7:已知二边及夹角,求做三角形。

解:1、作∠DBE= ∠a
2、在BD上截取BC=a;在BD上截取BA=b
3、连结AC,则△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即时练习:
1、已知∠ α和线段a,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角等于∠ α ,另一个内角等于2∠ α ,且这两内角的夹边等于a。

2、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AB=c,AC=b,BC=a .
A组
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BC上的点,若△ACE≌△ADE≌△BDE,则∠ABC=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  )。
A.10 B.12 C.14 D.16
3、如图,△ODA≌△OCB,已知∠O=70°,∠C=25°,则∠BEA=
4、如图,△ABC≌△DEF,则此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5、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ABC中与这个角对应的角是 。
6、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7 个.
7、如图,已知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8、在平面上,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且满足AB=CD.有下列四个条件:(1)OB=OC;(2)AD∥BC;(3);(4)∠OAD=∠OBC.若只增加其中的一个条件,
就一定能使∠BAC=∠CDB成立,这样的条件可以是(D )
△AOD∽△BOC→AO/BO=OD/OC→AO/OD=BO/OC→△AOB∽△DOC
A.(2),(4) B.(2) C.(3),(4) D.(4)
★★★9、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11、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12、(2011?连云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

13、(2009?北京)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C.

B组
1、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CED=35°,如图,则∠EAB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 度.
3、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垂足为点E,AB=12cm,则△DEB的周长为 cm。
4、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玻璃店.
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 ;若∠CBA=32°,则∠FED= ,∠EFD= 。

第5题 第6题
6、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16米,则AB= 米.
★★★7、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
8、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支撑杆OE=OF,AE=AB,AF=AC,当O沿AD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与∠CA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9、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DAB.
(1)如图①,当∠DAB=120°,∠B=∠D=90°时,求证:AB+AD=AC.
(2)如图②,当∠DAB=12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③,当∠DAB=9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1.4 章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5cm 3.9cm 2.3cm B、3.5cm 7.1cm 3.6cm
C、6cm 1cm 6cm D、4cm 10cm 4cm
2、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2∶3∶4,③∠A=90°-∠B,④∠A=∠B= ∠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必大于( )
A、120° B、110° C、100° D、90°
4、如图1,△ABC中,CD⊥BC于C,D点在AB的延长线上,则CD是△ABC( )
A、BC边上的高; B、AB边上的高;
C、AC边上的高;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一条边和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6、如图2,∠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7、如图3,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且PA平分∠BAC,则△APD与△APE全等
的理由不是( )
A、SAS B、AAS C、SSS D、ASA
8、如图4,能用AAS来判断△ACD≌△AB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ED=∠ABC,∠C=∠B
B、∠AEB=∠ADC,CD=BE
C、AC=AB,AD=AE
D、AC=AB,∠C=∠B
10、如图7,用火柴摆上系列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摆10根时(即n=10)时需要的火柴棒总数为( )根
A、165 B、65 C、110 D、55
二、填空题
11、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 ___________三角形;
12、把一副常用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如图8中∠ADE是_______度;
13、如图9,∠ACD是△ABC的外角,若∠ACD=125°,∠A=75°,则∠B=________度;
14、在△ABC中,如果∠A∶∠B∶∠C=2∶2∶4,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_______度,按角分, 这是一个_________三角形;
15、如图10,△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则
∠ABD_____∠ACD (填“>”、“<”或“=”)
16、如图11,矩形ABCD中(AD>AB),M为CD上一点, 若沿着AM折叠,点N恰落在BC上,则∠ANB+∠MNC=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9分)如图12,按下列要求作图:(1)作出△ABC的角平分线CD;
(2)作出△ABC的中线BE;(3)作出△ABC的高AF和BG(要求有明显的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8、(8分)已知:如图13在△ABC,∠BAC=80°,AD⊥BC于D,AE平分∠DAC,∠B=60°,(1)求∠AEC的度数;(2)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求法吗?写出你的思考。

19、(8分)如图14,已知AB=AC,BD=CE,请说明△ABE≌△ACD

20、(8分)如图15,已知∠ACB和∠ADB都是直角,AB平分∠CAD,E是AB上任一点,请说明CE=DE的理由。

21、(8分)如图16,在一水库的两测有A、B两点,请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出A、B两点的距离(只说明设计方案,不要求数据计算、要求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22、(9分)如图17,已知AC、BD交于O点,且∠A=∠B,OD=OC,EF为过O点的一条线段,分别交AD、BC于F、E点,现要求补充一个条件,使得O点能平分线段EF(说明理由)
条件:______________
理由:

23、(10分)请你找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以下步骤进行动手操作:
步骤一:在CD上取一点P,将角D和角C向上翻折,这样将形成折痕PM和PN,如图所示;
步骤二:翻折后,使点D、C落在原长方形所在的平面内,即点D′和C′,细心调整折痕PN、PM的位置使PD′,PC′重合如图2,设折角∠MPD′=α,∠NPC′=β
(1)猜想∠MPN的度数;
(2)若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并改变α的大小,猜想:随着α的大小变化,∠MPN的度数怎样变化?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
八上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同步突破1答案
A组
1.(1)能 (2)不能 (3)能 (4)能
2.D 3.C 4.B 5.C
6.100° 7.1个 8.∠ADC=72° 9. BE=
B组
1.B 2.B 3.B
4.28或12 5.80° 6.90°或34° 7.∠ABD和∠BCD
8.(1)150°;90° (2)不变;∠ABX+∠ACX=60°
9.取BC中点D,连AD,△ABD给甲户人家;再取CD中点E,连AE,△ADE和△AEC分别给乙和丙两户人家
同步突破2答案
A组
1、30° 2、D 3、120° 4、D 5、∠A
6、7个 7、4对 8、A 9、4 10、3cm.
11、SAS 12、全等 13、证明△ABC≌△FCE即可得
B组
1、D 2、35° 3、12cm 4、③
5、90°;32°,58° 6、16米
7、t=1s或t=s 8、相等
9、(1)易得AB=AD=AC,∴AB+AD=AC
(2)AB+AD=AC
(3)AB+AD=AC
章节检测答案
一、1、C 2、C 3、D 4、D 5、A 6、C 7、C 8、B 9、D 10、A
二、11、钝角 12、135 13、50 14、90,直角 15、= 16、90°
三、17、略;
18、(1)∠AEC=115°;(2)略
19、提示:利用SAS说明全等;
20、提示: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的条件说明∠ABC=∠ABD、BC=BD,再利用△ACE≌△BDE;
21、先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得出。(只要说明全理都行)
22、可添加:AF=EB或∠FOA=∠EOB等,理由略;
23、(1)90°;
(2)∠MPN的度数不变,仍为90°(提示:∵∠α=∠MPD,∠β=∠NPC,又∵∠α+∠β+∠MPD+∠NPC=180°,∴α+β=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