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章
目录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2
§1.2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0
§1.3 反思与总结...................................20
九上第1章 反比例函数
章节概述:反比例函数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其中图象与性质及应用是中考数学中的重难点,经常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几何知识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本章节中,老师将带领学生一起系统的梳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较清晰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反比例函数主要题型的能力,并体会函数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1.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
§1.1.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目标:1、知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
2、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及自变量取值范围
3、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例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关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为常数,
解析:反比例函数有三种形式:1、 2、k=xy 3、y=kx-1 (k0) 对照每小题,属于哪种类型,最好都转化成一般形式,并可以叫学生说出每个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③⑤⑥⑩
即时练习:当n取什么值时,是反比例函数?
例2:若 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当a=3
时,比例系数是 ,自变量的取值是 。
解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0,k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a-1≠0,a≠1。
当a=3可以把反比例函数看成,所以反比例系数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全体实数。
即时练习:
1、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必须满足( )
A、m≠2;B、m≠0或m≠-2;C、m≠0;D、m≠0且m≠-2
2、面巾纸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卫生清洁用品, 一刀200抽的面巾纸,若小丽家 x天用完,平均每天用y张.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比例系数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例题3:已知,而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并且时,;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所以需要设待定系数,由于有两个函数,故比例系数要分别用k1和k2来表示。
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
,
把,及,代入
得
即时练习:
已知y=y1+y2.若y1与x2成正比例关系,y2与成反比例关系,且当x=-1时,y=3;当x=1时,y=-3.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知识目标:1、在平面坐标系中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比例系数k决定反比例函数所在象限
3、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应用
例4、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解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从正数、负数中各选几个值作为x的值,进而得到y的值,描点,连线即可。
解:列表得:
x -4 -2 -1 1 2 4
y 2 4 8 -8 -4 -2
描点,连线得:
即时练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 。
例5: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1)k<0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像都位于二、四象限,为A选项。
(2)0(3)k>1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都位于一、三象限,为B选项
故D为错误选项。
即时练习:
1、写出一个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内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
函数的图象是( )
A、 B、 C、 D、
例6:已知直线(k>0)与双曲线y=交于点A,B两点,则的值为( )。
A、-6 B、-9 C、0 D、9
解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所以可得出x1=-x2,y1=-y2;再把A、B两点带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x1y1=x2y2=3,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解:∵点A(x1,y1),B(x2,y2)是双曲线y=上的点,
∴x1 y1=x2 y2=3①,
∵直线y=kx(k>0)与双曲线y=交于点A(x1,y1),B(x2,y2)两点
∴x1=-x2,y1=-y2②,
∴原式=-x1y1-x2y2=-3-3=-6.
故选A.
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中心对称性常和正比例函数结合,考查交点问题,另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和y=-x。
即时练习:如图所示,点P(3a,a)是反比例函数y=(k>0)与⊙O的一个交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π,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 B、y= C、y= D、y=
§1.1.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比较函数值大小
例7:有下列函数:①y=-3x;②y=x-1;③;④。其中当x在各自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取值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 。
解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问题,一次函数中,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而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一定要在每个象限内,当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解:①y=-3x,正比例函数,k<0,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②y=x-1,一次函数,k>0,故y随着x增大而增大;
③,反比例函数,k<0,故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④,没有说在每个象限内,故不能说增减性。
注:反比例函数增减性必须强调在每个象限内,不能一概而论。
即时练习:
1、在反比例函数 (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 A(-3,y1),B(-1,y2),C(2,y3)三点,比较函数值y1、y2、y3大小,并用“<”写出。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且,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与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同步突破:
A组
下列函数:①;②;③; ④; ⑤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1)一定是反比例函数;
(2)k为常数时,是反比例函数;
(3)当k≠0时,自变量x可为一切实数;
(4)当k≠0时,y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A、0; B、1; C、2; D、3
3、如图,反比例函数y=图象的对称轴的条数是( )
A、0 B、1 C、2 D、3
4、若点(-2,y1), ( 1,y2), ( 2,y3)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有 ( )
5、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内;当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y与3m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1,m又与6x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k2,那么y与x成________函数,比例系数为_______.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2,—2),求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式,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y随x的减小如何变化?试判断点(—3,0),(—3,—3)是否在此函数图象上?
8、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2a(a>0),AC垂直x轴于c,且△AOC的面积为2.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a,y1),(-2a,y2)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B组
1、若是反比例函数,则是 函数;
2、如图,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则的值为( )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A.-5 B.-10 C.5 D.10
3、如右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4、若点A(m,-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当函数值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设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b),则的值为__________.
6、如图,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C点,已知A点坐标为(2,1),C点坐标为(0,3).
(1)求函数的表达式和B点的坐标;
(2)观察图象,比较当时,与的大小.
§1.2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知识目标:1、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用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图形面积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 4、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数形结合
例8、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 kPa ) 是气体体积V ( m3 )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 ).
A.不小于m3 B.小于m3 C.不小于m3 D.小于m3
解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且过点(1.6,60)故P V=96;故当P≤120,可判断V≥
解答:设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和气体体积V(m3)的关系式为P=
∵图象过点(1.6,60)
∴k=96
即P=在第一象限内,P随V的增大而减小,
∴当P≤120时,V=≥
故选C.
即时练习:
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长时间排完?
例9、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
A.1 B.2
C.3 D.4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如果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那么△AOB的面积=△AOC的面积-△COB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知△AOC的面积=5,△COB的面积=3,从而求出结果.
解: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
∵AB∥y轴,
∴AC⊥x轴,BC⊥x轴.
∵点A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AOC的面积=×10=5.
点B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COB的面积=×6=3
∴△AOB的面积=△AOC的面积-△COB的面积=5-3=2.
故选B.
例10、如图,已知双曲线(x>0)经过矩形OABC的边AB中点F,交BC边于点E,
且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2,则k=
解析:本题同样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但结合了几何图形。如果设F(x,y),表示点B坐标,再根据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2,列出方程,从而求出k的值
解:设F(x,y),那么B(x,2y),
∵E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上,
∴S△COE=k,
∵S四边形OEBF=S矩形ABCO-S△COE-S△AOF,且S四边形OEBF=2,
∴2xy-k-xy=2,
2k-k-k=2,
∴k=2.故本题答案为2.
注:本题的难点是根据点F的坐标得到其他点的坐标.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等于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即时练习: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点A的坐标为(-2,-2),则k的值为
A.1 B.-3 C.4 D.1或-3
2、如图,在中,点是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则的值是_____.
例11、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A(-2,1)、B(a,-2).
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交y轴于点C,求△AOC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
求使y1>y2时x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考点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到的方法有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等。
解:(1)∵函数y1=的图象过点A(-2,1),即1=;
∴m=-2,即y1=-,
又∵点B(a,-2)在y1=-上,
∴a=1,∴B(1,-2).
又∵一次函数y2=kx+b过A、B两点,
即.
解之得.
∴y2=-x-1.
(2)∵x=0,∴y2=-x-1=-1,
即y2=-x-1与y轴交点C(0,-1).
设点A的横坐标为xA,
∴△AOC的面积S△OAC=|OC|×|xA|=×1×2=1.
(3)要使y1>y2,即函数y1的图象总在函数y2的图象上方.
∴-2<x<0,或x>1.
即时练习:
如图,已知A(4,a),B(-2,-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的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祈式;
(2)求△A0B的面积.
例12、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有一系列点A1、A2、A3、…、An、An+1,若A1的横坐标为2,且以后每点的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为2.现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与y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n,则S1= ,S1+S2+S3+…+Sn= .(用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由已知条件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再根据点A1、A2、A3、…、An、An+1在反比例函数上,求出各点坐标,再由面积公式求出Sn的表达式,把n=1代入求得S1的值.
解:∵点A1、A2、A3、…、An、An+1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且每点的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为2,又点A1的横坐标为2,∴A1(2,5),A2(4,)∴S1=2×(5﹣)=5;由题图象知,An(2n,),An+1(2n+2,),∴S2=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知:Sn=2×()=,(n=1,2,3,…)∵=,∴S1+S2+S3+…+Sn=10(++…+)=10(1)=.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是一道规律题,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求出An的坐标的表达式,再由此求出Sn的表达式.
即时练习:
如图,△P1OA1,△P2A1A2,△P3A2A3,…,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1,P2,P3,…,在反比列函数y=的图象上,斜边OA1,A1A2,A2A3,…都在x轴上,则点A2的坐标是 ,An的坐标是 .
同步突破
A组
1、如图(1),A、C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两点。若Rt△AOB
与Rt△COD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 )
A.S1>S2 B.S1=S2; C.S12、面积为2的△ABC,一边长为x,这边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3、如图,已知双曲线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4),则△AOC的面积为
A.12 B.9 C.6 D.4
4、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mg,请你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多少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min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5、如图,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AEDF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D的坐标.
6、已知反比例函数y=(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6).
(1)求m的值;
(2)如图9,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且AB=2BC,求点C的坐标.
7、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A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当点A在其图象上移动时,△ABO的面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其他反比例函数,是否也具有相同的现象?
8、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已知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与点不重合),且点的横坐标为1,在轴上求一点,使最小.
B组
1、函数的图象与直线没有交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OBC中,AC∥OB,CB⊥OB,OB=18,BC=12,AC=9,对角线OC、AB交于点D,点E、F、G分别是CD、BD、BC的中点,以O为原点,直线O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G、E、D、F四个点中与点A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是( )
点G B.点E
C.点D D.点F.
3、两个反比例函数y=,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1,P2,P3,…,P2005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x1,x2,x3,…,x2005,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05个连续奇数,过点P1,P2,P3,…,P2005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与y=的图象交点依次是Q1(x1,y1),Q2(x2,y2),Q3(x3,y3),…,Q2005(x2005,y2005),则y2005= .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 已知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A(2,m),过点A作AB⊥x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 .
(1)求k和m的值;
(2)点C(x,y)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求当1≤x≤3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
(3)过原点O的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Q两点,试根据图象直接写出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
★★★5、已知点P的坐标为(m,0),在x轴上存在点Q(不与P点重合),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反比例函数y = 的图像上.小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不论m取何值,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方形只有两个,且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在第四象限,另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1在第二象限.
(1)如图所示,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P点坐标为(1,
0),图中已画出一符合条件的一个正方形PQMN,请你在图中画出符合条件的另一个正方形PQ1M1N1,并写出点M1的坐标; M1的坐标是
(2) 请你通过改变P点坐标,对直线M1 M的解析式y﹦kx+b进行探究可得 k﹦ , 若点P的坐标为(m,0)时,则b﹦ ;
(3) 依据(2)的规律,如果点P的坐标为(6,0),请你求出点M1和点M的坐标.
6、(1) 在图1中,已知线段AB,CD,其中点分别为E,F.
①若A (-1,0), B (3,0),则E点坐标为__________;
②若C (-2,2), D (-2,-1),则F点坐标为__________;
(2)在图1中,已知线段AB的端点坐标为A(a,b) ,B(c,d),
求出图中AB中点D的坐标(用含a,b,c,d的
代数式表示),并给出求解过程.
●归纳 如图1中无论线段AB处于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个位置,
当其端点坐标为A(a,b),B(c,d), AB中点为D(x,y) 时,
x=_________,y=___________.(不必证明)
●运用 在图2中,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点为A,B.
①求出交点A,B的坐标;
②若以A,O,B,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请利用上面的结论求出顶点P的坐标.
§1.3 反思与总结
知识点l.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或y=kx-1或k=xy(k为常数,)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k是常数,且k不为零;
(2)中分母x的指数为1,如,就不是反比例函数。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的一切实数.
(4)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的一切实数。
知识点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运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注意的问题:
(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
(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因此不能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
(3)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x和y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画出的双曲线的两个分支要分别体现出无限的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的变化趋势。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的变形形式为(常数)所以:
(1)其图象的位置是:
当时,x、y同号,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当时,x、y异号,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2)若点(m,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点(-m,-n)也在此图象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当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知识点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难点:由条件来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1)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确定方法: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确定了k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y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中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是:
①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
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含k的方程;
③解出待定系数k的值;
④把k值代入函数关系式中。
知识点4.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比例函数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②针对一系列相关数据探究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近似满足的函数关系。
③列出函数关系式后,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 )
A.第一、三象限 B.第二、四象限 C.第一、二象限 D.第三、四象限
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2),则的值为 ( ).
A.-5 B.5 C.-6 D.6
3.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交点为A,B,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C,则的面积为( )
A.2 B.4 C.6 D.8
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x>0时,y随x的增大
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3 (B)k≤3 (C)k>3 (D)k≥3
★5.如图,若点M是x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作PQ∥y轴,分别交函数和的图象于点P和Q,连接OP和OQ.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OQ不可能等于90° B.
C.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轴对称 D.△POQ的面积是
6.已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4cm2,其长为ycm,宽为x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7.函数与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是( )
8.下列函数:①;②;③;④.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9.已知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三点,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0.如图,函数和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M(2,m),N(-1,n),若,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1,-2).则 .
12.写出一个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内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
13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可使用天数y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 .
14.如图, 如果函数y=-x与y=的图像交于A、B两点, 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 垂足为点C, 则△BOC的面积为_________.
★★★15.如图,已知函数y=2x和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E⊥x轴于点E,若△AOE的面积为4,P是坐标平面上的点,且以点B、O、E、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是 _________ .
16.如图,若正方形OABC的顶点B和正方形ADEF的顶点E都在函数y=(x>0)的图象上,则点E的坐标是( , ).
三、解答题(共66分)
17.已知,而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并且时,;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18.如图,已知双曲线y=经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作CA⊥x轴,过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
(1)求k的值;
(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9.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2a(a>0),AC垂直x轴于c,且△AOC的面积为2.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a,y1),(-2a,y2)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20.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在休息天用药熏消毒法对教室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毫克)与时间(分钟)成正比例;药物释放完毕后,与成反比例,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与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0.45毫克以下时,学生方可进入教室,那么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学生才能进入教室?
2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m3,6小时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如何变化
(3)写出t与Q之间的关系式.
(4)如果准备在5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小时12m3,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22.如图,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C点,已知A点坐标为(2,1),C点坐标为(0,3).
(1)求函数的表达式和B点的坐标;
(2)观察图象,比较当时,与的大小.
2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C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4,2).过点D(0,3)和E(6,0)的直线分别与AB,BC交于点M,N.
(1)求直线DE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点M,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N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3)若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与△MNB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答案:
1—5:A C D A D
6—10:D B B C D
11、-2
12、y=-1/x
13、y=1000/x
14、2
15、P1(0,-4)P2(-4,-4)P3(4,4)
16、(根号5+1)/2,(根号5-1)/2
17、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
,
把,及,代入
得
18、
解答: 解:(1)∵双曲线y=经过点D(6,1),∴=1,解得k=6;(2)设点C到BD的距离为h,∵点D的坐标为(6,1),DB⊥y轴,∴BD=6,∴S△BCD=×6 h=12,解得h=4,∵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点D的纵坐标为1,∴点C的纵坐标为1﹣4=﹣3,∴=﹣3,解得x=﹣2,∴点C的坐标为(﹣2,﹣3),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3)AB∥CD.理由如下:∵CA⊥x轴,DB⊥y轴,设点C的坐标为(c,),点D的坐标为(6,1),∴点A、B的坐标分别为A(c,0),B(0,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则,解得,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ex+f,则,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AB、CD的解析式k都等于﹣相等,∴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AB∥CD.
19、∵S△AOC=2,
∴k=2S△AOC=4;
∴y=4/X
(2)∵k>0,
∴函数y在各自象限内随x的增大而减小;
∵a>0,
∴-2a<-a;
∴y1<y2;
20、(1)Y=108/X(x≥12);
(2)解之得x=240(分钟)=4(小时),
答: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4小时后,学生才能进入教室.
21、解:(1)蓄水池的容积是:8×6=48m3;
(2)∵Q×t=48,Q与t成反比例关系.
∴Q增大,t将减少;
(3)t与Q之间的关系式为t=48/Q
(4)∵t=48/Q≤5,解不等式得,Q≥9.6,即每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9.6m3;
(5)当Q=12时,由Q×t=48得t=4,即最少用4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22、分析:
(1)把A(2,1),C(0,3)代入y1=k1x+b可求出k1和b;把A(2,1)代入y=K2/X
(x>0)求出k2,然后把两个解析式联立起来解方程组即可求出B点坐标;
(2)观察函数图象,当x>0,两图象被A,B分成三段,然后分段判断大小以及对应的x的值.
解:(1)由题意,得
y1=-x+3
点B的坐标为(1,2);
(2)当0<x<1或x>2时,y1<y2;
当1<x<2时,y1>y2;
当x=1或x=2时,y1=y2.
23、(1)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
∵点D ,E的坐标为(0,3)、(6,0),
∴ b= 3
6k+b=0
6k+3=0
6k=-3
k=-0.5
得 k=-0.5 b=3
∴y =-0.5x+3
∵ 点M在AB边上,B(4,2),而四边形OABC是矩形,
∴ 点M的纵坐标为2.
又 ∵ 点M在直线y=-0.5x+b上,
∴-0.5x+b =2
∵ b=3
∴ x = 2.
∴ M(2,2).
(2)∵y=m/x(x>0)经过点M(2,2),
∴ m=4
∴. y=4/x
又 ∵ 点N在BC边上,B(4,2),
∴点N的横坐标为4.
∵ 点N在直线y=-0.5x+b上,
∴ y=1
∴ N(4,1).
∵ 当x=4时,y = 1,
∴点N在函数 的图象上.
(3)4≤ m ≤8
同步练习答案:
反比例函数
1、1节
A组
1—4:BACD
5、<2/3,>2/3
6、反比例,
k1
18xk2
7、y=-4/x; 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不在
8、∵S△AOC=2,
∴k=2S△AOC=4;
∴y=4/X
(2)∵k>0,
∴函数y在各自象限内随x的增大而减小;
∵a>0,
∴-2a<-a;
∴y1<y2;
B组
1、反比例 2、B 3、B 4、x≤-2或x>0 5、-1/2
6、(1)把A(2,1),C(0,3)代入y1=k1x+b可求出k1和b;把A(2,1)代入y=K2/X
(x>0)求出k2,然后把两个解析式联立起来解方程组即可求出B点坐标;
(2)观察函数图象,当x>0,两图象被A,B分成三段,然后分段判断大小以及对应的x的值.
解:(1)由题意,得
y1=-x+3
点B的坐标为(1,2);
(2)当0<x<1或x>2时,y1<y2;
当1<x<2时,y1>y2;
当x=1或x=2时,y1=y2.
反比例函数1、2节
A组
1—3:B C B
4、(1)y= 3/4X;0≤x≤8;y= 48/X(x>8)
(2)30
(3)3=3/4X得x=4,
3=48/X得x=16,
16-4=12>10,
所以此次消毒有效
5、解:(1)∵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AEDF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
∴B点坐标为:(2,2),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xy=k=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
(2)设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a,则D(2+a,a),
代入反比例函数y=4/X(x>0)得:4=(2+a)a,又a>0,
解得:a=-1+根号5
D(1+根号5,-1+根号5)
6、(1)m=2
(2) C(4,0 )
7、当A点在其图象上移动时,面积总是等于7
这个结论对所有的反比例函数都适用
8、1)S△OAM= |k|=1,k=±2,由两函数在第一象限相交,则k=2.
反比例函数为y=2/x
(2)把x=1代入y=2/x,得y=2,所以B(1,2)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1,-2)
求得直线AB′为y=3x-5,
y=3x-5与X轴交点(5/3,0)即为P。
B组:
1、A
2、A
3、2004.5
4、(1)∵A(2,m)∴OB=2 ∵s△AOB=1/2∴1/2*OB*AB=1/2∴AB=1/2即m=1/2
∴A(2,1/2)所以k=2*1/2=1
(2)∵k=1∴y=1/x
当x=1时y=1
当x=3时y=1/3
所以当1≤x≤3时1/3≤y≤1
(3)当x=y时即p(1,1)Q(-1,-1)时PQ最短长为2倍根号2,最后约等于2.83
5、(1)M1的坐标是 (-1,2)
(2)K=-1,b=m
(3)由(2)知,直线M1 M的解析式为: y=-x+6
则M(x,y)满足x(-x+6)=-2
解得 x1=3-根号11,x2=3+根号11
y1=3+根号11,y2=3-根号11
∴ M,的坐标为(3-根号11,3+根号11),) ,M(3+根号11,3-根号11)
6、
解:探究 ①根据A (-1,0),B (3,0),线段AB中点为E,
∴E点坐标为:(1,0);
②根据C (-2,2),D (-2,-1),线段CD中点为F,
∴F点坐标为:(-2,1/2)
归纳:过点A,D,B三点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D',B',
则AA'∥BB'∥DD'.
X= (a+c)/2 Y=(b+d)/2
A(-1,-3),B(3,1).
②以AB为对角线时,由上面的结论知AB中点M的坐标为(1,-1).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OM=MP,即M为OP的中点.
∴P点坐标为(2,-2).(1分)
当OB为对角线时,PB=AO,PB∥AO,
同理可得:点P坐标分别为(4,4),
以OA为对角线时,PA=BO,PA∥BO,
可得:点P坐标分别为(-4,-4).
∴满足条件的点P有三个,
坐标分别是(2,-2),(4,4),(-4,-4).
x
O
y
x
O
y
x
O
y
x
O
y
第3题
第8题
A
B
O
C
x
y
x
y
O
A
B
C
D
第4题
(第8题)
B
O
A
y
P
Q
M
N
O
x
1
2
-1
-2
-3
-3
-2
-1
1
2
3
(第5题图)
O
x
y
D
B
图一
A
x
y
y=
y=x-2
A
B
O
图2
A
O
B
C
第3题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第16题
O
9
(毫克)
12
(分钟)
图9
A
B
O
C
x
y
x
M
N
y
D
A
B
C
E
O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