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梦回繁华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作者简介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三、知识链接——张择端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四、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京( biàn ) 料峭( qiào )
题跋( bá ) 簇拥( cù )
绢本( juàn ) 漕运( cáo )
翰林( hàn ) 舳舻( zhú lú )
田畴( chóu ) 摩肩接踵( zhǒ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六、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及创作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部分(3-5):分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概括第1段的内容,并说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这一段的介绍,不仅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2.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3.细读课文第4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 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4.最后一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明确: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采用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技法)和历史价值(具有现实主义特性,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八、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明确: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3.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4.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九、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十、文本特色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课后作业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是中国画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主体主要是描绘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的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宏,横528.7厘米,纵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这幅现实主义的绘画杰作,是研究北宋汴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