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3.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2.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温水煮青蛙
把一只青蛙放入盛有凉水的锅中,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着。此时开始加热锅中的水,水温开始升高,当青蛙意识到死亡逼近它的时候,它已无力跳跃,最终命丧锅中。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三、写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四、文学常识——《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彩。
五、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1.古今异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兴起,指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
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
2.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 (显露、流露)
(2)士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3.词类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均为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4.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六、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3-4):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列举了古代六位名人虽然出身贫贱,但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例子,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极具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2.作者认为人要成才必须经历一些磨难,这些磨难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明确: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1)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2)在国外,有能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八、合作探究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明确:“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观点,被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尤其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更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论点的?
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文章开篇连用六个古代名人事例构成排比,举例说明这六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由此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主观角度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继而从国家兴亡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九、本文主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名人的事例,并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个人和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十、文本特色
由点到面,对比论证。
文章先由具体例子入手,引出人要想成就番事业,必须先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历番磨难的观点,然后由个人推及国家,论述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课后作业
请你试着再举一两个例子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正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