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9: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原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小语参加了登山活动,一路欣赏风光,写下并分享了下面这段感言。(4分)
岁初,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登高迎新。走进紫金山,淡黄、深绿、褐黄的山林 wǎn 如一幅天然的油画。山路 yū 回,阳光和煦,枝叶婆娑。我们一路说说笑笑登上山顶,四处游逛了一番。远离都市喧嚣的我在这里邂逅了南京最美的风光。登临名山大川,饱览秀丽景色,真的是太幸福了。
(1)小语在分享的过程中拿不准加点字的读音,请你帮她注音。(2分)
婆娑( ) 游逛( )
(2)小语在写感言时,将拿不准的字暂时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写出来。(2分)
wǎn如( ) yū 回( )
2.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4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3.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四季美景 古诗文名句
春景 《钱塘湖春行》中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① ,② 。
夏景 郦道元用“③ ,④ ”写出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特点。
秋景 《野望》中以动衬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符合打猎的人各秋景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⑤ ,⑥ 。
冬景 刘桢在《赠从弟中》用冰霜的严酷集中赞颂松柏能够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⑦ ,⑧ 。
4.请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从下列两幅图片中为《昆虫记》选择一幅封面画,并简述理由。(4分)
5.综合性学习(8分)
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之“网络词语小研讨”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材料二 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强国有我”的誓言体现着青年人的担当和信念。“躺平”只当是奋斗征途中的小憩,是为了积聚能量再出发,并不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相信生活中那些让人“破防”的拼搏瞬间,将继续感动和激励着大家,致敬每一位奋斗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双减”重要决策部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在射击、跳水、举重、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上的突出表现,赢得全网“YYDS”的刷屏喝彩。近年来,新的科技概念不断出现,“元宇宙”描绘的虚实结合的社会生活形态令人向往,不少网友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幽默是网民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诸如“加油,你差点就追上我了”等“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的语句深受网友喜爱。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2)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从“YYDS”“破防”中任选一个用非网络语言解释。(2分)
(3)“绝绝子”“躺平”这两个网络用语,哪个最有可能被收录进工具书 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 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有删改)
1. 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3分)
2. 2.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2)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3. 本文第②段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 说说你的理由。(3分)
4. 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 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3题。(12分)
文本一
_____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牛,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 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黃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息,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有删改)
文本二
趣读牛文化
①“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句民谚,道出了牛在农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勤勤恳恳、埋首耕耘的牛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其代表的牛文化和牛精神也深受人们赞赏。
_____①____:
②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是农事生产不可或缺的角色。古人对牛既尊且爱,玉器、青铜器和陶瓷书画等文物中时常可以看到牛的身影。牛形器、牛形纹饰、牛首纹饰、牛角兽面纹和牛面具等形式多样、意涵丰富,大多数是礼器和兵器。殷墟便曾出土一座商“亚长”牛牺尊,牛体态健壮、生动形象,意味着那时工匠对牛的特征已有精准把握。
文学“牛”:
③“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有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的寓意,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因如此,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自喻为牛,以“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诗人陆游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等诗句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余力和子孙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
_____②_____:
④从古至今,民间相传着很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古人以“鞭春牛”表示催耕迎春。相传“鞭春牛”的民俗起源于先秦,即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今年立春,我国多地便以“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种田之人听我讲,吃饭不要把牛忘。”立春前后,民间还有“送春牛”的习俗,“春倌”会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提醒人们勿忘耕牛之功,善待耕牛。
(摘编自“光明网”2021年2月6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牛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的参与。
B. 文本一中的加点字“拂”写月光照在牛身上,牛闭上眼睛的情景,表现了乡村夜晚的安宁。
C. 文本二通过列举陶弘景和陆游的诗句,论证了“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
D. 文本一是从农民和牛的相处中凸显牛是农家宝,文本二是从文化上凸显牛是农家宝。
E. 文本一借“牛”寄托作者的乡愁,文本二通过“牛文化”表达作者对“牛”的喜爱。
2. 文本一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 请根据你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结合给出的提示,将横线处缺少的标题补全。(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致足下前……今俟罪浔阳,除盥栉①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②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浊,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盥栉(guàn zhì):梳洗。②畜:蓄积,储藏。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  通俗易解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功成名遂  遂心如意
C. 怀民亦未寝      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少辄醉  少不更事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语段(一)中“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2分)
4.苏轼与张怀民,白居易与元九是两对好友,你更欣赏哪对好友的相处之道?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4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是学习本诗时,老师在课件中插入的一幅图片,请你说出这幅图的对应诗句,并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其所展现的画面。(2分)
2.“单车欲问边”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2分)
三、作文(50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汪曾祺《昆明的雨》
房东母女送出的缅桂花,含着温情、透着智慧,让人“心软软的”。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含着温情、透着智慧的故事;或者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不脱离材料和导语含意的范围。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小语参加了登山活动,一路欣赏风光,写下并分享了下面这段感言。(4分)
岁初,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登高迎新。走进紫金山,淡黄、深绿、褐黄的山林 wǎn 如一幅天然的油画。山路 yū 回,阳光和煦,枝叶婆娑。我们一路说说笑笑登上山顶,四处游逛了一番。远离都市喧嚣的我在这里邂逅了南京最美的风光。登临名山大川,饱览秀丽景色,真的是太幸福了。
(1)小语在分享的过程中拿不准加点字的读音,请你帮她注音。(2分)
婆娑( ) 游逛( )
(2)小语在写感言时,将拿不准的字暂时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写出来。(2分)
wǎn如( ) yū 回( )
【答案与解析】(1)suō ɡuànɡ (2) 宛 迂
2.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4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答案与解析】 C  C项依次填入的句子内容能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
3.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四季美景 古诗文名句
春景 《钱塘湖春行》中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① ,② 。
夏景 郦道元用“③ ,④ ”写出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特点。
秋景 《野望》中以动衬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符合打猎的人各秋景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⑤ ,⑥ 。
冬景 刘桢在《赠从弟中》用冰霜的严酷集中赞颂松柏能够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⑦ ,⑧ 。
【答案与解析】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至于夏水襄陵,④沿溯阻绝 ⑤牧人驱犊返,⑥猎马带禽归 ⑦冰霜正惨凄,⑧终岁常端正
4.请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从下列两幅图片中为《昆虫记》选择一幅封面画,并简述理由。(4分)
【答案与解析】示例一:我选择图一。图一以法布尔在室外拿着放大镜专注地观察昆虫为画面主体,可以凸显《昆虫记》的文体特点,体现出这是法布尔经过长期观察、深入研究昆虫写就的科普巨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示例二:我选择图二。图二以各种各样的昆虫为画面主体,展现了该作品是一部介绍昆虫种类、特征等的生物学著作。图片中每种动物都以人的形态出现,也暗示了《昆虫记》的写作特色之一——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5.综合性学习(8分)
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之“网络词语小研讨”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材料二 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强国有我”的誓言体现着青年人的担当和信念。“躺平”只当是奋斗征途中的小憩,是为了积聚能量再出发,并不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相信生活中那些让人“破防”的拼搏瞬间,将继续感动和激励着大家,致敬每一位奋斗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双减”重要决策部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在射击、跳水、举重、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上的突出表现,赢得全网“YYDS”的刷屏喝彩。近年来,新的科技概念不断出现,“元宇宙”描绘的虚实结合的社会生活形态令人向往,不少网友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幽默是网民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诸如“加油,你差点就追上我了”等“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的语句深受网友喜爱。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分)
(2)(2)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从“YYDS”“破防”中任选一个用非网络语言解释。(2分)
【答案】 示例1:“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
示例2:“破防”是破除防御的简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2分,任选其一用非网络语言解释即可)
(3)“绝绝子”“躺平”这两个网络用语,哪个最有可能被收录进工具书 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躺平”最有可能被收录进工具书,该词是指当今社会中一些年轻人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短暂躺平是为了积聚能量,更好地重新出发。这个词生动地展现了时下一些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用语简洁凝练,内涵丰富,富有表现力和画面感。而“绝绝子”这个词含义直白浅陋,语言不够精美,很难在社会各群体中推广,更不具有收录价值。(4分,如选“绝绝子”言之有理亦可)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 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有删改)
1. 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3分)
【答案】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本文第②~⑤段每段段首句给出了要点,作答时,结合对应段落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即可。根据第②段中“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可概括出第①点;根据第③段中“草是清高的”“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可概括出第②点;根据第④段中“草懂得珍惜生命”“这背后除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可概括出第③点;根据第⑤段中“草是洒脱的”“草不知名随意生”可概括出第④点。
2. 2.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2)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答案】(1)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洒脱的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2)①“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写出了草珍惜生命的本心。②用形容词“饱”来修饰动词“蘸”,将“草”比喻成毛笔,将草生长的状态比喻成“浓墨”,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③“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挥毫傅彩”,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中已经明确给出了赏析角度,按照要求进行赏析即可。(1)句,“优雅地换上绿装”“尽情地舒展”运用拟人手法,将草拟人化;从句式来看,运用了排比手法。结合语句内容和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即可。(2)句,可从“顽强”“旺盛”“饱蘸”“浓墨”“广袤”“挥毫傅彩”等词的使用进行赏析。
3. 本文第②段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 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不能。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只答“不能”而不写理由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首先明确观点,即不能删去。然后表明理由,可从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阅读效果、文章主旨等角度进行阐述。
4. 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 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4分)
【答案】示例1: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2分)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勤劳、自律、诚信、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力等。(2分)
示例2: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2分)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看法的认识。可以从认同或不认同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3题。(12分)
文本一
_____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牛,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 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黃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息,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有删改)
文本二
趣读牛文化
①“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句民谚,道出了牛在农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勤勤恳恳、埋首耕耘的牛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其代表的牛文化和牛精神也深受人们赞赏。
_____①____:
②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是农事生产不可或缺的角色。古人对牛既尊且爱,玉器、青铜器和陶瓷书画等文物中时常可以看到牛的身影。牛形器、牛形纹饰、牛首纹饰、牛角兽面纹和牛面具等形式多样、意涵丰富,大多数是礼器和兵器。殷墟便曾出土一座商“亚长”牛牺尊,牛体态健壮、生动形象,意味着那时工匠对牛的特征已有精准把握。
文学“牛”:
③“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有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的寓意,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因如此,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自喻为牛,以“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诗人陆游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等诗句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余力和子孙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
_____②_____:
④从古至今,民间相传着很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古人以“鞭春牛”表示催耕迎春。相传“鞭春牛”的民俗起源于先秦,即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今年立春,我国多地便以“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种田之人听我讲,吃饭不要把牛忘。”立春前后,民间还有“送春牛”的习俗,“春倌”会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提醒人们勿忘耕牛之功,善待耕牛。
(摘编自“光明网”2021年2月6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牛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的参与。
B. 文本一中的加点字“拂”写月光照在牛身上,牛闭上眼睛的情景,表现了乡村夜晚的安宁。
C. 文本二通过列举陶弘景和陆游的诗句,论证了“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
D. 文本一是从农民和牛的相处中凸显牛是农家宝,文本二是从文化上凸显牛是农家宝。
E. 文本一借“牛”寄托作者的乡愁,文本二通过“牛文化”表达作者对“牛”的喜爱。
【答案】 A E(一项2分,共4分)
【解析】根据文本一第①段“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可知,A项说法错误;根据对文本二的内容分析可知,文本二主要列举了“牛”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含义,并未直接表达作者对“牛”的喜爱,E项说法错误。
2. 文本一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第④段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春景图,景物丰富,色彩明丽,暗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恋,(2分)也为表现牛的形象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3. 请根据你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结合给出的提示,将横线处缺少的标题补全。(4分)
【答案】示例:文本一:家乡的牛(2分)
文本二:①文物“牛”(1分) ②民俗“牛”(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致足下前……今俟罪浔阳,除盥栉①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②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浊,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盥栉(guàn zhì):梳洗。②畜:蓄积,储藏。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  通俗易解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功成名遂  遂心如意
C. 怀民亦未寝      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少辄醉  少不更事
【答案】C
【解析】A项中三个“解”的意思分别是“解开”“了解”“明白”。B项中三个“遂”的意思分别是“于是”“成就”“顺”。C项中三个“寝”的意思均是“睡觉”。D项中三个“少”的意思分别是“缺少”“数量少”“年纪轻”。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盖”,1分;大意1分。共2分)
3.语段(一)中“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①“念”字下笔轻淡,实则意味深长,引出下文。(1分)②表现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由欢欣转入思考,情感也显得跌宕起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苏轼与张怀民,白居易与元九是两对好友,你更欣赏哪对好友的相处之道?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4分)
【答案】示例一:更欣赏苏轼与张怀民。苏轼虽处贬谪中,但超脱于物喜己悲,兴来即往寻伴;张怀民不因世俗炎凉而生嫌隙,有呼即应。二人夜游而乐,自在闲适,这种感情难能可贵。
示例二:更欣赏白居易与元九。白居易遭到贬谪,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浏览文章并有所收获;元九时常通过书信与白居易交流,以宽慰朋友,两人感情深厚,精神相契。这种境界,令人心向往之。(意思对即可。4分)
【参考译文】【二】自从你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经近一百首了。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的用意,(也就)常常想要来信回答,送到你面前……如今 (我)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梳洗饮食睡觉之外没有别的 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打开卷轴阅读领会其中的含义,真好像(和你)会面谈 心一样,(我) 很长时间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快点告诉 (你),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不知道彼此相距了几万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 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我很荣幸你能留意 (这封信)。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4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是学习本诗时,老师在课件中插入的一幅图片,请你说出这幅图的对应诗句,并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其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长河落日圆。示例: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而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想象合理即可)
2.“单车欲问边”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2分)
【答案】此句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意思对即可。2分)
三、作文(50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汪曾祺《昆明的雨》
房东母女送出的缅桂花,含着温情、透着智慧,让人“心软软的”。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含着温情、透着智慧的故事;或者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不脱离材料和导语含意的范围。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写作指导】 提示语从选段中提炼出“含着温情、透着智慧”这一内涵,化解了学生的理解障碍。“温情”和“智慧”是写作关键词。假如是写记叙文,文中所写的人物或事情必须具备“温情”和“智慧”两个方面的特征,缺一不可。考生也可以围绕“人与人相处之道”加以议论。当然,这个“相处之道”应该体现出“温情”、透出“智慧”。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到“有自己的思考”,意在告诉考生,文章应该体现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佳作示例】
我要下车
扬州考生
天阴沉沉的。太阳躲在乌云后,愣是不露脸。公交车上,我打着哈欠,揉了揉困倦的眼睛。
随着机械的报站声响起,车上站着的人越来越多。大爷大妈精神抖擞,上班族则困倦不堪。我刷了会儿手机,看到几条负面新闻,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头有点晕,也不知是因为车有些晃,还是因为天气有点闷。我将手机息屏,收起来,直勾勾地盯着前面小伙子的后脑勺,发起了呆。
“到冬思站了!有没有人要下车 ”司机师傅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喊把我拉回了现实。我暗暗猜想,兴许是前几站没人下车,司机师傅才大声提醒大家吧 只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弱弱响起:“我,我要下车。”“没有那我就开走了!”“有呢,我。”公交车在站点停下,却没有打开车门。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司机师傅没听见那位乘客的回答,以为没人下车,立即就要驶离站点。那姑娘满脸焦急,却依然细声细气地说:“我要下车!”不出所料,发动机无情的轰鸣声依然没有停止,公交车甚至开始向前移动。我为那姑娘暗暗担忧。在公交车往前移动的一刹那,那姑娘还是执着而无助地重复着那句“我要下车”。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老大爷的声音如平地惊雷般响起:“下车!”紧接着,便是另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叫喊声:“下车哦!要下车!”那声音又急又响,回荡在车厢里,像是雄壮大汉要跟人干架似的。定睛细看,原来是我前面的那个“小伙子”在叫喊。可是,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我不禁暗暗纳闷:他为何言语上急迫如此,行动上却淡定如常,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高人风范” 随即,那姑娘旁边的几个人也开始跟着喊“下车”。司机这次听见了,发动机的轰鸣声渐渐弱下去。已经走出站台好几米的公交车,终于停了下来。那姑娘如愿下了车,撑起一把太阳伞,回头感激地笑了笑。我这才注意到,不知何时,天已放晴。清风拂过,枝叶婆娑。
后来,我下车时,回头看“小伙子”,这才发现,他是位身材清瘦,留着寸头的老大爷。我的心弦被狠狠触动,感动与惭愧涌上心间。哪有什么“高人风范”,有的只是人间温情罢了。
我早该明白,纵使人有千面,人心万变,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有人选择温柔一笑,主动伸出援手。于是,即使再黑暗压抑的时刻,也有人性之光熠熠生辉,温柔情感暗自滋长。这世上有光,光芒里是温情脉脉。
向外看,阳光撒下一地碎金,似乎在告诉我们,它也许会藏起来,却从来不会消失。
【名师点评】
角度独特,情节波折。一个姑娘下不了车,竟然是别人替她把公交喊停了;“小伙子”原来是老大爷;“高人”不高,也是平凡人。故事层层推进,情节波折起伏。作者将镜头聚焦于公交车车厢,展现陌生人短暂相处的温情时刻,视角独特。
叙议结合,主题突出。作者以叙事为主,通过精彩的描写,将人物美好的心灵加以呈现。文章末尾融议论与抒情为一体,将相处之道阐释为友善相助,使文章达到了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