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梳理双基+精研核心+剖析易混易错+探究实验)配套课件:必修3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梳理双基+精研核心+剖析易混易错+探究实验)配套课件:必修3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1-09 07: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9张PPT。必修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导航课标考纲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梳理双基基础
一、判断正误
1.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尖端下部( )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
3.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
4.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基础填空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相关实验和结论
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 产生某种刺激,并传递到 ,造成背光面
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到下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生长快琼脂片
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造成的
 
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分布不均匀生长素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幼嫩的芽 叶 发育中的种子 胚芽鞘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韧皮部 生长旺盛
4.作用
(1)特点
①两重性——即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抑制生长。
②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______、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_______________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低浓度高浓度浓度器官的种类(2)举例——顶端优势
①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__________。
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运输,侧芽附近______________,发育受到______。
③解除: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
①概念:具有与_________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②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______、促进结实、获得____________、促使扦插枝条的______等。受到抑制向下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去掉顶芽生长素脱落无子果实生根(三)其他植物激素细胞伸长萌发果实发育根尖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
的衰老和脱落促进果实成熟三、知识连线精研核心考点[例1] (2012年课标,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茎尖、芽尖等;分裂旺盛的部位a、b、c、d四组和a′胚芽鞘尖端都可以合成生长素,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造成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故发生向光弯曲。b′不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由尖端向伸长区运输的方式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送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 D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精彩提示]??
(1)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2)多数实验运用了对照原则。
(3)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是尖端下面一段。
(4)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有光无光均可产生。
(5)琼脂等不能感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而云母片、玻璃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6)生长素最早是从人尿中分离出来的,这是由于人体内缺乏分解生长素的酶,不能将随食物进入人体的生长素分解。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系列实验。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也不弯曲、③弯向光源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弯向光源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故A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尖端的有无,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的实验中,是否有尖端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故B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的实验中,是否进行单侧光照射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故C正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在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的实验中,尖端是否感光为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故D错误。
答案:D[例2] (2012年四川理综,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右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本题中没有光照前、后生长素含量的有关数值,故不能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是否有影响,C项符合题意。由于根背光弯曲生长,证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的生长速率;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根的生长速率先增后减,
且在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01 mg/L和0.1 mg/L时根的生长速率小于不加外源生长素时根的生长速率,体现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NPA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在NPA溶液中培养的水稻幼苗,其弯曲角度小于不加外源生长素时的弯曲角度,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答案] C1.运输
(1)极性(轴向)运输
①实验:
②结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2)横向运输
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下图:
A、B为极性运输,C、D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2.作用
(1)作用机理: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2)作用特点: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①表现一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c.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②表现二: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产生抑制作用。
[精彩提示]??
(1)关于两重性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是相对于“最适浓度”而言的。所谓最适浓度是指对植物某器官生长促进最明显时的浓度。 当低于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而高于最适浓度后,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直到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①生长素只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发挥作用的部位是顶端分生组织后方伸长区,与细胞分裂无关。
②植物向光性不仅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有关,而且与向光侧抑制生长的激素多于背光侧有关,即植物的生长素等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的协调作用控制的。
③生长素只是促进子房发育,但不改变其细胞的遗传物质。2.(2013年杭州学军中学月考)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d点表示植物茎向光侧浓度,则c可表示茎背光侧浓度
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ac段之间
C.给植物施加e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时,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D.cf段曲线的变化可用于解释横放植物根的向地生长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识图能力。植物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故A错误;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茎高,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比芽高,故B错误;给植物施加e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时,植物的某个部位生长可能不受影响,但由于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故不能保证其他部位不受影响,故C错误;横放植物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快,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可以用曲线的cf段来解释,故D正确。
答案:D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单独喷施赤霉素和2,4-D都可降低落果率,二者同时使用降低落果率的作用更明显,说明二者对落果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同时由图示可知,喷施赤霉素和2,4-D还可有效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的含量,二者与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拮抗作用。
[答案] D1.五类植物激素比较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②调节种子发芽:脱落酸、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③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
④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⑤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⑥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精彩提示]??
(1)与生长素易混淆的两种化合物
①生长素与动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素为吲哚乙酸,由植物体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产生,无专门的腺体;动物生长激素为蛋白质,由垂体分泌,经体液运输。但两者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②生长素与秋水仙素:前者为植物激素,后者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前者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后者则抑制植物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2)动、植物激素的异同
①不同点:动物激素一般由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激素无专门的内分泌腺,而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②相同点:
a.动、植物激素均具有微量、高效性。
b.动、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c.激素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3)单性结实和无子果实
自然情况下,果实一般是在子房受粉受精后发育而成的。如果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没有发生受精现象,此时由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叫单性结实。无子果实是单性结实的结果。3.(2012年山东理综,1)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因而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A正确;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B错误;乙烯可抑制果实生长,但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脱落,D错误。
答案:A剖析易混易错
[典例]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________的区间。
(2)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曲线________的区间。[常见错误] 本题常见错误如下表:
[错因分析] 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思维定势,知识掌握不全面。第(1)小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只要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比顶芽部位高就会出现顶端优势,而忽视了顶端优势的形成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H~C段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只是促进生长的作用速率减小,但对生长并没有起到抑制作用,而在C点以后才开始出现抑制作用,C点为“促、抑”转换点。(2)析图能力差,不能准确从图中获得相关信息。第(2)小题之所以错答或不作答,根本原因在于:①没有抓住“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②没有读懂坐标中A、B两点的含义。据图可知,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时,它们的纵坐标均为n,即促进生长的程度相同,这时植株将直立生长;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2m时,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题意1∶2),此时背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强,而向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弱,必然会使燕麦幼苗发生向光弯曲。
[正确解答] (1)C点及C点以后范围内
(2)小于2m探究实验专项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不同。2.实验流程
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0、1.2、1.4 mg/mL)(其他试剂也可)
 
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基本技术要求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相关归纳]??
生长素等生理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①设计实验证明果实发育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
a.如果切断生长素的自然来源(不让其授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果实因缺乏生长素而停止发育,甚至引起果实早期脱落。
b.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正常发育为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生长素是果实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自然情况下,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发育着的种子合成提供的。
②探究生长素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配制一系列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的下端→观察插条的生根状况。
③探究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A、B、C)
结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促进苹果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研究。他们已配制浓度为100 mg/L的萘乙酸水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某浓度是促进苹果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________(只要一种指标)。
(2)材料和用具:生长旺盛的苹果一年生枝条、蒸馏水、量筒、烧杯、花盆、细沙、剪刀。
(3)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用蒸馏水稀释浓度为100 mg/L的萘乙酸水溶液,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答案:(1)根的长度(或根的数目)
(3)②将苹果的一年生枝条分成相应等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水溶液中几小时甚至一天(时间长短不作要求,但浸泡时间要相同)
③取出,分别插入相应花盆的细沙中,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培养(只要答到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即可),定期测量和记录各花盆中插条生根的长度(或根的数目)(4)如下表:提升目标课堂1.下图是达尔文利用某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  )A.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较多
B.胚芽鞘尖端对光线很敏感,照光后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C.胚芽鞘是否展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D.生长素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以及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①和②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与尖端密切相关;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
答案:B2.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面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解析:赤霉素与生长素共同作用促进细胞生长,但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能合成生长素。
答案:C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直接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
B.扦插带芽枝条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
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IAA
D.苹果果实的自然生长与乙烯有关而与生长素无关
解析:植物激素对植物代谢起调节作用,并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成活生根;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一种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苹果的正常生长是包括生长素、乙烯在内的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B4.(2012年合肥质检)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CaCl2溶液处理的时间在10~15 min之间
B.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C.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35 min后
D.赤霉素可能增加了细胞壁中的Ca2+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0 min开始,胚轴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而15~35 min处于低速率稳定阶段,说明用CaCl2处理的时间在10~15 min。从35 min开始,胚轴生长速率又快速增加,说明用赤霉素的时间是35 min后。对比知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但赤霉素不能改变细胞壁中包括Ca2+在内的某种成分的含量。
答案:D5.(2012年潍坊监测)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2)F 两重性
(3)①细胞分裂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②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课时提能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