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梳理双基+精研核心+剖析易混易错+探究实验)配套课件: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梳理双基+精研核心+剖析易混易错+探究实验)配套课件: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1-09 16: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必修3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航课标考纲 第1、2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梳理双基基础一、判断正误
1.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2.化学燃料过多过快利用是导致全球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 )
3.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4.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反对一切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基础填空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
①人口特点: 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②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21世纪中叶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资源:①人均耕地 ;②自然资源 ;③水、矿产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措施:①控制 ;②加大 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 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 锐减等。继续减少消耗量大增人口增长保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 就地 生物技术 三、知识连线精研核心考点[例1] (2013南昌模拟)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解析]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答案] D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精彩提示]??
大部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石油、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还是鱼类、森林等可再生资源都会遭遇更大压力,并需要农业生产出更多的食物。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这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例2] (2012年孝感统考)在多哈举行的2012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CO2
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增加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②过程指的是呼吸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 C1.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2)破坏原因: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4)危害: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2.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
(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3)危害: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
3.海洋污染
(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
(2)表现:富营养化等。
(3)结果: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4.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图2.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发生大范围的减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产生“空洞”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的产生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大量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
C.会破坏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磁屏蔽
D.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解析:臭氧层有吸收紫外线等太阳辐射的作用,臭氧层被破坏后会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答案:B[例3] (2012年北京理综)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物种的多样性都在增加;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答案] C1.多样性内涵(三层次)
(1)基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目前被描述的物种约175万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合理利用资源;③防治环境污染。
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
(2)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
①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精彩提示]??
关于多样性的归纳
(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②肽链的空间结构。
(2)DNA分子多样性: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2012年潍坊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剖析易混易错
[典例1]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常见错误] 错选B项。
[错因分析] 思维定势,知识应用能力差。受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不能综合分析“人工鱼塘”实际,简单的把“人工鱼塘”看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认为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由该系统的生产者提供的,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将会导致该系统稳态失调,导致误选B项。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少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如投放食物等)。
[正确解答] 选C。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就必须进行补充,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田中,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高产、稳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典例2]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常见错误] 错选A或D项。[错因分析] 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概念不清,理解错误,没有准确地把小草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机联系起来。
(1)由于没有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含义,错误地把“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句话认为不是对“存在价值”的陈述,导致错选A项。小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
(2)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小草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小草存在的间接价值,导致错选D项。
[正确解答] 选B。该小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故并非对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探究实验专项研究性课题
1.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内容:①确定课题名称;②制订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成员分工等;③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④设计并实施研究方案;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⑥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2.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通常表述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
课题名称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实验研究的目的。
课题名称的格式有“×××的研究”、“探究×××的影响”、“探究×××的关系”、“关于×××的实验”等。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失败”,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确立了实验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后,在探究它们关系的基础上即可确定实验课题。
答案:课题: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否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提升目标课堂
1.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D2.(2012年徐州质检)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现代科学技术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迁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答案:C3.(2012年吉林一模)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解析:红树林能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是间接价值(生态价值)。
答案:D4.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造成的
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错。据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栖息地丧失,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故B项正确、C项错。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D项错。
答案:B5.(2012年嘉兴二模)在第21个“世界水日”——3月22日到来之际,嘉兴市政府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3)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决定。(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向。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死亡后,会加重环境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1)垂直 (2)正反馈
(3)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4)如下图所示:课时提能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