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9: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练习
“我”到西安拜访省主席邵力子的最大收获是
A.得到了邵力子的资助
B.受到邵力子的热情款待
C.听到了邵力子对时局的真实想法和看法
D.证实“我”在北京熟人那里得到的消息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性是这本书畅销不衰的首要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
B.毛泽东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重点刻画的人物,通过斯诺对他的采访与交流,让斯诺感受到:他是一位态度友善、和蔼可亲,有忧国忧民情怀、无私为国的红军领导人。
C.《红星照耀中国》为全世界回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解放全中国的”的疑问。
D.王树增《长征》这部作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所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读到了 (填人名),他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在法国、英国、德国留学过。回国后,担任 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来组织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起义,是党和军队的创建者。
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任 一职;他与本书作者见面时使用的语言是 。
书中记录,1931 年 9 月日本开始侵略我国东北地区时,蒋介石的态度是 。
名著阅读。
“红军”“红星”“红小鬼”……“红”字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反复出现。下面是两位同学对这个字展开的讨论,请结合书中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只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第五篇“长征”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这就是一种 的精神。
乙:我的理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让人看到希望。书中的“红小鬼”,比如 (请写出相应的事例)。
甲:是的,我对他们的印象也很深。这些年龄跟我们差不多的“红小鬼”。让我佩服,也让我觉得在 方面要向他们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初,有一天他(王牧师)去拜访张学良,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向你借飞机到红区去的。”张学良吃了一惊,跳起来瞪着眼睛说:“什么?你敢到这里来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不知道凭这一点就可以把你押出去枪毙吗?”
文中的“红区”指的是 。张学良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作为优秀的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在创作的艺术手法上可以说是同类作品的典范,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方面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结合本文,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其可读性以加强表达效果的。
名著阅读。
根据本学期《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阅读要求及自主阅读推荐书籍,完成下列仼务。
任务一:知经典情节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记录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读完全书,试举一例,说明共产党或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②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③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④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⑤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1)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第①段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联系背景,你认为中国人的做法是怎样的?
(3) 简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言特色。
i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ii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必须承认 G 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选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G 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乙】松蛾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在那时侯,如果你把那小筒的鳞片稍稍掀起一些,就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黑色的小头。它们在咬着,推着它们的盖子,慢慢地爬到小筒上面,它们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有身体的两倍那么大。它们爬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持着自己的巢的那些针叶,把针叶啃完后,它们就落到附近的针叶上。常常可能会有三四个小虫恰巧落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自然地排成一个小队。这便是未来大军的松毛虫雏形。如果你去逗它们玩,它们会摇摆起头部和前半身,高兴地和你打招呼。
(1) 下列【甲】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的 G 指的是朱德。
B.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 G 指的是彭德怀。
C.选文选自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作者是王树增,文中的 G 指的是彭德怀。
D.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G 指的是周恩来。
(2) 下列与【乙】文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部书是作者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作者根据自己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
B.作者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等情形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C.这部著作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作者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D.这部著作之所以引人入性,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作者总是把这些昆虫放在木盒里,认真观察这些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和足等。
1. D
2. B
3. C
4. 周恩来;黄埔;八一(或:南昌;八一南昌)
5. 政治部主任;英语
6. 不抵抗
7. 敢拼敢牺牲;向季邦总是精神焕发干净整齐;精神意志
8. 延安(陕甘苏区);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等口号对东北军官兵产生了影响;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思想影响;张学良也有和红军接触的意图。
9. 示例: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阅读《长征》可以参照此方法。
10. 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②运用了对比:如“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③语言的运用准确、生动、形象。如,“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形象生动。又如,“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这个句子中的“撤退”和“溃退”用得十分准确。
11. 如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旗帜,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使我党转危为安。
12.
(1) 少年毛泽东与父亲斗争的事。
(2) 受古代儒家影响的中国人,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任人宰割,温顺驯服,忍辱负重,不敢反抗斗争。
(3) i 大词小用,借用“党”“执政党”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
ii “内战”通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里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与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斗争,并且写出了斗争的策略,双方在做出了有限的妥协后,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要求”和“反要求”用得也好,写出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3.
(1) B
(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