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第10课《三峡》(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第10课《三峡》(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9: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10课 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平好学,博览全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字音:不见曦月(xī)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属引凄异(zhǔ) 绝巘多生怪柏(yǎn)
字形: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飞漱 不见曦月 乘奔御风 沿溯阻绝
绝 属引凄异 素湍绿潭 哀转久绝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2.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原文与翻译 注释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 连 山,略 无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阙 处。重 岩 叠 嶂,隐 天 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 曦 月。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评析:总写三峡的地貌——隔江对峙的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至于 夏 水 襄 陵 ,沿 溯 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阻 绝 。或 王 命 急 宣,有 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 朝 发 白帝 ,暮 到 江 陵,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以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疾也。这么快。评析: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江水暴涨,水流湍急,惊心动魄。 春 冬之时 ,则 素 湍 绿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 回 清 倒影 。 绝 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巘 多 生 怪 柏, 悬 泉 瀑 布,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常有悬泉瀑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 多趣味。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评析: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水清树荣,风景秀丽。 每至 晴初 霜旦, 林寒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属引 凄异, 空 谷 传 响 ,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 哀 转 久 绝。 故渔者歌曰:“巴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评析:写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七百里:今三峡长193公里(瞿塘峡33公里,巫峡40公里,西陵峡120公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陵:这里指水漫上小山包。襄,升到高处。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如此、这么。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飞漱(shù):飞泻的流水往下冲荡着。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良:甚,很。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赏析:这句话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这段话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奇妙无穷。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述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一、朗读并背通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顺序:首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 接着,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
好处:1.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2.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技巧点拨】景物的写作顺序的方法。
1.写景作文的结构:(1)总分结构;(2)移步换景结构。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3) 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结构。
2.写景作文的顺序:(1)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写;(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3)按空间顺序写;(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3.考查形式:(1)分析文章(段落)的写作顺序;(2)文章(段落)运用了XX的写作顺序,来描写景物;(3)作者描写XX景物时运用XXXX的写作顺序,请结合原文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文章运用了XXXX写作顺序,描写了景物的XXXX特点,寄寓了作者XXXX的情感。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参考答案】1.介词,在/连词,假如,如果/代词,自己
2.动词,断绝/副词,极,非常/动词,消失
3.形容词,白色/形容词,朴素,不加装饰
【技巧点拨】一词多义的方法。
(1)先明确指出什么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2)具体分析一词多义的种类,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方法,一个词的基本义称为“本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另外,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假借义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3)再进一步结合原句分析词语的意义。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译文: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陕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参考答案】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区别十分明显,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纡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上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上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歌谣是说水路迂回深曲,回头眺望时,仿佛总是还在同一个地方。
作者写水抓住了水流湍急这一特征。正面描写:“江湍迂回”“水路纡深”。侧面描写:“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回望如一矣”。
一、(2021·广东湛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回清倒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了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C.“绝 多生怪柏”写三峡的“怪柏”,着一“怪”字,照应下文猿声凄异,渲染环境氛围的悲凉。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二、(2021·山东济宁·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欧阳修《秋声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烟霏云敛 敛___________
(2)草拂之而色变 拂___________
2.选出各项加点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例句:木遭之而叶脱
A.人不知而不愠
B.俄而雪骤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委而去之
3.请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故 其 为 声 也 凄 凄 切 切 呼 号 愤 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5.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和背景资料分析。
背景资料:《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10课 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平好学,博览全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字音:不见曦月(xī)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属引凄异(zhǔ) 绝巘多生怪柏(yǎn)
字形: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飞漱 不见曦月 乘奔御风 沿溯阻绝
绝 属引凄异 素湍绿潭 哀转久绝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2.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原文与翻译 注释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 连 山,略 无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阙 处。重 岩 叠 嶂,隐 天 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 曦 月。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评析:总写三峡的地貌——隔江对峙的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至于 夏 水 襄 陵 ,沿 溯 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阻 绝 。或 王 命 急 宣,有 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 朝 发 白帝 ,暮 到 江 陵,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以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疾也。这么快。评析: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江水暴涨,水流湍急,惊心动魄。 春 冬之时 ,则 素 湍 绿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 回 清 倒影 。 绝 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巘 多 生 怪 柏, 悬 泉 瀑 布,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常有悬泉瀑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 多趣味。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评析: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水清树荣,风景秀丽。 每至 晴初 霜旦, 林寒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属引 凄异, 空 谷 传 响 ,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 哀 转 久 绝。 故渔者歌曰:“巴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评析:写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七百里:今三峡长193公里(瞿塘峡33公里,巫峡40公里,西陵峡120公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陵:这里指水漫上小山包。襄,升到高处。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如此、这么。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飞漱(shù):飞泻的流水往下冲荡着。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良:甚,很。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赏析:这句话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这段话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奇妙无穷。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述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一、朗读并背通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顺序:首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 接着,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
好处:1.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2.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技巧点拨】景物的写作顺序的方法。
1.写景作文的结构:(1)总分结构;(2)移步换景结构。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3) 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结构。
2.写景作文的顺序:(1)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写;(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3)按空间顺序写;(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3.考查形式:(1)分析文章(段落)的写作顺序;(2)文章(段落)运用了XX的写作顺序,来描写景物;(3)作者描写XX景物时运用XXXX的写作顺序,请结合原文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文章运用了XXXX写作顺序,描写了景物的XXXX特点,寄寓了作者XXXX的情感。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参考答案】1.介词,在/连词,假如,如果/代词,自己
2.动词,断绝/副词,极,非常/动词,消失
3.形容词,白色/形容词,朴素,不加装饰
【技巧点拨】一词多义的方法。
(1)先明确指出什么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2)具体分析一词多义的种类,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方法,一个词的基本义称为“本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另外,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假借义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3)再进一步结合原句分析词语的意义。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译文: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陕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参考答案】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区别十分明显,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纡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上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上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歌谣是说水路迂回深曲,回头眺望时,仿佛总是还在同一个地方。
作者写水抓住了水流湍急这一特征。正面描写:“江湍迂回”“水路纡深”。侧面描写:“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回望如一矣”。
一、(2021·广东湛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回清倒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了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C.“绝 多生怪柏”写三峡的“怪柏”,着一“怪”字,照应下文猿声凄异,渲染环境氛围的悲凉。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二、(2021·山东济宁·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欧阳修《秋声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烟霏云敛 敛___________
(2)草拂之而色变 拂___________
2.选出各项加点字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例句:木遭之而叶脱
A.人不知而不愠
B.俄而雪骤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委而去之
3.请为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故 其 为 声 也 凄 凄 切 切 呼 号 愤 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5.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和背景资料分析。
背景资料:《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1)冲上(漫上) (2)逆流而上 (3)回旋、回荡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至于夏水襄陵”的句意是: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襄:漫上。(2)“沿溯阻绝”的句意是: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3)“回清倒影”的句意是: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回:回旋、回荡。
2.(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C.“绝鹹多生怪柏”写三峡的“怪柏”,写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突出了三峡独特的风景,以后面凄凉不能照应。并没有“照应下文猿声凄异,渲染环境氛围的悲凉”。故选C。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二、1.(2)聚拢 (2)吹刮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烟飞云收。敛:聚拢。(2)句意为: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拂:吹刮。
2.D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木遭之而叶脱: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而,表承接;A.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表转折;B.句意:一会儿,雪下紧了。而,表修饰;C.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而,表转折;D.句意:弃城而逃。而,表承接;故选D。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它发出的声音时,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因此断句为: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4.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所以,……的原因;乃,是;余烈,余威。
5.【甲】文的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但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乙】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表达作者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的郁闷心情。也是对人生短暂、处世不易的体悟。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描写了三峡春、秋、冬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叹之情,表达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乙文根据背景资料 “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和文本中秋天的“色”惨淡,“容”清明,“气”栗冽。“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等分析,表达作者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的郁闷心情。也是对人生短暂、处世不易的体悟。
【参考译文】(甲)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