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第12课《与朱元思书》(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第12课《与朱元思书》(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9: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字音:鸢(yuān) 戾天(lì) 经纶(lún)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横柯(kē) 窥谷(kuī)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字形:风烟俱净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称赞;允许;或许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
今义:方位词(dōngxī),东边和西边;名词(dōngxi),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没有能赶上的)
2.上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百 一百许里(数次,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次,极言其多)
4.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3.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5.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6.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急湍甚箭(省略句,“甚”后面省略介词“于”)
原文与翻译 注释
与朱元思书 风 烟 俱 净,天 山 共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色 从 流 飘 荡,任 意 东 西。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 许 里 ,奇山异水,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下独绝 。天下独一无二的。 评析:总写沿江山水之美。 水 皆 缥 碧,千 丈 见 底。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江游 鱼 细 石, 直 视 无 碍。 底)游动的小鱼、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无障急 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 。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评析:写富春江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夹 岸 高 山,皆 生 寒 树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负 势 竞 上, 互 相 轩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向邈 , 争 高 直 指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 ,千 百 成 峰。 泉水 激 石,插云天,形成了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泠泠 作响; 好 鸟 相 鸣,嘤 嘤泠泠的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嘤嘤地唱出和谐的成韵。蝉则 千转 不穷,猿 则 百 叫 无韵律。蝉则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音不 绝。鸢 飞 戾 天 者 ,望 峰绝。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 息 心; 经 纶 世务 者,窥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 谷 忘 反。横 柯 上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 蔽,在 昼犹 昏; 疏 条 交 映,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 时 见 日 。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评析:写两岸群山和山中景物。 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跟、随。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许:表示约数。缥(piǎo)碧:青白色。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激:冲击,撞击。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鸢(yuān)飞戾(lì)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横柯(kē):横斜的树枝。柯,树枝。交映:互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赏析: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鸢飞到天上,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留连忘返。这句话也反衬出山谷美,可以说是在文章结构和表达文章中心上很重要的一句,表面上是在说景色秀美,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寄情于山水,不追求功名利禄,鄙夷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说明了作者吴均清拔有骨气,不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而是在山水之间留连。
本文通过生动地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热爱家乡山川,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1.言简约清新,多用骈句。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句话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别有一番风韵。文中多用四字句,间以六字句,并时而加上一些虚词,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2.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的景物描写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另一方面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兽的叫声,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视于静的写法。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参考答案】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
山奇: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有什么 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感想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之意,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之情。
示例:我认为这种感想是正确的。那些在官场、商场中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忘却了自然、忘却了人民、忘却了初心,因而他们更应该回归自然、找回初心。
【技巧点拨】借景抒情的解题方法。
1.借景抒情的概念。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1.借景抒情的特点。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考查形式。
①分析文章(段落)的写作方法。
②文章(段落)运用了XXX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中心。
③作者通过描写XXX景物来抒发XXX的情感,请结合原文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了XXX写作方法,描写了景物的XXX特点,寄寓了作者XXX的情感。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2.横柯上蔽
3.负势竞上
4.以为顺流下矣
【参考答案】1.“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
【技巧点拨】方位名词的活用。
①先明确指出方位名词是否活用。
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活用 上面下面)
下江陵,顺流而东。 (活用 向东)
②具体分析方位名词活用的种类以及用法。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在名词前加“向”“到”。
2.方位名词作状语,翻译时在名词前加上“在”。
③再进一步结合原句分析词语的意义。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散文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幻多姿的景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情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声调,这契合于作者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示例: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云雾环境,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建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实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齐备。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修辞手法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幸”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功底之深厚。
一、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A.吾妻之美我者
B.一狼洞其中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有人认为锦上添花,有人认为画蛇添足,你的看法呢?
二、(2020·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夕日欲颓(坠落)
B.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C.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D.沉鳞竞跃(水光波动的样子 )
2.下列对【乙】文中相关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懂得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高兴得乱喊乱叫起来。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随意向东向西。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选文仅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将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B.【乙】选文第2段写“异水”,写出了水之色、之深、之清、之急;第3段写“奇山”,写出了山之奇。
C.【乙】选文写景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如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完整的书信,描写了山川的秀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把中【乙】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字音:鸢(yuān) 戾天(lì) 经纶(lún)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横柯(kē) 窥谷(kuī)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字形:风烟俱净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称赞;允许;或许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
今义:方位词(dōngxī),东边和西边;名词(dōngxi),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没有能赶上的)
2.上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百 一百许里(数次,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次,极言其多)
4.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3.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5.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6.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急湍甚箭(省略句,“甚”后面省略介词“于”)
原文与翻译 注释
与朱元思书 风 烟 俱 净,天 山 共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色 从 流 飘 荡,任 意 东 西。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 许 里 ,奇山异水,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下独绝 。天下独一无二的。 评析:总写沿江山水之美。 水 皆 缥 碧,千 丈 见 底。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江游 鱼 细 石, 直 视 无 碍。 底)游动的小鱼、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无障急 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 。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评析:写富春江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夹 岸 高 山,皆 生 寒 树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负 势 竞 上, 互 相 轩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向邈 , 争 高 直 指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 ,千 百 成 峰。 泉水 激 石,插云天,形成了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泠泠 作响; 好 鸟 相 鸣,嘤 嘤泠泠的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嘤嘤地唱出和谐的成韵。蝉则 千转 不穷,猿 则 百 叫 无韵律。蝉则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音不 绝。鸢 飞 戾 天 者 ,望 峰绝。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 息 心; 经 纶 世务 者,窥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 谷 忘 反。横 柯 上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 蔽,在 昼犹 昏; 疏 条 交 映,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 时 见 日 。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评析:写两岸群山和山中景物。 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跟、随。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许:表示约数。缥(piǎo)碧:青白色。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激:冲击,撞击。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鸢(yuān)飞戾(lì)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横柯(kē):横斜的树枝。柯,树枝。交映:互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赏析: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鸢飞到天上,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留连忘返。这句话也反衬出山谷美,可以说是在文章结构和表达文章中心上很重要的一句,表面上是在说景色秀美,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寄情于山水,不追求功名利禄,鄙夷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说明了作者吴均清拔有骨气,不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而是在山水之间留连。
本文通过生动地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热爱家乡山川,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1.言简约清新,多用骈句。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句话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别有一番风韵。文中多用四字句,间以六字句,并时而加上一些虚词,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2.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的景物描写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另一方面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兽的叫声,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视于静的写法。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参考答案】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
山奇: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有什么 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感想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之意,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之情。
示例:我认为这种感想是正确的。那些在官场、商场中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忘却了自然、忘却了人民、忘却了初心,因而他们更应该回归自然、找回初心。
【技巧点拨】借景抒情的解题方法。
1.借景抒情的概念。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1.借景抒情的特点。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考查形式。
①分析文章(段落)的写作方法。
②文章(段落)运用了XXX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中心。
③作者通过描写XXX景物来抒发XXX的情感,请结合原文并简要分析。
4.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了XXX写作方法,描写了景物的XXX特点,寄寓了作者XXX的情感。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2.横柯上蔽
3.负势竞上
4.以为顺流下矣
【参考答案】1.“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
【技巧点拨】方位名词的活用。
①先明确指出方位名词是否活用。
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活用 上面下面)
下江陵,顺流而东。 (活用 向东)
②具体分析方位名词活用的种类以及用法。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在名词前加“向”“到”。
2.方位名词作状语,翻译时在名词前加上“在”。
③再进一步结合原句分析词语的意义。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散文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幻多姿的景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情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声调,这契合于作者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示例: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云雾环境,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建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实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齐备。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修辞手法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幸”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功底之深厚。
一、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A.吾妻之美我者
B.一狼洞其中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有人认为锦上添花,有人认为画蛇添足,你的看法呢?
二、(2020·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夕日欲颓(坠落)
B.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C.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D.沉鳞竞跃(水光波动的样子 )
2.下列对【乙】文中相关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懂得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高兴得乱喊乱叫起来。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随意向东向西。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选文仅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将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B.【乙】选文第2段写“异水”,写出了水之色、之深、之清、之急;第3段写“奇山”,写出了山之奇。
C.【乙】选文写景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如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完整的书信,描写了山川的秀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把中【乙】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2.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用法。“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意思是: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A.句意: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B.句意: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我美;C.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D.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故选B。
3.(1)示例:锦上添花,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三是更加表现作者流连山水,意犹未尽。四是以景喻“理”。用林木中的“阴”与“明”,比喻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一种哲理。人生也好,生活也罢,总是有明有暗,有得有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前途选择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向友人表露心迹之所在。所以,结尾才真正体现了作者写信给友人的意图,是绝不可少的妙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画蛇添足,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来说,这几句可以不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已经抒发了议论,这既是与友人的共勉,也是自己的人生态度,至此文章应该完美收束,最后的写景没有必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主旨和写作技巧的角度来分析作答。两种观点,可赞同任意一种,言之有理即可。第一种观点,文章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认为锦上添花。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从主旨和写作技巧看,作者采用虚实结合、光与影巧妙结合的写法,再次描绘了这里景致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尚和归隐之心,从侧面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第二种观点,认为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是画蛇添足,可从前一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已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不需要再写景的角度来说明理由。
【参考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二、1.D
【解析】D.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均句意完整,正确停顿应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故选C。
3.A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晓雾:清晨的薄雾。乱:此起彼伏。故选A。
4.D
【解析】D.“甲乙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完整的书信”有误。《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故选D。
5.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山谷就会忘记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
【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