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
第26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昌谷人,后世称李昌谷。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李贺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著有《 昌谷集》。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1156),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因此他长期隐居。《 饮酒 》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关于《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 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 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第三种说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 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统帅。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古原文与翻译 注释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 境,而 无 车马 喧 。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哗。问君何 能尔?心 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采菊 东篱 下,悠 然 见 南山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闲自得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相伴而还。此 中有 真意,欲 辨 已 忘 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间。尔:如此,这样。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相与:相伴。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国 破 山河 在,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城 春 草 木 深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感 时 花 溅泪,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恨别 鸟惊 心。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烽火连 三月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家书 抵 万金。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白 头 搔更短,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浑 欲不 胜簪。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雁门太守行黑 云压城 城 欲 摧,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要坍塌;甲 光向 日 金 鳞 开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 声 满天秋色里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 燕脂 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 卷 红旗 临易水,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霜重 鼓寒 声 不起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报 君黄金台上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提携玉龙 为君 死。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甲,铠甲。角:军中号角。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便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长城附近的边境地区。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入水化为龙。
赤壁折 戟沉沙 铁未 销,折断的戟沉在江底还没有销蚀,自将磨洗 认 前朝 。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 不与周郎便,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折戟(jǐ):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打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二乔:即乔玄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渔家傲天 接 云涛 连 晓雾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飘逸,星河 欲转 千 帆 舞 。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仿 佛 梦魂 归 帝 所,(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闻 天 语 ,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问我归何处。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解析:上阕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我 报路 长 嗟日 暮,我回答说,路途遥远慨叹天色已晚,学诗谩有 惊人 句 。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九 万 里 风 鹏 正举 。 大风正起,(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 休 住,风啊你不要停,蓬舟 吹取 三山去!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中的仙山上去吧!解析: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màn):同“漫”,空,徒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传说中最大的鸟。举,高飞。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是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杜牧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饮酒(其五)》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美好情操。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
《赤壁》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的美学风貌。“望”是有意为之,“见”是无意得之,趣闲景远,悠然忘情。有意无意之间,心境截然不同。“见”更能表现出陶潜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深红色、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技巧点拨】描述古诗词画面的方法。
1.读懂古诗词。
先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明确诗词的内涵,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
2.描述画面。
(1)然后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可以涵盖和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加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2)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3.描述时的注意。
(1)要忠于原诗。
(2)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考查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答题模式。
XX诗句在诗词中的意思是XXXX,生动形象地展示了XXXX情景。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从《赤壁》最后两句诗,我们可以品味出,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诗人是那么失落、无奈和无助。面对当时朝廷的动荡,诗人如果保持沉默,自己会感到耻辱;可是奔走呼喊,又无人响应支持。诗人就处于这样一个无奈、无助的彷徨的境地。
《渔家傲》中写梦中海天冥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局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
【参考答案】相同点:《春望》与《月夜》都以国家动荡为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两首诗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不同点:《月夜》更侧重抒发个人情感,运用了“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诗人在下笔时未从自己的角度写作,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描述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
《春望》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抒发情感。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技巧点拨】对比阅读古诗的方法。
1.读懂原诗、理解内容,明确诗词的内涵,反复体会诗中情境的异同。
2.精读原诗,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不同的景物特点,明确作者表达情感的异同。
3.借助工具书,查阅时代背景,把握诗词写作手法的异同。
五、背诵着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很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处在灭亡边缘,山河依旧却满目凄凉;春天又来到了,长安以往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宫殿和长得很高的野草,一片萧条景象。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饱含诗人的感叹。
示例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拂晓海上乘船,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气,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描绘了一幅磅礴豪迈、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
一、(2022·安徽宿州·八年级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前四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优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二、(2022·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深沉蕴藉,真挚自然。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无限的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2022·河北·黄骅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句中的“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咽的号角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C.诗歌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D.这首诗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2.说说你对这首诗中“半卷红旗”呈现出的景象的理解。
四、(2022·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诗人即物感兴,用“折戟”来托物言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小中见大的手法,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形象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E.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可谓反弹琵琶,翻出新意。
2.《赤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五、(2022·湖北·黄石八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生活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D.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2.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
第26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昌谷人,后世称李昌谷。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李贺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著有《 昌谷集》。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1156),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因此他长期隐居。《 饮酒 》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关于《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 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 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第三种说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 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统帅。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古原文与翻译 注释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 境,而 无 车马 喧 。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哗。问君何 能尔?心 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采菊 东篱 下,悠 然 见 南山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闲自得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相伴而还。此 中有 真意,欲 辨 已 忘 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间。尔:如此,这样。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相与:相伴。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国 破 山河 在,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城 春 草 木 深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感 时 花 溅泪,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恨别 鸟惊 心。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烽火连 三月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息,家书 抵 万金。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白 头 搔更短,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浑 欲不 胜簪。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雁门太守行黑 云压城 城 欲 摧,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要坍塌;甲 光向 日 金 鳞 开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 声 满天秋色里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 燕脂 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 卷 红旗 临易水,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霜重 鼓寒 声 不起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报 君黄金台上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提携玉龙 为君 死。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甲,铠甲。角:军中号角。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便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长城附近的边境地区。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入水化为龙。
赤壁折 戟沉沙 铁未 销,折断的戟沉在江底还没有销蚀,自将磨洗 认 前朝 。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 不与周郎便,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折戟(jǐ):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打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公元210年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二乔:即乔玄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渔家傲天 接 云涛 连 晓雾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飘逸,星河 欲转 千 帆 舞 。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仿 佛 梦魂 归 帝 所,(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闻 天 语 ,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问我归何处。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解析:上阕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我 报路 长 嗟日 暮,我回答说,路途遥远慨叹天色已晚,学诗谩有 惊人 句 。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九 万 里 风 鹏 正举 。 大风正起,(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 休 住,风啊你不要停,蓬舟 吹取 三山去!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中的仙山上去吧!解析: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màn):同“漫”,空,徒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传说中最大的鸟。举,高飞。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是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杜牧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饮酒(其五)》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美好情操。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出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
《赤壁》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的美学风貌。“望”是有意为之,“见”是无意得之,趣闲景远,悠然忘情。有意无意之间,心境截然不同。“见”更能表现出陶潜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深红色、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技巧点拨】描述古诗词画面的方法。
1.读懂古诗词。
先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明确诗词的内涵,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
2.描述画面。
(1)然后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可以涵盖和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加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2)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3.描述时的注意。
(1)要忠于原诗。
(2)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4.考查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5.答题模式。
XX诗句在诗词中的意思是XXXX,生动形象地展示了XXXX情景。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从《赤壁》最后两句诗,我们可以品味出,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诗人是那么失落、无奈和无助。面对当时朝廷的动荡,诗人如果保持沉默,自己会感到耻辱;可是奔走呼喊,又无人响应支持。诗人就处于这样一个无奈、无助的彷徨的境地。
《渔家傲》中写梦中海天冥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局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
【参考答案】相同点:《春望》与《月夜》都以国家动荡为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两首诗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不同点:《月夜》更侧重抒发个人情感,运用了“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诗人在下笔时未从自己的角度写作,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描述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
《春望》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抒发情感。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技巧点拨】对比阅读古诗的方法。
1.读懂原诗、理解内容,明确诗词的内涵,反复体会诗中情境的异同。
2.精读原诗,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不同的景物特点,明确作者表达情感的异同。
3.借助工具书,查阅时代背景,把握诗词写作手法的异同。
五、背诵着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很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处在灭亡边缘,山河依旧却满目凄凉;春天又来到了,长安以往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宫殿和长得很高的野草,一片萧条景象。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饱含诗人的感叹。
示例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拂晓海上乘船,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气,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描绘了一幅磅礴豪迈、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
一、(2022·安徽宿州·八年级期末)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前四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优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二、(2022·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深沉蕴藉,真挚自然。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无限的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2022·河北·黄骅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句中的“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咽的号角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C.诗歌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D.这首诗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2.说说你对这首诗中“半卷红旗”呈现出的景象的理解。
四、(2022·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诗人即物感兴,用“折戟”来托物言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小中见大的手法,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形象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E.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可谓反弹琵琶,翻出新意。
2.《赤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五、(2022·湖北·黄石八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生活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D.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2.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C
【解析】C.“问君何能尔”的含义是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这里的“君”是作者自称,所以本项理解有误;故选C。
2.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把握。这句诗的含义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句中的“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菊”是隐逸淡然的象征,所以“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作者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起身,山入眼帘,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这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二、1.D
【解析】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家书”指的是家信,而非“书籍”,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在战争中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表述有误;故选D。
2.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不胜”意思是:受不住,不能;写诗人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
三、1.B
【解析】B.“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有误。“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咽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故选B。
2.“半卷红旗”写援军避免发出声响,半卷起红旗行军,突现了战事的紧张状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与担负的任务有关,都与实战的氛围契合。突现了战事的紧张状态。
四、1.BE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而真正的赤壁之战发生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故“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判断错误;C.根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作者以“二乔之荣辱安危”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不是“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故错误;D.根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作者把战争成败的关键归功于“东风”,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从而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故选BE。
2.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主旨。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又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五、1.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错误,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地方;B.错误,对大鹏的描述是在庄子的作品《逍遥游》中,而不是“孟子的《逍遥游》”;D.错误,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表达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故该项中“生活美满”错误;故选C。
2.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首词就是这样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浪漫主义胸怀的。
【解析】本题考查词作艺术特色的分析。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因此,应抓住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分析。词作首先用“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然后化用古语,用“九万里风鹏正举”写长风直送九万里,大鹏展翅逐风飞;词句化用典故,表达词人那种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的志向和情感,这体现了作者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气魄雄壮。随后作者用“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梦境,在作者的梦境里,竟然能与天帝直接对话,而且天帝还对她殷勤询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神往。据此分析,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