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0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题目解析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
1、反复诵读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代表作品有《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答谢中书书》。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自学指导一(1分钟)
1、划分节奏,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1、划分节奏,朗读课文。
自学检测一(3分钟)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课文翻译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都
共同谈论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消散
坠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古今异义:
歇 古义:消散。 例:晓雾将歇。
今义:休息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
夕日欲颓( )
名词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课堂小结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
此后汉所以顷颓也 ( )
夕日欲颓( )
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 )
相与步于中庭( )
欲
颓
与
坠落,动 词
崩塌,灭亡 ,动词
将要,副词
欲望,名词
想要,动词
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动词
和,连词
一起,副词
当堂检测
1、重点词语解释。
古来共谈(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2、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共同
将要
都
消散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川之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
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非木柿
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
D
A.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季/按时
C.判断词/这
D.从
学习目标(1分钟)
1、理清文章思路,赏析不同的写景手法。
2、感受祖国山川之美,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一(1分钟)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是以哪个字统领全文的?
2、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
3、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景物的?
自学检测一(10分钟)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是以哪个字统领全文的?
以“美”字统领全文
高峰如云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2、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
动静相衬之美
3、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景物的?
观察角度:
时间跨度:
景物状态:
感官冲击:
由仰视(高峰入云)到俯视(清流见底)到平视
有静景(高峰……具备),有动景(晓雾……竞跃)
由早晨(晓雾将歇)到黄昏(夕日欲颓)
有视觉(高峰入云) ,有听觉(猿鸟乱鸣)
3、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景物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仰视
俯视
平视
听觉
视觉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呈现出绚烂辉煌的气象,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通过描写朝夕变化,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静景
动景
自学指导二(1分钟)
1、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抒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二(3分钟)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季常景
日夕变景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以感叹总括全文
高峻雄伟
清澈透明
生机勃勃
色彩斑斓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10分钟)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别画为主体,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B.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美感。
C
2.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界之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自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意之情。
D
没有表达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先后从俯视、仰视两种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
B.本文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D.本文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A
视觉角度错误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B .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 A 完备 B 它;其中 C 辞官;道歉 D 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A
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蜓的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