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一个美国记者的红色情结——《红星照耀中国》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一个美国记者的红色情结——《红星照耀中国》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4: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一个美国记者的红色情结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五角星、八角帽,这是毛泽东广为流传的照片。
你知道这是谁拍摄的吗?你知道照片背后有多少故事吗?( )
A.朱德 B.埃德加·斯诺
C.周恩来 D.红小鬼
B
和“这样一个人”有关
他冲破国民党严密封锁线,
深入“土匪聚集的地方”,
进行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他记录用完了14本笔记本,
一共用完了30卷胶卷。
埃德加·斯诺
第一个
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消息的人
毛泽东和斯诺的友谊
他,一位新中国宏基伟业的缔造者;他,一位美利坚胸怀正义的记者。
当年,两人在炮火隆隆的战争岁月中一见如故,进而结成长达 35年的真挚友谊。
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
本书讲的就是八十多年前,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的事。(纪实作品)
封面小号手人物原型
开国将军——谢立全
刊登
《抗战之声》照片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次年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你觉得,《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
书名是什么意思?( )
A.红色的星星照耀中国
B.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B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考考你
一节课时间,肯定不能读完此书,
那将近400页的书,读什么,怎么读呢?
第一重境界:翻书
看封面
读序言
读目录
读书境界
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
作者:美国,埃德加·斯诺
翻译:董乐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看封面,了解信息
二、读序言
(译者序,作者序)
浏览序言,填写信息
作 者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想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所口述的,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
二、读序言(作者序)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所口述的,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
二、读序言(作者序)
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读者可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 作者斯诺序》
二、读序言(作者序)
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读者可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 作者斯诺序》
二、读序言(作者序)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和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作为掩护。
由于他在西北红色区域四个月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探索和报道。
三、读序言(译者序)
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斯诺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在( )
考考你
A.延安 B.瑞金
C.西安 D.吴起镇
A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斯诺说:“红军在地球上人中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有太多的疑问在斯诺心头盘旋,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去了……。
语文书第64页
三、读序言(作者序、译者序)
作 者 埃德加·斯诺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中国革命青年
采访感想 从字面上讲,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
采访感想 可是从实际意义上讲,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的,所写下的。
作 者 埃德加·斯诺
采访时间 1936年6月
采访路线 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
采访对象 中国革命青年
采访感想 从字面上讲,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
采访感想 可是从实际意义上讲,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的,所写下的。
三、读序言(作者序、译者序)
序言里还告知我们,斯诺通过与鲁迅、宋庆龄等人的交往,逐渐了解为世人称道的红军,又加上那么多谜团在脑海里盘旋,于是他有了冒险采访的想法。
他在苏区见到、听到什么了呢?
四、读目录,明内容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四、读目录,明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猜读法
会写什么?写谁?……
红军?共产党?苏维埃……
朱德
彭德怀
徐海东
贺龙
周恩来
毛泽东
斯诺
猜读法
造反者(37)
贺龙二三事(44)
红军旅伴(50)
苏维埃掌权人物(56)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95)
彭德怀印象(218)
为什么当红军(222)
红色窑工徐海东(246)
“红小鬼”(275)
关于朱德(288)
读目录,明内容
朱德
贺龙
彭德怀
周恩来
读书第一重境界
看封面
读序言
读目录
毛泽东
徐海东
用“思维导图”读作品的结构
第二重境界:品书
读书境界
1.边读边分类思考
2.边读边撰写批注
3.读出自己的感受
懂分类阅读
留阅读痕迹
高品质的纪实写作
斯诺是优秀记者,采访期间,他保持着严肃的新闻态度和强烈的追问意识,加上娴熟的文字功底及深切的人文情怀,让本书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文学品质。
本书人物形象多,个个生动鲜活。
红星照耀中国
分类——品读人物
从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就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还有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多优秀的领袖……
(课后,你可以重点研读毛泽东、周恩来)
考考你
他动手替我起草了一个旅程,写完以后,他交给我一张纸,开列着为时共需92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他说,“但是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时非常有趣的。”
这段文字里的“他”指( )
这段文字里的“我”指( )
A.毛泽东 B.斯诺
C.周恩来 D.贺龙
C
B
用“思维导图”读作品中的人物
保安
毛泽东
用“思维导图”读作品中的人物
高品质的纪实写作
“小人物”刻画
刚到根据地时,斯诺在百家坪交通处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了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在李克农的提醒下才意识到错误,赶紧改口称“同志”,得到“红小鬼”的原谅。
在保安(地名),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通讯员特意找到斯诺,他担心自己的名字被斯诺写错而影响到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因而极为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希望当面得到斯诺(不写错他名字)的保证。
选读法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制定选读任务
1.梳理人物的主要经历
2.标注最让你感动的细节
3.摘录作者评论该人物的关键词
4.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有太多的疑问在斯诺心头盘旋,他很想弄清这样一些问题:
语文书第64页
3.“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和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呢?”
4.“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么工作?”
1.“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2.“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考考你
B
此书对“红色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介绍。第五篇简明扼要记叙长征。对“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重要事件加以特写。
这种掌握节奏的处理方式也是纪实文学作品常用写作技巧。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考考你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猜读法、选读法、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序言,知始末,明意图
品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读书方法小结
任务一:
跟着斯诺认识周恩来总理
精读第二篇第三章——造反者
任务二:
阅读全书,完成长征专题阅读计划
任务三:准备和大家交流分享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
同学们:下次再见哦!
《红星照耀中国》,值得你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