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随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昆明的雨》随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08: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昆明的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鸡(cóng) 饱涨(zhǎ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红(zhì) 屋檐(yán) 黄闷鸡(mèn)
C.八卦(guà) 绿釉(yòu) 吆唤(yāo) 密匝匝(zā)
D.篱巴(lí) 缅桂(miǎn) 暮年(mò) 花骨朵(g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圳的歌厅,不但格调高雅,而且经营方式别开生面,顾客不仅可以欣赏演出,还可以登台献技。
B.我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却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
C.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开始急速萌发。
D.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消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①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③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④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
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
⑥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
A.⑤②①③④⑥ B.④⑥②⑤③①
C.④⑥⑤②①③ D.⑤③①②④⑥
二、基础知识综合
5.下面一段文字是刘倩同学所整理的有关作者的档案,阅读后回答问题。
汪曾祺(1920-1997),江苏________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七年,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1)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三、语言表达
6.根据家乡的特产,联系上下文仿写句子。
舌尖上的广州,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必说润肺养颜的双皮奶,滑滑的在甜品店招摇;不必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味道鲜美的靓汤,美美的在大街小巷飘荡;单是种类繁多的早茶,就让人们赞不绝口。
四、字词书写
7.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朱自清笔下黑布大马guà( ),深青色棉袍,蹒跚( )走到铁道边的背影,我们读到了浓浓父爱;读茅盾笔下没有婆suō ( )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 )枝的白杨树,我们感受到质朴之美;读汪曾祺笔下昆明雨季里味极鲜yú( )的青头菌、牛肝菌,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9.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10.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1.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12.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某校八年级5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雨中有情]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一个含有“雨”的成语概括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湖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病毒肆虐的受害者,他们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牺牲、承受了巨大压力。四海皆兄弟,中华一家亲。我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理解和尊重,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怀。在无情的疫情面前,我们尤需彼此信任、精诚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理性的态度、宽广的胸襟和务实的举措,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雨中有景]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3)[雨中有味]仔细品来,“雨”中也有民俗味、传统味。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个同学拟了下联,请你结合“雨”的主题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皑皑瑞雪兆丰年
答案:
1.C
【详解】A.鸡(cóng)——(zōng), 牛肝菌(jūn)——(jùn);
B.炽红(zhì)——(chì),黄闷鸡——黄焖鸡;
D.篱巴——篱笆, 暮年(mò)——(mù);
故选C。
2.D
【详解】A.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与语境相符;
B.暮年:晚年;老年。与语境相符;
C.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与语境相符;
D.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与“谈论”语义重复;
故选D。
3.B
【详解】B.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该句中虽然使用了比喻词“好像”,但没有喻体,不能构成比喻,而是一种比较。
故选B。
4.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的提示下一句应为⑤;根据句⑤“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的比喻,下面两句为“上连着……”“下系着……”,即③①两句;紧接着写“风吹来”后雨滴的变化,即句②;句④“雨滴稀稀落落”是对上面雨的总结,即“小雨”;根据文中“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一句,可以知道这是按照雨由小到大的顺序写景的,所以句⑥与后文相连接。据此分析排序为⑤③①②④⑥。
5.(1)高邮 受戒 大淖记事
(2)将“理解”改为“了解”。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汪曾祺,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2)划线句属于搭配不当,“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应该是“了解”,而不是“理解”。
6. (示例)(1)香飘满街的萝卜牛杂,香香的让人回味 (2)皮薄馅多的云吞,弹弹的劲道十足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被仿句的句式、修辞手法,梳理整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注意衔接句子的关键词,要求仿写句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风格、感情基调和感彩一致。
示例:(1)松软可口的叉烧包,静静的在笼屉里溢香
(2)热气腾腾的糯米鸡,香香的在酒楼小店扑鼻
7. 褂 娑 腴 shān qiú
【详解】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满语叫“鄂多赫”,因着之便于骑马而得名,亦称 “短褂” 或 “马墩子”,流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鲜腴:新鲜肥美。虬(qiú)枝:盘屈的树枝。蹒跚(shān):一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二指行步缓慢,往来徘徊的样子;三指行步摇晃跌撞;四指舞步翩跹;五指旋行、徘徊。
8.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9.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这些瓜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②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的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 10.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充当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作者以家乡的思念之情。 11.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有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12.虽思念家乡,却因为距离遥远,不能回去。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细读指定段落,根据第二段的首句“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可知这几段介绍的是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9.①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细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把夕阳人格化,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富于人的情态与思维,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内容可知,这处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夕阳下苹果、梨子、杏子上镀满了金光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②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第一个发白形容的是雨靴,侧重于颜色本身的变化。第二个发白形容的是黑发和额角的皱纹的变化,侧重于表现人的苍老,所以两者含义不同。
10.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个题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乡的风物比喻为密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1.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文字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所以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处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家乡这些鸟雀充满活力的情态,突出了家乡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根据这句话前面的“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一句可知,虽然在远游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却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不得回返,所以就只能是黯然神伤了。
13. (1)风雨同舟 (2)C (3)(示例)绵绵春雨润万物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阅读材料,可以概括把握其要点——“共同度过难关”,根据题干要求,用“风雨同舟”较恰当。风雨同舟:在大风雨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2)本题考查对诗歌和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寒雨”与“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不符;
B.写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大雨将至,给人以迫在眉睫的感觉,和《昆明的雨》中“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的语境不符;
C.突出了雨多、雨满、充满活力的特点,与语段的意境相符合;
D.这里的“愁云淡淡雨潇潇”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不符;
故选C。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扣住主题即可。由“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可提炼出以下示例:绵绵春雨动人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