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暴晒(bào) 掘地(jué) 隧道(suì)
B.刹那(chà) 罅隙(xià) 徘徊(huí)
C.寻觅(nì) 臃肿(yōng) 恶劣(liè)
D.纤维(qiān) 喧嚣(xiāo) 车辙(zhé)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拯救 折皱 沐浴 钹声 扒崛
B.隐蔽 迟缓 车辙 坚韧 摔伤
C.跳蚤 摇荡 玄挂 庞大 轧扁
D.镇静 翘起 脆弱 泥桨 遗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B.《昆虫记》一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更记载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
C.通过学习课文《蝉》,使我对蝉的习性和生长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D.他沉浸在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之中,河水的声音、芦苇荡的声音、鸟鸣声昆虫声,并与之互动。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二、字词书写
5.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___(表演 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___(跳跃 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___(伸直 伸展),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___(钩 抓)住它的空皮。
三、语言表达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2)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
(3)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
(4)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7.请你发挥想像,仿照下面的句子,拟写两句,将段落补充完整。
与一只蝶不期而遇,让我领悟疼痛的破茧之后是美丽;与一朵花不期而遇,让我明白勇敢的绽放之后是绚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8.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幼虫爬出洞来后,在附近徘huái( )一阵,寻找一个空中支点,诸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竿儿、灌木枝杈什么的。一旦找到之后,它便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脑袋昂着。其余的爪子,如果树枝有地方的话,也撑在地面;如果树枝很小,没多少地方,两只前爪钩住就足够了。然后便休息片刻,让悬着的爪臂变硬,成为牢不可破的支撑点。这时候,中胸从背部裂开来。蝉从壳中蜕变而出,前后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前后的模样儿大相径庭!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浅绿色脉络。胸部略呈褐色。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这脆弱的小生命需要长时间地沐浴在空气和阳光之中,以强壮身体,改变体色。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却未见有明显的变化。它只是用前爪钩住旧皮囊,稍有点微风吹来,它就飘荡起来,始终是那么脆弱,始终是那么绿。最后,体色终于变深了,越来越黑,终于完成了体色改变的过程。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_(姓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徘huái( ) 蜕变( ) 褐( )色
(3)“诸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竿儿、灌木枝杈什么的”这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大相径庭”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是写___________的蜕变过程,___________描写突出。
名著选读
神秘池塘
法布尔
①这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让我来告诉你,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②小时候,家里养了一群小鸭,我是放鸭的牧童。
③小鸭们一到池塘就飞奔过去寻找食物,吃饱喝足后,就到水里去洗澡,它们常常把身体倒竖起来,尾巴指向空中,仿佛在跳水中芭蕾。我美滋滋地欣赏着小鸭们优美的动作,看累了,就看看水中别的景物。
④那是什么 在泥土上,我看到有几段互相缠绕着的绳子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重满了烟灰,我走过去,想拾一段放到手掌里仔细观察,没想到这玩意儿又粘又滑,一下子就从我的手指缝里滑走了。我花费了好大的劲,才认出它们是蝌蚪。
⑤接着我的注意力又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我看着泉水流到小潭,江成小溪,突发奇想,如果把溪水看作一个小小的瀑布,定能去推动一个水磨,于是,我用草做成轴,用两个小石块支着它,成功地做了个磨子,可惜只有几只小鸭来欣赏我的杰作。
⑥接着,我在石头的窟座里发现了一些灿烂而美丽的东西.它使我想起神龙传奇的故事。难道它们就是神龙赐给我的珍宝吗 要给我数不清的金子吗 为了纪念我发现的“宝藏”,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我把石头装进口袋里,塞得满满的。
⑦在回去的路上,我尽情地想着我的蓝衣甲虫一一像蜗牛一样的甲虫,还有那些神龙所赐的宝物、可是一踏进家门,父母的反应令我一下子大失所望。
⑧“赶紧把这些东西扔出去!”父亲冲着我吼道。
⑨“小鬼,准是什么东西把你迷住了!”那是大自然的魔力。几可怜的母亲,她说得不错,的确有一种东西把我速住了。半年后,我知道了那个池塘边的“钻石”,其实就是岩石的品体;所谓的“金粒”,也不过是云母而已,它们并不是什么神龙赐给我的宝物,尽管如此,对于我,那个池塘始终保持着它的诱感力,因为它充满了神秘,那些东西在我看来,其魅力远胜于钻石和黄金。
9.法布尔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里,有哪些具体的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10.仔细揣摩文中的关键词句,说说法布尔具有哪些优良的学习品质。
11.从法布尔后来的成就看,“那些东西”的魅力为什么远胜于“钻石和黄金”
12.请准确列举出法布尔《昆虫记》目录中出现过的四种昆虫名称。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后两句。
五、综合性学习
14.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答案:
1.A
【详解】B.徘徊(huí)-(huái);
C.寻觅(nì)-(mì);
D.纤维(qiān)-(xiān);
故选A。
2.B
【详解】A.扒崛——扒掘;
B.正确;
C.玄挂——悬挂;
D.泥桨——泥浆;
故选B。
3.D
【详解】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写的”;
B.语序颠倒,可将“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与“法布尔的研究成果”调换;
C.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D。
4.C
【详解】C.课文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选项错误;
故选C。
5. 表演 腾跃 伸直 钩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一组“表演”意思是在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中把其中的各个细节或人物特性表现出来,“演绎”是得出结论的推理,此处应填写“表演”。第二组“跳跃”关键在于“跳”,“腾跃”关键在于“腾空”,此处应填写“腾跃”。第三组“伸直”体现伸的结果是“直”,“伸展”体现展开,意思不同,此处填写“伸直”。第四组是动词的选择,此处应填写“钩”。
6.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句(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句(3)通过数据进行说明,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4)将“蝉”和“蚋”进行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示例:与一棵树不期而遇,让我懂得不懈的站立之后是挺拔;与一滴
水不期而遇,让我知道执着的追求之后是奔腾。
【详解】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与一朵花不期而遇,让我明白勇敢的绽放之后是绚烂”。句式结构为“与……不期而遇,让我……之后是……”。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8. (1)《昆虫记》 法国 法布尔 (2)徊 tuì hè (3)竿 秆 (4)这里指蝉在蜕变前后模样差别很大 (5)蝉 动作或细节描写
【详解】(1)选段是对蝉蜕变的描写,选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昆虫记》。
(2)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注意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注意“徊”的正确书写;“蜕”不要读作“duì”;“褐”字读作“hè”,不要读作“zhě”。
(3)“禾蒿竿”改为“禾篙杆”。
(4)考查重点词语理解。结构本意和语境意解答。“大相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根据“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前后的模样儿大相径庭!”可知,“大相径庭”是指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前后的模样儿大不相同,差别很大。
(5)查重对选文理解。“蝉从壳中蜕变而出,前后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前后的模样儿大相径庭!”可知本段是写蝉的蜕变过程,“寻找一个空中支点”,“一旦找到之后,它便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脑袋昂着。”“撑在地面”,“两只前爪钩住”等这些是蝉的动作描写;“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浅绿色脉络。胸部略呈褐色。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这是蝉蜕变后的模样,属于细节描写。
9.鸭、蝌蚪、小溪、岩石的晶体、云母等。 10.观察力、想象力、好奇心、创造力等。 11.那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宝藏”,但它却激发了幼年法布尔心中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是未来科学事业的起点和萌芽。所以,在他看来,那些东西的魅力远胜于钻石和黄金。(意近即可) 12.参阅《昆虫记》目录。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所叙写的“我美滋滋地欣赏着小鸭们优美的动作”“我花费了好大的劲,才认出它们是蝌蚪”“接着我的注意力又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我看着泉水流到小潭,江成小溪”“我知道了那个池塘边的‘钻石’,其实就是岩石的品体;所谓的‘金粒’,也不过是云母而已”这些内容提取具体的事物作答。
1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可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结合文中“我美滋滋地欣赏着小鸭们优美的动作,看累了,就看看水中别的景物。那是什么 在泥土上,我看到有几段互相缠绕着的绳子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重满了烟灰,我走过去,想拾一段放到手掌里仔细观察,没想到这玩意儿又粘又滑,一下子就从我的手指缝里滑走了。我花费了好大的劲,才认出它们是蝌蚪。接着我的注意力又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我看着泉水流到小潭,江成小溪”分析,法布尔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我用草做成轴,用两个小石块支着它,成功地做了个磨子”说明他创造力强。“它使我想起神龙传奇的故事。难道它们就是神龙赐给我的珍宝吗 要给我数不清的金子吗 ”说明他想象力丰富。
1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萤火虫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那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宝藏”,但它却激发了幼年法布尔心中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据此理解作答。
12.此题旨在抽查学生对必读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参考目录如:第二卷:第一章 猫的故事、第二章 睿智的红蚂蚁、第三章 燕子和麻雀、第四章 萤火虫的习性、第五章 绿色蝈蝈儿的故事、第六章 蟋蟀的歌唱和交配、第七章 蝗虫的角色和发音器、第八章 蓑蛾和它的产卵、第九章 迷人的大孔雀蝶、第十章 小阔条纹蝶。第三卷:第一章 蜘蛛的迁徙、第二章 蟹蛛的世界、第三章 我的邻居圆网蛛、第四章 圆网蛛的电报线、第五章 蛛网的几何学、第六章 圆网蛛的交配与捕猎、第七章 不凡的迷宫漏斗蛛、第八章 “恶毒女神”克罗多蛛等。
1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根据要求默写出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后两句即可。注意“蜻蜓”的正确书写。
14.(1)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2)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详解】(1)根据题干“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二十四节气中与“蛰”有关的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惊蛰是指冬眠的那些小动物被雷震醒开始出来活动了。
(2)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横线上的四个比喻句可知,横线上必须填一个比喻句,且要根据《虫子旁》书里的内容“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来确定比喻句的本体是“虫子”。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偏正短语”“将我……”,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