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说课) 本课的说课要点一、教材分析五、教学策略二、学情分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程序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三、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学习的要求:
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古代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材地位与作用:
唐朝的文学艺术既是唐朝国家统一、政治长期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体现,又是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兼容并蓄的结果。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唐朝繁荣与开放社会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1、我校是农村初中校,初一学生已具备搜集、整理历
史信息的能力,又具有好奇、好动和好表现的心理
特点。
2、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不强,通过文学、
艺术作品获取历史信息,体验古人的艺术创造力和
对美的鉴赏力有难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诗句,了解唐代诗歌
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欣赏《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舞》,了解唐代
乐舞高度发达的盛况。
3、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雕塑和壁画的情况,知道敦煌莫
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4、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初具比较
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课外完成李白、杜甫作品的搜集、整理,课
内介绍和吟诵两人的作品,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
理解。
2、学生欣赏乐舞内容,从中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
3、学生推选敦煌艺术展览会讲解员,讲解员介绍雕塑
和壁画内容,总体了解和体会敦煌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唐诗中名篇、名句,唐代乐舞和敦煌
莫高窟中雕塑、壁画的有关内容,体会其中的
艺术魅力,感受古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
美的能力,感受唐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景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唐诗的伟大成就;唐代乐舞高度发达;敦煌石窟
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
2、学生初步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感悟唐朝繁荣与开放的景象。教学难点:
1、体验古人的伟大创造力。
2、学生通过文学艺术成就,感悟唐朝繁荣与开放的
历史。
重、难点确定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五、教学策略教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
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确定的依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
主体;老师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学习者。
导入新课:唐人唐人街01年上海APEC会上与会领导的着装唐装确定的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两张熟悉的面孔和亮丽的服饰,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欢迎走进唐朝文艺博览会唐朝乐舞欣赏会敦煌艺术展览会大唐诗人推介会 大唐诗人推介会介绍和朗诵两位诗人的诗歌作品风格特点对比比较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案1方案2 “穿越”方案2方案1
李白 杜甫方案1方案2李白
杜甫活动一:介绍两位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诗人。作品充满对祖国、对人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各种诗体都写得很好,是公认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本人则被尊为“诗圣”。盛唐 李白----诗仙
诗歌浪漫、奔放豪迈、
气魄宏大、激昂奔放,
语言轻快、想象丰富。忧民之情 、紧密联系现实。
感情真挚、饱含爱国
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
杜甫----诗圣共同讨论盛转衰方案1诗歌特点不同的原因?社会环境 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历经开元盛世,处于盛唐时期(有的学生还查到其父是个富商)…… 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诗人。他本人则被尊为“诗圣”。历经安史之乱,民不聊生,处于盛转衰时期。共同讨论影响两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假如你“穿越”到李白生活的时期,你会写怎样的作品?表达出怎样感情?假如你“穿越”到杜甫生活的时期,你会写怎样的作品?表达出怎样感情?方案2盛唐盛转衰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写出来的作品会一样吗?为什么? 李白诗歌特点: 具有豪迈的气魄、雄奇飘逸、激昂奔放、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彩(情深似海),语言生动明快。正由于此,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诗歌特点:
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被人们称为“诗史”。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唐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于吹奏
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
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紫,堪称历代歌舞之
最。唐乐舞的兴盛正是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国泰
民安的完美写照。 唐朝乐舞欣赏会《秦王破阵乐》(唐太宗) 《秦王破阵乐》(唐太宗) 《秦王破阵乐》是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
大型综合性歌舞剧,是一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艺术作品,是在《破阵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破阵乐》原是隋末唐初的一种军歌,杂有龟兹乐之音调。公元620年, 秦王李世民击败叛将刘武周,使得建国仅两年的唐王朝政权得已稳固,社会相对安定 。
当时有人便把流行在隋末唐初的军歌旧曲《破阵乐》填上新词,用来歌颂李世民的功德,所以在演出后它便备受当时统治者的欢迎和提倡。《霓裳羽衣舞》(唐玄宗)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舞曲。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创作 。《霓裳羽衣舞》表明唐代乐曲已有了宠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磬、箫、筝、笛、笙等乐器演奏而成。 乐 动 听舞 动 人 动听的乐曲与动人的舞姿,反映了唐朝社会怎样的景象呢?(歌舞升平、国泰民安)敦煌艺术展览会活动二:学生讲解员讲解“艺术展览会”内容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当助手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发挥学生个性转变教学方式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师生间生生间团结合作精神多姿的彩塑 说法菩萨佛教
莫高窟“飞天”壁画泉州城标“飞天迎宾” 参加唐朝文艺博览会后, 你有什么感想?各抒己见练一练(选择题)1、唐诗流传至今的作品大致有( )
A.1万首 B.3万首 C.5万首 D.7万
2、《秦王破陈乐》相传是谁所创作(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中宗
3、以下关于唐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 )
A.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B.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艺术水平
C.敦煌壁画,以佛教内容为主
D.是唐朝社会繁荣开放的体现巩固练习动 动 脑(材料解析题) 材料: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称。
--韩愈
请回答:
(1)诗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2)历史上对他们的赞誉如何?
(3)“李杜文章”在诗歌风格上有何“光焰”?
课外作业
结合闽南侨乡的实际,结伴或单独尝
试寻找身边的“飞天”形象,了解它的由
来和寓含的意义,撰写成文,择优展览。欢迎走进唐朝文艺博览会(板书设计)唐朝乐舞欣赏会
《秦王破阵乐》 (唐太宗) 《霓裳羽衣舞》 (唐玄宗)
敦煌艺术展览会大唐诗人推介会主要人物: 李白 杜甫 白居易生活年代:盛唐 盛到中唐 晚唐文学地位: 诗仙 诗圣 诗魔中外交流: 彩塑 壁画(飞天) 佛教故事本课教学反思亮点:1.创设文艺博览会的情景,运用“穿越”,引起学
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
于新课的学习。 2.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其搜集、整理历史
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都得
到锻炼与提高。 3.进行“飞天”比较,联系社会生活,拉近历史与
现实的距离;学以致用,初具课外调查探究的意
识和能力。 对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唐代乐舞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本课的说课要点一、教材分析五、教学策略二、学情分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程序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三、教学目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