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群诗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及意图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三首诗,这篇课文总共有五首唐诗,另外两首诗是《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都是传统名篇,都是唐诗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杰出代表。
之所以整合前面三首诗,是因为这三首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写日暮之景,抒日暮之情,画面更加突出,情感更加深沉;后面两首诗节奏更加明快,情感更加喜乐,适合放在一起,探求另一种角度整合教学。俗话说“江山不幸诗人幸”,中国古时候的诗人因其多灾多难的经历,创作出了太多的充满真挚情感、引人共鸣的千古诗文,或奋发进取、或归隐田园、或独守寂寞、或向贤而生、或明哲保身。而象征光明的、象征情感的“日月”,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来很多“日月”来,绝无夸张之意。本科教学设计,也借鉴“拿来”了周忠玉老师《古诗文教学实践13例》的一个设计问题,即“换位探究:如果你是旅游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一处去旅游?如果你是绘画或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里去写生或摄影?”刚好切合我这节课的主题,这里特别说明感谢!
设计理念向青春语文倡导的教法即活法学习,打通文本与生活。本课三首诗在自然山水中寄寓情怀,用景语诉怀请语,虽有消极思想(在乎教者引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不影响审美方面的表达。唐代格律诗的音律美、图画美、结构美、情感美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因此我希望结合诗歌和图画,景语和请语,具体到景色之暮、理想之暮、人生之暮,来比已求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标预设
1.朗读,体会格律之美。
2.思辨,欣赏日暮之美。
3.拓展,感悟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日暮中的思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日暮中的惆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日暮中的老有所为。今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邂逅唐代诗人王绩、崔颢、王维眼中的日暮之景吧。
屏 显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日暮中的思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日暮中的惆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日暮中的老有所为。
二、群诗整合,探究日暮之诗
(一)初读感知,体会格律之美
1.默读:结合课文后面的的阅读提示“关于律诗”内容,抢答关于律诗的知识题。
屏 显
品律诗之格律美
这三首诗分别属于几言律诗?
律诗一般有几句?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这三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哪几句
律诗一般是那几句押韵?
这三首诗的韵脚是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这三首诗哪几句对仗
2.朗读:品律诗之格律美
《野望》这是一首五言诗,读前六句时语调宜舒缓,读最后两句时语调宜惆怅。可按“二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鹤楼》这是一首七律,朗读时应标出韵脚,韵脚要读得饱满。可按或“四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还要把握感情基调,这首诗带着淡淡的哀愁,朗读时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使至塞上》所表达的感情由开始的寂寞伤感转化为后来的慷慨悲壮。因此朗读的基调应该是从低沉到高昂,尾联复归于平和、悠远。这是首五言诗,首句押韵,朗读时要把韵脚读得饱满,体会律诗的韵味。按诗歌意义、节奏划分,基本为“二三”式,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指名学生单独朗诵——学生互评。
4.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二)比读思辨,欣赏日暮之美
活动1.说一说:结合文化常识和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有何共同点?
首先朗读文化常识和创作背景
屏 显
《野望》
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背景: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曾三仕三隐。
《黄鹤楼》
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背景: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一生参佛信道。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擅长写田园诗和边塞诗。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宰相被贬荆州长史,王维作为张九龄提拔的后辈受到牵连,奸臣李林甫假意提拔王维,让他担任监察御史的官职出使边塞凉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预设参考答案:①时间相同:都以“日暮之景”为抒情起点。②背景相似:都在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情况下创作。③情感相似:都有孤寂忧伤之情。④特点相似:诗歌创作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活动2.想一想:李商隐说 “夕阳无限好”,请结合屏幕中三首诗的日暮画面,换位探究:如果你是旅游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一处去旅游?如果你是绘画或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里去写生或摄影?
预设参考答案:
①我会到王绩笔下的日暮田野摄影。日暮时分,远远望去,只见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上,天地一片静穆安详。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骑着马。带着猎物也回来了。景、物和人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摄影不可多得的体裁。
②我会到崔颢笔下的黄鹤楼旅游。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可以清楚数出江北汉阳一代的树木,鹦鹉洲上的草木长得非常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江水东流。绿树掩映,芳草如茵,高楼矗立,宛如一幅水墨画铺展在江南水乡。
③我会到王维笔下的日暮边塞去写生。因为它充满了图画的色彩美,黄色的是“大漠” “长河”、灰白色的是烽烟、红色的是“落日”;具有图画的线条美,广阔的是大漠,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富有图画的层次美,天边有“落日”、空中有烽烟、地上有“大漠”“长河”。完全展现了沙漠黄河地区广阔无垠、雄奇壮丽,意境开阔豪迈的特点。
活动3.写一写:结合诗歌内容、画面和背景,给这三首诗你定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并说明理由。
屏 显
屏显思路格式:
图,因为
图,因为
图,因为
(三)知人论世,感悟情感之美
1.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三首诗的日暮之景充满了惆怅、哀愁、孤独之情,请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诗人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屏 显
景色之暮
理想之暮
人生之暮
王绩:王绩性情简放,“不喜拜揖”,不喜阿谀奉承之行,加之天下动乱,又被弹劾,于是就解官去职,终不复有经世之心。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到暮年。
崔颢:唐朝开科取士,每年也不过一二十人,当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他写了这样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了,但却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一直外任做官,颇有天涯游子之意,人生失意之愁。
王维:生于名门望族,早年受过各方面良好的教育,能诗、会画、工书法、懂音乐。他一方面求仕,一方面又随母学佛,,受佛家消极避世的影响较深,当他后来看到国家政治走下坡路的时候,就产生了隐退之心。他两次隐退,退居终南山和辋川别墅,这两处都离京城不远。
2.诗人惆怅、哀愁、孤独之情是沉郁而绵长的,古诗词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情怀书写,请仿照例句,探求有同样情思的“古仁人之心”。
(名句), (情感特点),请读(请看)
。
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预设参考答案:
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是形单影只的落寞,请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是壮志难酬的痛楚,请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悲是化茧成蝶的隐逸,请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孤寂是内心的娴静,请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孤寂是内心的迷茫,请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孤寂是内心的坚守,请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归纳升华,提升底蕴
王绩以日暮之景,抒写了隐居乡村,向贤而生,独善其身的隐逸情怀;崔颢以日暮之景,链接了四海为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执著志向;王维以日暮之景,承载了万里出塞,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美好愿望。同学们,如果让你来描绘一段“日暮之景”,你会抒发怎样的情思呢,请同学们以“日暮之思”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