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1:12: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四季美景
有关春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诗人简介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写作背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重押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
玩赏不够
向阳的树枝
刚飞来的燕子
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渐渐的要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早来的黄莺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 。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
译文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
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
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本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
主旨
请同学们通过想像,用自己话的描述颔联的景色。
1.这首诗以( )为线索,紧扣( )的特点,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两种鸟?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什么?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 )最吸引作者是( )
4,诗人采用( )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练习
4、孤山寺北贾亭西, 。
5、 ,绿杨阴里白沙堤。
6、乱花渐欲迷人眼, 。
7、几处早莺争暖树, 。
练习
课堂小练习 —— 尝试背诵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2、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