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空气》单元解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单元内容设计
单元编排逻辑
单元教学目标
各课解读
2017版
2007版
1.单元内容
水
空 气
2.单元的编排逻辑
整体感知空气
具体研究空气 的各种性质特 征
讨论、归纳、 总结、提炼空 气的特征和作 用
能占据空间
能被压缩
有质量
质量很轻
热空气会上升
空气流动形成风
3.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总
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 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4.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5.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3.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
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 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4.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 分享自己的观点。
5.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4.各课解读
一下:《认识一袋空气》
特征、作用、研究方法
.
气 泡 图
1.呈现学生原有的概念;
帮助学生分类整理;
在后面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
传递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感知不同物质的特征;
通过游戏比较,进一步感受空气的特征;
所以,不要把游戏做成单纯比快慢的游戏, 要让学生在传递体验的过程去思考:同样的 容器,传递不同的物质,效果不同;同样的 物质,放入不同的容器,传递的效果也不同, 这与物质本身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
.
感受空气
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比如,抱抱充满空气的大袋子,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
说明空气能占空间也容易挤压。
抛气球,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袋中的空气很轻。 吹口哨,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出声音。
.
研讨
要提示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空气的某些特征?
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的关键词或短句清晰表达出来。
可以是记录表的形式,也可以在记录表的基础上完善 聚焦时的“气泡图”,这个气泡图可以贯穿在每一课中, 直到最后一课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4.“一般的物体”指的是固体和液体,聚焦到相同点上。
.
拓展:丰富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兴 趣。
1.活动一:实验探索纸会不会湿?
要求:每个同学都做一遍,并记录下来,
想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这种现
象?
4.活动二:空气与水的变化
要求:每个同学都做一遍,并记录下来, 想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这种现 象?
实验二:空气和水的变化(改进)
1.按住杯孔,将杯子按入水底
2.打开杯孔,观察现象
3.用打气筒往杯子里打气
出示:半瓶水、两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吗?学生尝试。
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
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
重量与质量
重量指物体受重力的大小,
质量 指物体所含物质的量。
重量!
质量!
天平称出来的是质量。
用天平平衡,等质量的物体来认识空 气具有质量,概念更加科学。
教材的编写:
让学生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用量化的数据来 说明问题。
看起来实验操作 的难度也不太大。
能够很好地帮助 学生建构“空气有 质量”这一科学概 念。
但是……
自制天平的倾斜
自制天平的倾斜和 平衡学生很容易观 察吗?
实验数据会相对准 确吗?
3.实验会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吗?
自制天平的倾斜
1.因为空气轻,天平变化很小
2.天平轴上有摩擦力
3.气球会受到空气浮力
.......
自制简易天平要 改进!
一定量的空气是 多少量?
由20筒的空气质 量估计100筒空气 的质量。
实证意识是小学 科学教学中需要培 养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科学精神。
所以,打100筒 空气就很有必要。
这两课皮球的测量,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电子秤呢?
用不同的等质量的物体来认识20筒、 100筒空气的质量,使空气具有质量 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老师精心准备了很多物品!
问题是:
“拓展”中:
利用生活中的 测量工具,再 来测一测一袋 空气的质量。
能测出这一袋 空气的质量吗?
.
测量 气球 充气 前后 的质 量。
测量塑料袋充 气前后的质量。
建议:
提供“热气球、 孔明灯”的视频。
材料做一些改进。
学生实验中的观 察、记录、分析很 重要。
。
教材的思路:
学生经历制作 和观察的过程
是一个风的模 拟实验。
建议:
制作会比较耗学生的时间,重点转到
对比、观察、记录、描述上来。
用透明的盒子代替纸盒,可以从各个 方向上观察。
上、下两个孔的大小、蜡烛的高度要 下水尝试,蚊香的选择很重要。
学生要静静地观察、记录,烟的走向 很容易受干扰。烟的走向是把不可见 的空气的流动变为可见的空气的流动 的直接证据。
如果学生的认识发展还不错:
可以让学生尝试解释海陆 风的形成。
进一步认识温度差异造成
空气的定向流动。
也可以通过视频丰富学生
的认识。
教材的思路:
从空气是一种资源 的角度引导学生认 识空气。
同时,本课也是对 本单元学习内容的 总结和梳理,有助 于学生连贯地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且用不同的方式 表达出来。
.
空气的分布
.
单元小结
空气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