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学习目标
说明免疫学在疫苗、器官移植、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一、疫苗
基础梳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3.目前已经研制出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
4.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人类研癌症疫苗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DNA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
6.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促进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
易错提示
1.疫苗通常是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 ( )
2.疫苗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
3.减毒的疫苗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 )
二、器官移植
基础梳理
1.器官移植面临的免疫学问题:免疫排斥反应。
2.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反应。
3.免疫排斥的解决措施:
(1)选用与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一半以上相同的供体器官。
(2)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4.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免疫诊断:根据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干预或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易错提示
1.患免疫缺陷症的儿童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 ( )
2.患者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会产生移植排斥反应。 ( )
随堂训练
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吞噬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多选)2.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向人体注射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细胞免疫产生抗体
B.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C.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细胞因子进行治疗
D.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3.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4.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免疫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D.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5.下列分別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
A.注射胸腺激素和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和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和输入淋巴因子
6.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②
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方法②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预防一些传染病
7.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大门。“癌症免疫治疗”的设计思想就是指通过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B.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发挥作用
C.癌症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
D.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可能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8.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B.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
C.用有关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和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分别属于免疫检测和免疫治疗
D.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B细胞和T细胞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2.答案:BC
解析:当向人体注射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B正确;通过输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所以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细胞因子进行免疫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C正确;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抗体进行治疗,疫苗只能用于预防,D错误。
3.答案:B
解析:疫苗是灭活的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抗体不能清除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体内能够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错误。
4.答案:A
解析: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C正确;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5.答案:B
解析:免疫预防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注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加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抗体为球蛋內,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活性,A、C错误;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B正确;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等都是免疫治疗,D错误。
6.答案:D
解析: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抗体,用其血清进行治疗属于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能刺激人体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但一般不会使人体患病;医学上一般采用②注射抗原来预防一些传染病。
7.答案:B
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故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也在发挥作用,B错误;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可能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正确。
8.答案:D
解析: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B正确;用有关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属于免疫检测,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属于免疫治疗,C正确;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力,D错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