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部编版)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部编版)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1: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部编版)
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
(全卷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味(xìng) 牛犊(dú) 凋谢(diāo)
B. 茸毛(rò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C. 卑微(beī) 消逝(shì) 濒临(bīn)
D. 星辰(chén) 繁殖(zhí) 遏制(y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
B.有误,“茸毛”中的“茸”应读作“róng”,“洗涤”中的“涤”应读作“dí”;
C.有误,“卑微”中的“卑”应读作“bēi”;
D.有误,“遏制”中的“遏”应读作“è”。
故选:A.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笨拙 题纲 甘败下风 铤而走险
B. 粗旷 吞噬 怨天尤人 谈笑风生
C. 伎俩 玷污 虎视眈眈 仗义执言
D. 颠覆 针砭 前扑后继 惟妙惟肖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有误,应为“提纲”“甘拜下风”;B项有误,应为“粗犷”;D项有误,应为“前仆后继”。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到这个消息,他恼羞成怒,将桌子上的东西扔到地上。
B. 我们是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相互帮助,而不应该袖手旁观。
D. 虽然父亲在努力提高厨艺,但他做的饭菜依然味同嚼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味同嚼蜡: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不是用来形容饭菜的。故答案为D。
(2020秋 扶风县期中)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将领悟到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等人的光辉形象。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永远芬芳我们的生活。
C. 面对自然旖旎风光,我们唯有用心感悟,用眼观察,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美。
D.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古今,它都是一个人该有的精神品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词语搭配不当,应把“领悟”改为“感受”;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读名著”后加上“的习惯”;
C.语序颠倒,将“用心感悟”和“用眼观察”调换顺序。
故选D。
(2019秋 郓城县期末)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C.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D.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句中“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中的逗号应该在括号的后面。
C.中顿号应该都改成逗号。
D.中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
故选B。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B.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严文井是美国作家。
C.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 《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叙述。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正确;
B.错误,严文井是中国作家。
故选:B。
7. 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将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融于莺歌燕舞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这一首诗歌中用游动的视角来表现景物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答案】 ①. 昔人已乘黄鹤去 ②. 妻子象禽兽 ③. 养怡之福 ④. 可得永年 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⑦. 山随平野尽 ⑧. 江入大荒流 ⑨. 山山唯落晖 ⑩. 猎马带禽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注意“啄”“晖”不要写错。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
(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
(2020秋 澄城县期中)
8. 【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与内容相关的话。
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益友像一束火把,能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示例二:益友像一面旗帜,能指明我们人生的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语句。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语句是否蕴含哲理,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
(2020秋 抚顺县期中)
9. 毕业晚会上,小刚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的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你说:________
【答案】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朋友,相信我们大家此时此刻和小刚一样,定是感慨万千,让我们和小刚同学一起来唱《朋友,别哭》。
【解析】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生活中难免出现尴尬的场景,巧妙的圆场,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所以解答此题要围绕着怎样化解尴尬且能给小刚以提示,来巧妙帮助。只要能摆脱这种令人难堪的局面,言之成理即可。
(二)名著阅读(3分)
(2020 临沂)
10.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故事,谈谈作品中人物的信仰。
A.《海底两万里》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示例一:《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尼摩信仰是民主和自由,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的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过,正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信仰,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路。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朱德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他本来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是他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选择离开,选择过一种清贫的、艰苦的、漂泊的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从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的人物,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来作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总是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汉字书写(2分)
(2020秋 澄城县期中)
11. 【抄名言警句】请你将下列句子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米字格中。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三、阅读理解(12~26题,共4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 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 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13. 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12. B 13.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句意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ACD三项正确;B项有误,这一句描写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晩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释担而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盖竹柏影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16. 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17. 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4. B 15. ①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美景,山岚被笼上暮色的奇妙景色,都出现在朝阳初升,夕阳还未落山的时候。
16. 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7. 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为:做/被;B.但:只/只;C.而:表示承接/表示转折;D.盖:大概是/笼罩。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但,只。;闲,清闲;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②句中重点词:工:美;皆:都;未:还没有。句意为: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美景,山岚被笼上暮色的奇妙景色,都出现在朝阳初升,夕阳还未落山的时候。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语句时,如果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可以按照“修辞手法+内容+作用”的格式来完成即可;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和阅读启示。结合甲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得出作者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寂寞、自我排遣的旷达;结合乙文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以得出作者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台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怎么能和俗人说呢!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8.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中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19.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一句中的“凡是”能去掉吗?为什么?
20.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1. 请结合节选段落,说说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18. 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顺序:逻辑顺序。
19. 不能去掉,“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0. 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21.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8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说明对象。判断说明对象,本题可采用抓关键句、反复句的方法。①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段“首先是纬度”,③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④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⑤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这些句子,可以判断本文主要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为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二问:考查说明顺序。选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最后是古今差异。从主要到次要,故判断为逻辑顺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先表明观点,不能去掉。“凡是”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说明无一例外。结合句子理解,说明“只要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没有例外。“凡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划线句子说明济南和烟台的苹果开花的不同情况,判断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纬度相差无几的济南和烟台两地苹果开花的时间差异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将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化,使读者易懂。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四)(14分)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①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②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③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④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⑤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⑥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⑦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⑧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⑨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他看见什么了?
⑩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22. 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追寻远去的露珠
23.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的形象。
25. 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26. 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2. ①. 捡拾露珠 ②. 传承露珠 ③. 收获露珠
23. “高大”和“细弱”形成对比,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充分表现了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
24. 勤劳、朴实、热爱土地、热爱乡土生活、对露珠、泥土、庄稼有深厚感情的人。
25. 通过露珠这一具体事物,将大自然的万千生灵与父亲的日常联系起来,全文浑然一体;露珠的透明纯真,清洁永恒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是高度一致的,都体现了大自然本然的一面;露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既承载着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恩,对父亲的怀想与追念,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惋惜和失落。
26. 示例: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清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他们相伴相守,是世间最美、最和谐的画面。面对大自然公平的赐予,我们不该丢失的是心灵的柔软、纯净与感恩,以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按照题干要求,一定要围绕“露珠”组织语言。本文以露珠为线索,第①段写上苍分配露珠,第②——④段写“我”的父亲捡拾露珠,第⑤⑥段写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第⑦—— 段写父亲收获露珠,第 写“我”要回故乡,追寻露珠。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此题比较容易,题干要求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中的“高大”和“细弱”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表现出上苍给予万物时的公平公正,写出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结合文中语句“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从文中父亲对土地、庄稼和劳动的热爱,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热爱土地、对露珠、泥土、庄稼有深厚感情的人。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动机。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露珠作为文章的线索是与表达主旨紧密相连的。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答案:其一,将“露珠”与父亲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自然与人类浑然一体,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露珠”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的品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其三,通过“露珠”表达对自然与父亲的感恩,对父亲的怀念。这三点都要答出来,不能遗漏一个。
【2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的是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所指的内容。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分析,理解露珠与父亲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最好能将理解上升到自然和社会意义的层面。如露珠的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的特点正好与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渺小平凡、清贫而富足的特点相谐。父亲和露珠值得我们感恩。然而,如今父亲不在,“露珠”不复,这是简单与纯朴的缺失,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示例:文中的露珠时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都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父亲已然不在,露珠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渐行渐远,自然的美好,人心的简单与纯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都令人怀念。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
四、写作(50分)
27. 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有一个__________的同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抓住人物特点;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范文
我有一个“善变”的同桌
同桌,女,生于本世纪初的2007年,姓陈,名佳。其貌普普通通,据她本人所说,她可是有不小“来头”的。小沈阳的妹,周杰伦他老妈的邻居,还有蔡依林的贴身侍从……
同桌的优点不多,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张比牛皮还厚的脸皮。从小沈阳到周杰伦,再到蔡依林,总能和她建立联系。告诉你一个“秘密”:同桌可是“周杰伦”的忠实崇拜者,每天都要唱周杰伦的歌,有时还要拿一把笤帚当吉他。我们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如果周杰伦在场的话,一定会被她气得“口吐鲜血”。而她却不以为然,还“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周杰伦在的话一定会被我迷倒!”
对了,差点忘了,同桌还有一张“怎么也磨不破”的嘴皮,人们都说她是“铁齿铜牙”,我看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真的,她能把死的说活,把活的说死,至于把“鹿”说成“马”,那更是小菜一碟!同桌最自豪的,要数她的语文成绩了。不过真不是吹牛,她的语文确实学得不错,每次写作文,当我们还在抓耳挠腮的时候,她已不费吹灰之力搞定了。
最让人暗地里佩服的是同桌那“翻脸无情”的犟性子。自从同桌当上了纪律委员,她的“庐山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一次午休课,我写完作业,无聊地从书包里取出一本杂志,还未翻开第一页,同桌不满的声音就在我耳畔响起:“不可以看课外书!”我当时很惊愕,这是那个可以和我“同流合污”的好朋友吗?还是那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她吗?我没理她,不甘心地翻开了一页。谁知她竟然毫不客气,当即在我的表现分上扣了一分。我气得几天没有理她。此后,我的身边时常传来诸如此类的声音:“不许讲话!”“喂,不许写别的作业!”“笑什么笑,认真听课!”有时我也毫不客气地“回敬”她几句,所以我们经常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们成了一对“同桌冤家”。我的表现分也是连续三周没有得满分,打破了开学以来的纪录。奇怪的是,我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却破天荒地从十名开外一跃成为第五名!我想:当时同桌严格要求我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到这一点了呢?
现在,她依然是我的同桌,虽然有时还会争吵,但在我内心深处却越来越敬佩她那“翻脸无情”的犟性子。
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想象力丰富”“嘴皮磨不破”“翻脸无情”的人。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我有一个__________的同桌”,据题目可知,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所写人物为“同桌”。首先需补充完整题目。根据题干可知,此处需填入一个能体现同桌特点或兴趣爱好的词语。可填入的词语有很多,如“勤奋”“幽默”“善良”“好学”“爱哭”“好玩”等,只要是能体现同桌特点或兴趣爱好的词语皆可。填入的词语即为文章的写作重点,文章需围绕填入的词语展开。如填写的是“看书”,那么可列举一件或多件事来体现同桌爱看书的特点。注意在叙述过程中需添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以此突出人物的特点。如列举多件事,需注意事件的详略安排,与中心关系密切的需详写,与中心相关但不太密切的可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