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亚夫军细柳
知识助读 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周亚夫”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细柳”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题目简洁明了,有较强的概括性。
2.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其所著《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有《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3.知识链接
《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以备胡(连词,表目的,来)
以
请以军礼见(介词,用)
军霸上(动词,驻军、驻扎)
军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将军令日(动词,下令)
令
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
使
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之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担任)
为
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被)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诏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召见)
3.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2)改容式车(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4.古今异义
(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约。)
(2)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3)壁门士吏(古义:营垒。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2)省略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文帝”)
课文研析 精解读
文本解读
原文注
文句读
1开篇设置人物活动的背景,把人物置于外敌入侵的矛盾冲突中,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写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写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形是为后面写在细柳遇到的情况做铺垫,“直驰入”三个字表现出霸上及棘门驻军军纪的松懈。
3皇帝劳军,官兵竞披甲执刃、拉弓搭箭。先行卫队到营前,守军闭门不纳,戒备森严,严阵以待。这与霸上军、棘门军形成鲜明对比。
4先行人员说皇帝将至,谁知竟听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样的话。皇帝至,同样被拒之门外。直到皇帝派使者持符节召见将军,营门才打开,与“直驰入”形成对比,对比中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军队统帅顿生敬意。
5相比霸上、棘门军将领的曲意逢迎,周亚夫的“请以军礼见”,更见其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6从文中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面对细柳军营的挡驾、周亚夫以军礼拜见,汉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大为感动,并命人表达自己的敬意,表明汉文帝是一个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人。
7“嗟乎”一词,表达了文帝对将军周亚夫发自内心的强烈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真”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含义深刻,令人回味,而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8结尾汉文帝对随行的大臣说的这番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借汉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两处军队与周亚夫管理的军队做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疑难探究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周亚夫军营戒备森严,战士们严阵以待,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皇帝挟圣威驾到,却屡遭阻拦,可见周亚夫军营军纪严明,没有丝毫通融和商量的余地,让人心生敬意。(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面见圣上,不曲意逢迎,而以军礼对待,足见其铮铮铁骨,乃“真将军”。
整体归纳 巧借鉴
结构脉络
匈奴入侵
点明背景
驻守边关
周 霸上、棘门 直驰入
亚 上自劳军 将士送迎 治军有方
夫 先驱不得入 刚正不阿
军 细柳 天子不得入 令行禁止
细 按辔徐行
柳 以军礼见
文帝盛赞——真将军
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汉文帝巡视慰劳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课文重点是塑造人物形象,材料的安排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所以对匈奴人侵的背景只是一笔带过。同时,对文帝在霸上、棘门劳军的情况也处理得很简单,重点描写了在细柳劳军的情况,以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本文重在描写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
“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有画龙点睛之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传统文化之窗
中国古代名将
1.孙武:春秋末兵家。曾以《孙子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的军事思想影响广泛,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2.白起: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他善于统兵,所向无敌,功勋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在秦昭王时,他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早年家贫,曾从人寄食。秦末,初属项羽起义军,未得重用。继归刘邦,任为大将。其后攻城略地,屡建功勋,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韩信极善用兵,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4.岳飞:南宋初抗金名将。在1128年到1141年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 “位至将相”。所部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收复大量失地。但朝廷一味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其退兵,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5.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
学交流。
参考答案: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守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得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称赞了周亚夫。
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②文帝到细柳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营中,文帝也要遵守军令,按辔徐行。可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③面对天子,周亚夫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霸上及棘门军提供了反面例子作为对比,而在“匈奴大入边”的背景下,文帝需要的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周亚夫这样治军有方的将军。
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轡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体现出文帝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
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
2.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3.已而之细柳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参考答案:1.驻军,驻扎军营
2.慰劳 使......劳累
3.到,往的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住
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提示:阅读人物事迹时,抓住影响人物命运的关键事件,体会人物的胆略或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等,领略人物的风采。《史记》的写人艺术: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人物之间对比衬托;借助特定的环境或场面,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