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十二课 梦回繁华-【教材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十二课 梦回繁华-【教材解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09:13: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梦回繁华
知识助读 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梦回”指在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过去的情景。
2.知识链接
关于《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这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关于《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又称“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梁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城郭、街市、舟桥、车马,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等,各色人物形神皆惟妙惟肖。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汴梁(biàn) 翰林(hàn) 舳舻相接(zhú 1ú)
遒劲(qiú) 驮队(tuó) 摩肩接踵(zhǒng)
跋涉(bá) 田畴(chóu) 长而不冗(rǒng)
城郭(guō) 岔道(chà) 络绎不绝(yì)
(bó)薄雾 (Pú)仆从
仆 薄
(báo)薄饼 (pū)前仆后继
(jìng)遒劲 (jiǎ)假象
劲 假
(jìn)劲头 (jià)放假
ì
2.字形辨识
檀(tán)沉檀 摄(shè)摄取
擅(shàn)擅长 慑(shè)威慑
漕(cáo)漕运 绢(juàn)绢本
糟(zāo)糟糕 娟(juān)娟秀
庞(páng)庞大 峭(qiào)料峭
宠(chǒng)宠物 梢(shāo)树梢
3.词语释义
内忧外患:内有忧乱,外有祸患。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的侵略。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春寒料峭:虽已春季,但天气还比较寒冷。料峭,形容微寒。
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遒劲:雄健有力。
4.词语辨析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同 都是形容词,都形容人很多。
异 “摩肩接踵”指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侧重指人多而拥挤。“络绎不绝",指(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例 ①这条街十分繁华,每逢周末,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②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课文研析 精解读
文本解读
文句解
梦回繁华
毛宁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句解:概述北宋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北宋汴京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句解:汴京不但商业繁荣,而且文化生活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1
②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人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句解:介绍作者生平、籍贯、特长及代表作。]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2那正是北宋统
互动拨
1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并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第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这一段的介绍,不仅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2画线句中的“可能”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可能”表示不确定,《清明上河图》“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只是推测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句解:说明了作品的形成年代及隐含的内容。]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3
第一部分(①②):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③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人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句解: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形式特点及所描述的内容,是总写。]4
④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句解:分写。介绍画面开卷处的内容。]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句解:“簇拥”指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形象地说明了权贵的声势。]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5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句解:分写。介绍画面中段的内容。]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句解:写繁忙的水上运输,以表现场面的繁华。]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6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句解:细节描写,表现了绘画者的高超技艺。]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句解:
3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南渡的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梦回繁华”的期待。
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列数字和打比方。运用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画卷庞大;运用打比方将画作内容做了形象的切分,又对画作各个部分的欣赏做了形象的定调,起到了形象概括画作总特点的作用。
5画面开卷处的风光有哪些
汴京近郊的风光:树林、道路、农舍、驮物的驴队、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长途跋涉的行旅等。
6请概括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舳舻相接的漕船、忙碌的船工、拖着船逆水行驶的纤夫们、规模宏敞的拱桥、热闹非凡的街市等。
分写。介绍画面后段的内容。]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7
第二部分(③④)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形式特点和所描绘的内容。
⑤《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句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手法。]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8《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句解:举例说明《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句解:举例子,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9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句解:这句话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
7画面后段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有什么特点
汴京市区的街道。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各类店铺经营着各色商品,场面恢宏,人头攒动,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8《清明上河图》在绘画艺术方面有什么特点
①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②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③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道劲,笔法灵动。④写实性强。
9这幅画并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揭示出了这--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
价值。]
第三部分(⑤):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疑难探究
1.课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就全文来说,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 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写作的意义。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堪称难能可贵。
整体归纳 巧借鉴
结构脉络
背景和作者 北宋繁荣局面
画家张择端
梦 汴京近郊风光
回 介绍画面 汴河两岸情景 繁华的市井风情
繁 汴梁市区街道

艺术特点 手卷形式
兼工带写
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揭示了其重大的历史价值。
写作特色
(1)语言科学准确,典雅而富有韵味。
对作者、画面内容的介绍符合事实,科学准确。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握篙盘索”“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等,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2)条理分明,细腻具体。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了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如,介绍画面内容,就先介绍开卷处的汴京近郊风光,然后介绍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介绍后段汴梁市区的街道。
传统文化之窗
望海潮①
[宋]柳永
东南形胜②,三吴③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④,参差⑤十万人家。云树⑥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⑦,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齜清嘉,有三秋⑧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⑨,嬉嬉钓叟莲娃⑩。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 夸。
[注释]
①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据说是词人在杭州时,为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的投赠之作。
②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③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④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帷幕。
⑤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⑥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⑦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⑧三秋:秋季。
⑨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①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
①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②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③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大意]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地区的大都市,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梁,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帷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饶着沙堤,汹酒的浪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广阔的天然壕沟绵延无边。街市上陈列着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市民家里堆满了绫罗调缎,比豪华,摆阔气。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山上有秋天的桂花,湖中有十里的荷花。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孙何)游湖时成群的马队前呼后拥,乘着醉意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美丽的自然风景。他日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开篇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面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简”两个细节,便把街市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嬉嬉钓叟莲娃”。“嬉嬉”二字,则将钓鱼老翁和采莲少女的欢乐神志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这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接着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
全词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都市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