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
知识助读 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用“苏州”来修饰、限制“园林”,明确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介绍的是苏州的园林。题目直接点明写作对象。
2.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3.写作背景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摄影集因故未出版,序文为《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改为《苏州园林》。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丘壑(hè) 斟酌(zhēn) 镂空(Iòu)
着眼(zhuó) 阶砌(qì) 依傍(bàng)
庸俗(yōng) 轩榭(xiè) 蔷薇(wēi)
嶙峋(lín xún)
(jù)据说 (chù)处所
据 处
(jū)拮据 (chǔ)处理
(jiān)山间 (màn)蔓延
间 蔓 (wàn)瓜蔓
(jiàn)相间 (mán)蔓菁
2.字形辨识
鉴(jiàn)鉴赏 沼(zhǎo)池沼
签(qiān)签名 昭(zhāo)昭雪
廊(láng)回廊 峰(zhàng)重峦叠嶂
廓(kuò)轮廓 障(zhàng)障碍
3,词语释义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闲适:清闲安逸。
4.词语辨析
(1)鉴赏——鉴别
同 都是动词,都有“分辨”之意。
异 “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包含“鉴定”和“欣赏"两层意思。“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重点在于区分辨别。
例 ①爷爷是古董爱好者,经常拿出藏品来鉴赏。 ②眼下珠宝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购买前要对产品,进行鉴别。
(2)斟酌——推敲
同 都是动词,都有“反复考虑、琢磨”之意。
异 “斟酌”侧重指反复考虑,决定取舍,可用于文章、词句等,还可用于事情。“推敲”侧重指反复琢磨是否恰当,多用于文章、字眼、表现方法等。
例 ①他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决定了下一步计划。 ②与中介公司签合同时,一定要细心推敲合同条款。
课文研析 精解读
文本解读
文句解
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句解:“一百多处”说明苏州园林之多。“到过”“也到过”说明作者考察,研究的园林之多,为下文评价苏州园林做了铺垫。]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句解:“标本”在本文有“典范、代表”的意思,生动准确地点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1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句解:“当然”一词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互动拨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结构上,总领全文。[考点:开头语段的作用]
教你一招
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开篇点题,交代故事背景或起因,奠定感情基调等。
2.结构上,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句解:“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而“务必”则表明了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句解:这四个“讲究”,句式整齐、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设计园林的,说明了苏州园林整体上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句解:“一切”说明范围之大,“完美”说明要求之高,“决不容许”说明态度之坚决。这句话用肯定的语气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构成完美的图画”。]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句解:引用游览者的话来证实作者的评价,侧面烘托了苏州园林之美。]
第一部分(①②) :先介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后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句解:“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用语准确、严谨。]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句解:“可绝不”这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句解: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及原因。]3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句解:“重峦叠
2画线句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个“讲究”是总写,后面的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个“讲究”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上是前后一一对应的。
3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苏州园林在建筑布局上突出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4画线句中的“艺术”与“技术”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作者意在强调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而不是机械的堆叠。一旦调换,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嶂”写出了假山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5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句解:“高低屈曲”写出了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富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7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句解:“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错落有致、上下相望的风姿,体现出对树木的精心安排。]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句解: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8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句解: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解: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去掉加点的词“往往"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不好。去掉“往往”后,表达不够连贯、严谨。原句的意思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引用古诗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地再现出人们在池边观赏到的水中景致,用诗句把景致表现出来,不仅使景物更富有美感,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气息。
7结合第⑤段内容,谈谈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注意了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藤萝,不栽宝塔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8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样的特点
举例子、摹状貌。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的画意。“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了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整个园林的繁华气氛。[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9
[层解]第二部分第一层(③~⑥) :具体阐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的“图画美”。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句解:“蔓延”一词写出了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的繁茂,让人想象到园林墙上的勃勃生机。]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句解:体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善于创造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1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句解:“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紧扣上句中的“上品”二字。“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明态度坚决,从而显出门和窗外观的高雅。]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12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解: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极少”,表示使用很少,但不是不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句解:这四句话主要说明建筑物的颜色,这也是构成图画美的一个条件。]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
9在苏州园林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大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体现柳暗花明的意境;为了增加景致的层次、深度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10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段的中心句。“必然也不会”与上段“必然会”相呼应,段与段关系紧密,一正一反也避免了句式上的重复。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1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着重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哪个特点
举例子。列举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边的几竿竹子、几棵芭蕉等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
12摄影家为什么喜欢这些门和窗
因为这些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工细且别具匠心,有着高度的图案美。
13第⑨段是从什么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注重图画美的
从色彩的角度说明建筑物的颜色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建筑物的白色、淡灰色与草木的绿色和谐统一,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花开的季节,建筑物和各种花更是相映成趣。
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13
[层解]第二部分第二层(⑦~⑨):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阐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二部分(③~⑨):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14
第三部分(⑩):总结全文,令人回味。
14结尾一段是否多余 为什么
不多余。本文在结尾处留有余地,令人回味,引起读者想亲自到苏州园林游览的强烈欲望。
疑难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意在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说明。
①“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②“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幅画的效果。”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第①②④⑤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都是指中国画。第①句和第③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②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这些都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图最。这就足以说明园林建筑与绘画是有联系的。
2.本文为何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整体归纳 巧借鉴
结构脉络
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地位特点 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苏 大处讲究(主)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
州 近景远景的层次 画
园 分说 园林角落的配置 美
林 细处注意(次) 雕镂琢磨的匠心
色彩调配的协调
结语——总结全文——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展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写作特色
(1)总说分说紧密结合。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①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②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既不夸大,也不缩小。③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写出池沼或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俯仰生姿”写出高树和低树错落有致、上下相望的风姿。
一课一得 微写作
说明方法综合用,事物特征更清晰
亲爱的同学,学过《苏州园林》一文,你是否被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所吸引呢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请你也拿起笔,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写作小贴士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能具体、清晰地显示说明对象的特征。
2.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典例展示]
按照花期可将菊花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和四季菊。(分类别)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欢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作比较)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香。菊花还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明目润咽。(举例子)
高频考点 易突破
词语能否删去 要从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做判断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一词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考点解读
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删掉,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技法点拨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①答题步骤:
表态→不能删掉
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比较→紧扣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②答题模式:不能删掉。“X”一词是.....意思,删掉了“XX”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使用了“XX”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 我们可以这样解答:不能删掉。“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也有没引用活水的”。删掉了“大多”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引用活水”,与事实不符;使用“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大多数池沼引用活水的情况,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句(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题模式:“XX”一词的意思是......准确地说明了XX......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作答:“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真题链接
(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由车载计算机完全或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整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流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者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信巡线、航拍等工作。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任务——即“Dull”(枯燥)“Dirty”(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信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有删改)
1.本文第④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 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飆升到700万架”一句中“飙升”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 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答案
1.无人机的特点(1分);无人机的用途(1分)。
2.(1)不能删去(1分)。“约”是大概的意思,指目前我国大概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若删去,则变成了目前我国就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说法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意思发生的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飙升”是急剧上升的意思(1分),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之快,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1分)。
3.分类别(1分)。把常见的无人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无人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3分)。
4.不好(1分)。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无人机在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呼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2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参考答案: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概括说明其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
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加以说明。第4段至第9段,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花墙与廊子),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园林角落、门窗、色彩),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我们还应注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心:第4、5段段首句均以“苏州园林”开始;第6段段首句以“游览”开始,用“必然会”点出花墙与廊子的常见;第7段段首句也以“游览”开始,却用“必然也不会”(其实意思是“很有可能会”)翻出一层,提示读者注意苏州园林角落的美;第8、9段接续第7段讲细节,段首句又均以“苏州园林”开始。文心周密,层次极为清晰。
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1.“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乍一看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极有层次了。
[积累拓展]
四、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示例:我游览过亭香园林,这里美丽的花草树木、水池假山让人难以忘怀。园林位于城市的西北部,面积大约1 800平方米。公园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池的中央有两座栩栩如生的鲤鱼雕塑,两条鲤鱼立在池水中,尾巴从水中翘起,好像一跃而起的样子。它们张着圆圆的嘴巴,喷出一条条银色的水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好看极了。园林的东边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栽满了鲜花,有百日菊、鸡冠花、月季花等,花朵开得不是很大,从远处看星星点点的,颜色有黄、红、白等,还散发着阵阵清香。西边主要是假山。假山重峦叠嶂,设计得十分逼真,身处其中,好像是在真正的大山里游览。北边有个小树林,里面种有竹子、杏树、桃树、铁杉等。夏天在此乘凉避暑是最好不过了。在园林后面有座小山,站在上面俯视园林,犹如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
五、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1.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陈从周语)。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提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选择探究活动。若一人独立完成,选第1题较好。先读《红楼梦》第十七回,总结大观园的特点,然后用恰当的语言写出其与课文中苏州园林的不语言一定要准确、通顺。
若小组合作完成,选第2题较好。一定要:事先安排好分工,比如谁去上网查资料,谁去图书馆查参考文献等。查完资料后,去粗取精,画出合适的表格或思维导图。